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爱教育”
2017-06-17周静
周静
摘要:“三爱教育”的具体内容指的是"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这是习总书记对全国学生提出的要求,这是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国家、人民以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三爱"进行有效渗透,就是学校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三爱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識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19-01
"三爱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其中爱祖国是基础,这其中的道理也显而易见,因为祖国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爱国主义也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一。其次是爱劳动,勤劳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针对学生实施爱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成绩,同时也为学生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是爱学习,这是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个要求,可以这么说,学生在校园内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对学习提不起激情,总是需要老师不断催促才肯学习。因此这一要求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进而进行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爱教育",需要结合高中生的学习实际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和心理状态,将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与对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加深对三爱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并讲其转化为自身行动。
1.将"三爱教育"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
高中学生需要学习掌握大量文化知识,既包括历史、地理、人文知识,也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理科知识,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其与三爱教育进行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对"三爱教育"的理解与认同。比如历史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祖国近现代史,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在最近一个世纪以来经受的各种侵略,引导学生认识到外国侵略者在我国建立的各种租界,以及这些侵略者对国家人民的剥削,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强大的祖国对于维护个人尊严、个人自由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无疑是实施"三爱教育"的一个有效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课本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深刻理解,最终在学生内心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延伸和发展,促使学生对爱劳动和爱学习产生认同感,促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深刻教育。
2.在课堂活动中渗透"三爱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仅包括老师主导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掌握,还需要组织各种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来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基于此老师需要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将"三爱教育"进行有机渗透,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比如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的时候,可以选择爱劳动以及不爱劳动作为双方辩论观点,组织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阐述自身观点,并通过辩论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个过程老师只是进行组织和引导,由学生通过自己的辩论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这样就比老师直接向学生灌注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要有效得多,因为这些观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辩论,对其进行了深刻思考,因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将其内化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中来。
3.在课堂提问环节渗透"三爱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非常关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感情,还可以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反映。在课堂提问环节老师掌握着一定的主动权,因此老师可以在提问过程中将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内容适当引入,老师可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理科知识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科知识对于日常生活的帮助,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力量。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科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生平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学习那些先进人物的精神,形成热爱学习的良性习惯。
4.综上所述
"三爱教育"在新时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际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其进行适当引申,可以在课堂活动、课堂提问环节展开三爱教育,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祖国、劳动和学习的深刻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 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三爱"教育[J]. 教育:242-242.
[2] 陈俊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J]. 东方教育, 2015(5).
[3] 陈鹏.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