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7-06-17卫丹丹高黎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语文教学学生

卫丹丹 高黎明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质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05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交给学生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能,实际上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取得质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艺术魅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从一件痛苦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那么就能为学生的自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喜欢,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自主地去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一般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单方面的传授方式,即使教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明显,课堂所呈现的学习气氛也不佳,为什么呢?因为他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索,这样的结果,用之实践,学生往往是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便束手无策,碰上独立分析问题就“望题兴叹”,甚至毫不思考,只等着教师讲解答案,养成一种惰性,甚至是一种习惯,学生因此慢慢地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对此,教师应注意并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演电影,那么教师应该是导演,学生应该是演员,演员应该在导演的授意下尽情发挥,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去发现知识的奥秘,而教师只要做一个引导者,适当地为学生指引并鼓励,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得到收获,从而也就能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确自学要达到的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学习目标,是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 努力地学习。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有人打过形象的比喻:没有目标的学习像是饭后散步,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像是运动会上赛跑。当学习中行为目标十分突出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发挥最佳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还通过对学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呢?这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扰的地方。目标的设定必须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有合理的梯度,且各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出适合各人的目标。而目标又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么学生在短期目标的设定中,必须要设定不要高难度的、遥不可及的,而是要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这样才不会打击自身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而长期目标的设定就与短期目标不同,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将来自己要做什么工作,过上什么生活,然后作为目标确立下来,那么就可以为之不断地奋斗,形成动力的源泉。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更轻松地学习。

首先,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在接受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自然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了。读——是预习的第一步。读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划——这是预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把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运用和查考在标划过程中,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这样形成习惯,到上课时,就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思——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问题。在预习时,思考问题,并进行质疑,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只有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其次,认真听讲是吸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往往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5分钟是关键,每一个教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你要集中精力听。它不仅可以解决你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上课期间你还可以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可以借机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当堂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深吃透。

再次,做好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可以采用回忆法,回忆当天学过的内容,把当天学边的知识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过一遍,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印象,二来可以通过回忆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如果能回忆出大部分内容,就证明自己上课是有收获的。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然后,整理笔记,整理课堂笔记其实也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可以查漏补缺,对于模糊处,可以再去钻研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清晰化。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也是考试前最有用的复习资料,借助笔记就可以迅速回忆有关的知识内容。课后复习不能一次就完成,要经常复习,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所以,复习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间隔的时间也相对要短一些,即要经常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也可越来越长,到了一定的时候,知识就能牢固记忆,不复习也不会忘记了。

另外,课后复习时还可以适时地看一下参考书。在参考书上有很多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介绍,适时地看看参考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多做一些课外练习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培育学生善于使用各种学习工具的习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够勤奋,学习时遇到一些字、词、人名、地名、成语、典故等问题,往往不愿查工具書,而是凭主观臆测,跟着感觉走。针对种种情况,可以反复给学生讲,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养成使用学习工具的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学,笔者要求学生尽量备齐工具书,在课堂上一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要求助的就是工具书,然后自己亲自动手查找,逐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其次,培养多思好问的习惯。纵观历史,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理论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发明,往往来源于“疑”,学习语文特别需要培养多思好问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压缩讲解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共同解决,以此养成学生好问多思的习惯。

再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数事实证明,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借助阅读教学,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积累词汇,才能进行仿写,才能有所创新。如果学生不阅读或很少阅读,词汇就必然贫乏,对丰富多彩的文章表现形式及技巧,必然一概莫知或知之甚少。又何谈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种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每天坚持看一篇文章,把该文章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有空时拿来读读看看,使之也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

(作者单位:山西省曲沃县高显中心学校高显小学 043400)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语文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