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2017-06-17王晨溪
王晨溪
摘 要: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黑人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The Color Purple)中的人称指示语,探讨这些人称指示语在刻画人物形象以及构建身份方面的作用,揭示了其语用价值,并表达了性别歧视、种族压迫等主题。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紫色》;语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1、引言
指示(Deixis)这一术语源于希腊,带有“指点”和“标示”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指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反映了语言结构对言语交际中所涉及的人、事、物、时空等信息的指称和指引关系,指示存在于人们交际的过程中。Deixis有指点(pointing)和标示(indicating)的含义。话语中的典型指示信息是依靠一系列与语境有直接联系的词语,通过它们的语法特征和意义表达出来,这些词语在语用学上统称为“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是指示语的一种,指在交际双方交流时互相传达信息所使用的称呼(董瑞红 2006)。
《紫色》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全书由90封信组成,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198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女主人公茜莉(Celie)自幼年遭遇不幸,从麻木不仁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成长经历。小说显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中受到的压迫及其积极抗战而取得的伟大胜利。基于自身经验和深入细微地观察,艾丽丝·沃克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表现手法,真实、生动地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待遇,并以独到的方式通过作品为她们受到的种族和性别歧视与压迫,为她们悲惨的生存现状,发出改变命运、进行社会变革的抗议呐喊,表现出黑人女性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政治意识(王秋玲 2006)。
2、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茜莉14岁时遭继父强奸,后来又被继父变相发卖,被迫嫁给某先生(Mr.___)。在这段过程中,茜莉的继父甚至称呼茜莉为“it”,茜莉在继父面前毫无人格可言,只是被当做劳苦的奴隶和一件“物品”。这种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凸显了黑人女性在男权主义下所受的迫害。
[1]“She aint gonna make you feed it or clothe it.”(她不会叫你白白给它吃穿的)(Walker 1982: L7)
婚后,茜莉身心都受到某先生的奴役与压迫,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自我意识极度模糊,毫无家庭地位可言。丈夫某先生对茜莉不屑使用名字称谓,大部分时候仅使用“你”(you),或使用“它“(it)体现了其作为男性的较高的家庭地位。
[2]“She need clothes? It need something?”(它需要啥?)(Walker 1982: L11)
在小说中的前80封信中,某先生仅有4次对她称呼为“茜莉”,而且每次均用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表达了其明显的权势。
[3]“Celie, git the belt.(茜莉,把皮带拿来)。(Walker 1982: L13)
这一阶段某先生对茜莉的人称指示语体现了他作为男性在男权制度中享有的至上权力;妻子被当做奴隶和附属品,毫无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可言。这段时期的人称指示语用来指示权势。
茜莉从小遭受男性虐待,母亲的离世又使她缺乏母爱。孤独可怜,话语权被剥夺的情况下,她唯一倾诉的途径就是给上帝写信,祈求得到来自上帝的帮助,从而使她摆脱压迫。这个时候茜莉所认为的上帝是个男人(man)。
[4]“上帝是个男人,他干的事和所有我认识的男人一样,无聊、健忘、卑鄙!”(杨仁敬 1993: L73)
茜莉最初祈求上帝拯救自己和妹妹离开继父,但随着自己开始拥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她意识到了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枷锁,对上帝的信仰也发生了动摇。在茜莉看来,“上帝不是‘他(he),也不是‘她(she),而是‘它(it)。它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茜莉的“宗教观由此改变,她也从对上帝的默默祈祷变成了对生活、对自身的感悟和热爱。茜莉宗教观的改变标志着她对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更清醒的认识,以及她自身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建构。不再信仰‘他显示了茜莉发誓反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建构女性权威的决心。”(曲美茹 2011:127)
3、小结
小说《紫色》主要人物之间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和变化折射出了小说的种族问题和性别问题等主题思想。本文结介小说《紫色》的具体语境,对小说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观察分析并加以解释,进一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其语用效果,显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中所受到的压迫及其积极抗战而取得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Walker Alice. The Color Purple[M]. Washington Square Press, New York: 1982.
[2]曲美茹.《紫色》女性主义解读[J]. 作家, 2011 (5): 126-127.
[3]王秋玲. 艾丽丝·沃克《紫色》探析[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 (5): 37-41.
[4]杨仁敬. 紫色(中译本)[M]. 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