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中的“香草美人”

2017-06-17马新宇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唐诗诗经桃花

摘 要: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种传统文学中。自《诗经》开始,桃花就成为一个独立的意象展现在人们眼前。后经各个朝代的磨炼、辗转、变迁,桃花开始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和意味。本文主要以唐朝的诗歌为基础,对诗歌中的桃花意象进行分析,以此来了解桃花意象在诗歌中的演变、发展等完整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桃花;意象;唐诗;《诗经》

作者简介:马新宇(1993-),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山东艺术学院2015级艺术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批评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阳春三月的桃花是春天的精灵,也是丰盛收获的预兆。自上古时期,桃花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吉祥的代表。正如《山海经》“所载的‘夸父追日的神话中,夸父临死前掷杖化为桃林,给后来寻求光明的人解除饥渴”[1],桃花的特殊地位已经不言而喻。此后随着中国诗歌的发展,《全唐诗》中的桃花诗约有160首,桃花的意象也开始衍生出不同的内涵变化。

1、春日美景

桃花一般出现在早春,所以桃花素来有“报春使者”的名号,而“桃红柳绿”、“桃花流水”也一直是春天里最典型的象征。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桃花很多时候都是以“春天”的代名词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被欣赏和评析。每当春天降临,花叶相继舒展开柔软的身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荡,远看桃花如云似霞。它“比梅花开得适时,比梨花略显凄清”[2],温暖淡雅的花色挨挨挤挤热闹非凡,不外乎是春天最切合的形象代表。

周朴在其作品《桃花》中写道:“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短短的一句诗极尽桃花的美丽和春天的醉人,展现出春天独有的活力和希望。李白的诗中也不乏桃花的形象,如《荆门浮舟望蜀江》中就有“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的诗句。未读全文,一个“流”字已将春天体态之轻盈尽显,诗歌中诗人吟咏桃花和春天随着感情流动随意泼洒,颇有钟嵘在《诗品序》里所说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3]的境界。

2、易逝时光

桃花的绽放足以艳惊四座,但其花期却只有十天左右,因此桃花又有“短命花”的称号。这种倏忽凋零的特性,使得桃花也被赋予了“青春易逝、时光易逝”的寂寞感和飘零感。桃花准时在每个春天来报到,其花的颜色和形状都几乎相无二致,但是看花的人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甚至难以重聚。每当人们看到相似的桃花想起自己身边缺失的人,总会生发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苍凉感慨。

刘禹锡的《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在表现时光易逝方面最为典型。《游玄都观》中的描述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而《再游玄都观》中则写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两首诗相隔十四年之久,诗人用桃花写尽了玄都观的变化,更写尽了自己这十几年的升迁贬戍。桃花年复一年的开落变化与“人事衰变的不可逆转形成鲜明的对照,寄寓了作者着意历史兴衰的苍凉之感”。[4]

3、桃花美人

桃花总是开在万物复苏的季节,美好的事物似乎都在此刻绽放开来,祥和、美好的祝愿始终与明艳动人的女子相伴,因此自《诗经》以来,“桃花美人”的意象逐渐成为一个最经典的存在。虽然“桃花美人”的依附关系比较固定,但是在诗人的具体创作中也因个人思绪呈现出不同的指向性。桃花虽美好无暇,更多的时候却是以妖艳示人,再加之其留存的时间极其短暂,因此与其关联的女性形象开始分化出不同的命运色彩,或幸福美满充满祝愿,或地位低下染上悲情。

唐崔护的 《题都护城南庄》中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姣好的面容似桃花一般清新脱俗,素雅的桃花似美人一般娇羞动人,二者融为一体。“人面桃花”和“桃花人面”常作为经典的固定搭配,赞颂美好的爱情和娇艳动人的美女形象。除了美好的美人形象,反其道而行者也不乏其数。严武在《班婕妤》中说:“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后宫女子虽然貌似桃李,却不得不承受色衰爱弛的凄苦。同是美人形象,同是娇艳动人,却因年华逝去,平白增添了些许增添了凄苦和寂寥的色彩。

4、仙境特质

唐朝作为一个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的时代,很多文人能士一生都抱有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寂寥。因此,他们便开始效法陶渊明那样的隐士,退出朝堂寄情山水,以求得道教“得道成仙”的境界。這个时候,浪漫的桃花便充当起了文人志士寻求“桃花源”仙境的一个突破口。一来,以安慰自己孤独寂寥的心思;二来也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圣贤隐居的一种崇敬和追寻。

正如王维在《桃源行》中写道:“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就完全将自己的身心放置于山水,远离朝堂的勾心斗角和繁琐,以此来追寻构建出来的“清净桃源”。刘禹锡在《桃源行》中也提到他理想中的世外佳境,“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诗人以桃花为原型同样搭建出一个近乎完美的神仙境地,表达自己对仙境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希望借桃花这一早春的精灵打通天上人间的界限,忘却因现实坎坷而备受打压的精神状态。

结语:

桃花作为只存活于早春的植物,保留着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品格和特性。古往今来,中国文人墨客都对其格外青睐,少不得在桃花上稍着笔墨。桃花在诗文中也不全是单独出现的意象,往往和流水、李子等形象构成“桃花流水”、”桃李“等意象并列存在。桃花意象虽然在《诗经》中就已经被提及,但顶多只能算一个模糊的身影。唐朝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学资源的朝代,才真正将桃花的“美”、桃花的“艳”、桃花的“绝”等描述得鞭辟入里,真正确定了桃花这个独特的意象,并对后世文学中桃花的应用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注释:

[1]王会娥:《浅析古诗中的桃花意象》。

[2]郑凯歌:《论李白诗歌中“桃花”和“松树”的形象》。

[3]郑凯歌:《论李白诗歌中“桃花”和“松树”的形象》。

[4]林雪华:《中国古典诗词中“桃花”意象解析》。

猜你喜欢

唐诗诗经桃花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桃花琐话
清明,又见桃花红
唐诗赏读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