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悲》中师傅与水生人物特征分析

2017-06-17刘鹏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悖论困境

摘 要:《慈悲》是作家路内的最新长篇小说,语言疏朗、深邃,全书12万字,分为38个小节,本文将重点分析第1、2两个小节,并指出这两个小节对整部在作品叙述基调、故事发展、情节结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慈悲》;悖论;困境

作者简介:刘鹏(1987.4-),男,汉,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圖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70后”作家路内的创作势头是越来越好了,他最新的长篇小说《慈悲》不仅继承了“追随三部曲”简洁、内敛的语言、幽默的文风、很会讲故事的特长,还“以疏朗和深邃的格局,展现了作家深刻的思考和悲悯的情怀”,堪比余华的《活着》,使路内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度。

《慈悲》全书12万字,分为38个小节,本文将重点分析第1、2两个小节,并指出这两个小节对整部作品叙述基调、故事发展、情节结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师傅的温度和悖论

《慈悲》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水生。水生在苯酚厂工作,这个化工厂是个国营企业,厂名叫“前进”,很有上世纪70年代的特色,后来阴险狡诈的宿小东当了厂长,趁着国家的经济政策钻空子,把国有企业私有化,改名为“东顺集团公司”,自己做起了老板。与宿小东的狡诈阴险相对的是师傅给水生的温暖。师傅和水生有着相似的经历,爹娘都是饿死的,师傅的爹娘死于“日本鬼子的时候”,水生的爹娘死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相似的人生经历使师傅对水生格外照顾。在小说结尾的时候,水生还对师傅给自己的温暖念念不忘,还对自己的徒弟说起师傅三十多年前关怀的往事。和对宿小东的不原谅形成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

书第1节的第二段是这样写的:

水生刚进苯酚厂时二十岁,师傅告诉他,不要用脚去开关阀门。水生看到一个阀门在地上,黑沉沉的,用脚去踢就不用弯腰了。师傅说:“会坐牢的。”

师傅说出了一个悖论,也是这部小说要表达的一个关键问题之一。用脚踢阀门本身就是一个陷阱,用脚踢就会坐牢,紧接着提及的邓思贤就是因为用脚踢阀门被送进去劳教一年的。水生的师兄根生,由于得罪了宿小东,也是因为用脚踢阀门被宿小东逮住了把柄,直到1983年才被放出来,一个人的一生就被这样活生生的给毁掉了,车间主任李铁牛因为生活作风的问题,被送进了公安局和游街示众,被折磨的不成人形。这些都是由一些不合理富有的悖论式的制度决定的。这部作品里面的人物看似任何事都置之度外,实际上他们的日常生活处处都被不合理的制度牵制着。

水生师傅退休或是不退休,也是一个悖论式的问题,实际上苯酚厂的每个员工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悖论。他们都被这样的悖论困扰着。水生的师傅若是退休了会很快得癌症死掉,若是不退休,也会累死。这都是由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但路内绝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批判家式的作家,这样我们也太小看路内太小看这部作品了,《慈悲》里边的一切“恶”和“善”都有着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人性的深度,它是通过这种悖论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这一种温暖中带着一丝寒意、善良中夹杂着邪恶的叙述方式影响了整部作品的叙事基调:在充满着各种陷阱、各种是非的工厂生活中总能让人感受到那犹如三月春日里的一丝暖意,这样给作品中的主人公原谅历史提供了合理的舞台,但对于个别恶人不原谅,比如宿小东,我们也可以理解了。

二、水生的补助和逃难

困难的岁月里人们有自己独特的对付苦难的方式。在整部书中“申请补助”是一个个不能错过的精彩篇章,这是在特殊的岁月里工厂里的工人们对付工资不足以养家而贴补家用的唯一方式。因为补助而上演的一幕幕的恩怨、一次次的悲喜,在《慈悲》的第18节第二段中通过玉生的口吻有过精彩的陈述:

玉生说:“当年李铁牛就是因为补助补给汪兴妹,搞出大腐化。又因为你(指水生,笔者注)要补助,我爸爸和李铁牛私下搞鬼,抢了宿小东的份额,得罪了他,被他告密。根生倒霉,事后牵连进去。我爸爸病得快要死了,还跪在宿小东面前。这些事情我不会忘记,都是为了补助。我家再穷,也不要这个倒霉钱,你更不许去给别人出头。”

水生因为穷买不起自行车,水生的师傅去找车间主任李铁牛,挤掉了宿小东的补助申请份额,的罪了宿小东。宿小东是整个《慈悲》中最阴、城府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他看起来窝窝囊囊的,“其实最坏,他会告密”。由于他老婆患有关节炎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也急需这笔补助,却被陈水生给抢去了,因此怀恨在心,先告了车间主任李铁牛和员工汪兴妹乱搞男女关系,害的李铁牛坐牢,汪兴妹扫厕所;师傅家境困难时,去找已经是车间主任的宿小东申请补助,下跪被辱;宿小东因为补助被抢一事找水生诉苦、理论时,被根生踹了一脚,最后宿小东找机会,让根生也坐了牢;已经是厂长的宿小东逼得走投无路的水生去当三线的工人。这一切都是因为第1节中水生的师傅给水生要补助而引起的,也为宿小东这个“恶”人形象步步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舞台。这不能不说是路内作为一个杰出的小说家的高明之处。申请补助是推动这部小说向前发展的核心因素,路内为自己这部小说各个故事之间的合理发展找到了一个即充分又合理的叙事方式—申请补助,真是事半功倍。

《慈悲》的第2节用回忆的方式讲了水生一家逃难时的情形。路内用了一个特别好的意象—一根胡萝卜。这根胡萝卜切开分给了一家四口吃,吃完了就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只能到城里去投奔水生的叔叔,结果只有水生一个人留在了城里,父母死了,弟弟失踪。这样一种写作方式提供给读者提供一种苦难的真实。整部小说就用这种回忆和现实的双线结构,这种双线结构,正和本书的题目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刘昌宇.深沉冷峻的蓝领生活咏叹调—读路内长篇小说《慈悲》[J].中国职工教育,2016年04期.

[2]路内.慈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页.

猜你喜欢

悖论困境
罗素悖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真与说谎者悖论
困境
“帽子悖论”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美妆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