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挣·舞
2017-06-17王小珍
王小珍
〔关键词〕心理剧;特殊儿童;沉浸式戏剧
沉浸式戏剧起源于英国,它取消了传统戏剧中舞台与观众席的无形之墙,让观众在布景与演员之间自由探索。本文尝试将沉浸式戏剧与心理剧相结合,通过替身、角色扮演、内心独白、情景对话等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行为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诱导出多动症智障儿童的自觉性,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克服自卑感,培养注意力,避免活动过度和冲动,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规避危险的能力,促进其自我成长。
【剧情简介】
睿睿,男,12岁,轻度智力障碍,医学确诊多动症儿童,曾在普小就读。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上课时常常坐立不安、小动作特别多;注意力分散,极易因外界干扰分心,有明显异于同龄人的活动过度、冲动行为。在人际交往、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自卑、被动、多动等现象。
文化艺术节就要来临了,他想参加,但是又害怕自己不行。他常控制不住地出现攻击、冲动等不良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沉浸于节目排练中,他痛苦、焦灼。在大家的支持与鼓励下,他不断尝试、不断努力,渐渐地在沉浸式心理剧中感受到了专心于舞蹈带来的乐趣,在参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动态行为变化中激发了自信心。
【主要人物】
睿睿——智障二年级学生;
睿睿A——睿睿的正面认知;
睿睿B——睿睿的负面认知;
芸芸、旖旎、馨馨——睿睿的同学;
老师、妈妈、妹妹。
【心理剧技术】
本剧运用了替身、角色扮演、内心独白、情景对话等心理剧技术。
替身技术是心理剧中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技术,替身是主角的内在自我,代表主角表达被压抑、被忽视的自我情绪与想法。一个代表主角的正面认知,另一个代表主角的负面认知。随着心理剧的情景发展,主角的心理越来越矛盾、复杂、纠结,正面与负面认知像“天使”与“恶魔”般在战斗、在抉择,通过两个替身表达出主角的内心相互对立的观点,通过正确的观点战胜错误的观点,通过“天使”战胜“恶魔”,使主角的心态与行为发生变化,从边缘的独立个体到逐步参与到心理剧中,实现自我行为的改变。
内心独白是指主角不论是在说出台词或停顿时,还是在倾听其他孩子的台词时,在自己内心里即兴地产生出的无声的内部语言,这种内部语言有时是一个词组,有时是一个词、甚至一个问号或感叹号,正是利用这种即兴创造而又相对固定的内心独白,生动灵活地再现了人物的思考判断过程。在本心理剧中随时加入主角的内心独白,呈现当下主角的心理与情绪状态,使得剧情更加连贯。
第一幕 瞟
旁白:睿睿是个多动症孩子,他的注意力短暂、行为冲动,看到其他小孩子表演《数鸭子》时,他跃跃欲试……
师:我们一起来站队,跳一跳《数鸭子》的舞蹈。
其他学生都站好了队伍,开始跳数鸭子,睿睿无论老师怎么呼唤,都不愿意上来,且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睿睿:(内心独白)我不会跳,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动作,我肯定不行的,我还是不要去了。
旁白:其他孩子在跟著老师认真地学习舞蹈,睿睿的眼神偶尔会瞟向其他孩子,时而哈哈大笑,跑上来,时而不受控制地挥动双手,但最终未参与到心理剧中。
第二幕 看
旁白: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又开始排练舞蹈了,孩子们非常认真,睿睿也想与大家一起排练,但是他怕控制不住自己、打人、发脾气,会不停地蹦蹦跳跳影响他人,他的心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师:请你和老师做鸭子嘎嘎叫的动作。
芸芸:嘎嘎。(动作)
旖旎:小鸭嘎嘎叫,看,我做得好不好呀?
馨馨:小鸭嘎嘎叫,我是一只小鸭子。
睿睿:(内心独白)嘎嘎叫的动作似乎很简单,我应该也会,可是你们都跳得这么好,我要是上去了跳不好,会被你们笑话的。
旁白:睿睿虽然最终还是没有上来与孩子们一起跳舞,但是他开始控制自己了,而且眼睛也一直看着大家表演,期间只离开了位子三次,注意力开始慢慢地集中了起来。
第三幕 试
旁白:睿睿回到家,看到妈妈在教妹妹跳《小星星》,他想,我要是有妹妹跳得这么好就好了。
睿睿:妈妈,妈妈,妹妹跳得真好,我也希望能像妹妹一样跳得这么好,这样才可以和大家一起跳舞。
妹妹:哥哥、哥哥,我们手牵手,你来和我一起做,“一闪一闪亮晶晶”,预备起。
睿睿尝试着伸出了自己的手,和妹妹紧紧握在一起,另外一只手指着数星星……
旁白:睿睿试着和妹妹一起跳舞,在舞蹈中,他重拾了自信,仿佛忘记了曾经无数次困扰着自己的奔跑、多动、攻击等不良行为。就这样,睿睿仿佛觉得自己已经离那扇“多动、攻击、自卑”的大门越来越远了。
第四幕 浸
旁白:睿睿来到了学校,这一次,他能够勇敢迈出自己的脚步,参与到剧中来吗?
芸芸:老师,我想领队跳《数鸭子》。
馨馨、旖旎:老师,我想站在这里跳。
旁白:学生各自找到位置,做热身动作,期间睿睿一直在观看大家表演,没有乱走乱跑。
睿睿A:昨天我已经和妹妹练过《小星星》啦,我肯定可以的,要不我去试试看。
睿睿B:你行为这么差,没一分钟你就要动来动去的,肯定又会不听指令的,有啥好去的,还是别去凑热闹了。
睿睿A: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也许这一次我不会东张西望,也不会连续奔跑一刻不停,我会和大家一起跳的呢?
睿睿B:你还是算了吧,肯定不行的,你就没那能力。
睿睿A:你行的,你看老师对你那么期待呢,你不能让他失望,你一定可以尽力克制住自己的行为,然后好好完成这段舞蹈的。
睿睿:就这么定了!
旁白:就这样,这一次睿睿时而沉思于美妙的旋律中,时而跟着其他孩子一起做动作,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了舞蹈中,忘却了自己的压抑、自卑、紧张与忐忑,淡忘了自己,他仿佛和千千万万可爱的孩子一样,也能流畅认真地跳舞了。
第五幕 入
旁白:时间缓缓流淌,孩子们又开始准备跳《数鸭子》啦!
老师:请大家站好,我们一起来跳数鸭子。
旁白:睿睿刚刚开始时,一直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捏着椅子,一脸的忐忑,他挣扎、恐惧,终于,他仿佛豁出去了一般,慢慢地走上来了,并到队伍里站好了。
同学们和老师掌声鼓励。
旁白:睿睿开始和大家一起跳舞蹈《数鸭子》,瞧,他的动作多么规范呀!
老师:睿睿,你跳得是多么棒呀!请同学们再给他一点掌声。
睿睿:谢谢你们的掌声,原来专心沉浸于舞蹈中,我会忘记自己的行为,原来我也可以做到!谢谢你们给我鼓励!
旁白:就这样,睿睿终于打败了自己心中的负面认知,选择了相信自己。他在《数鸭子》的美妙旋律中,全身心地投入了,在与“多动”的抗争中,他终于战胜了自己!
【剧终】
【剧评】
本次沉浸式心理剧选择了多动症智障儿童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与冲动性行为这一心理障碍问题,通过替身、旁白等形式,让学生在他人的表演中,体验、感受、领悟、升华,从情感投入再到动作沉浸,不受限制,可随时随地参与到剧中。睿睿从刚刚开始的无意识地瞟,到有意识地看,引起他內心的触动,进而激起他内心的冲突与反抗,在不断挣扎中,他战胜了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与心理的发展。
沉浸式心理剧基于心理剧与沉浸式戏剧的理论,学生扮演,当事人随时随地可以加入剧中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者以及观众的帮助下,当事人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根据剧情发展和观众的表现,随时可让学生来表演剧中某一角色,让学生参与到剧中来,让他们有更深的心理体验。学生表演的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达到宣泄、释压和领悟其中道理的目的。它不是单纯的背台词,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也是当事人和观众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沉浸式心理剧中,睿睿从“瞟—看—试—浸—入”这一系列的动态变化演绎出了他的心境与行为的变化。他的内心困惑在沉浸于舞蹈时得到了释放,通过替身之间的相互斗争,揭示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变化,真正做到了沉浸式心理剧不仅是表演故事,更是揭示心理问题,在弹性参与心理剧的过程中,改变行为,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规避危险。
从事件的选择来看,本剧所选择的事件,都是紧紧围绕着主角的行为问题开展的,具有典型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多动症的孩子有着异乎常人的注意力缺陷与活动过度,因此本剧选择了舞蹈排练这一容易引起孩子兴趣的活动,唤醒他们的共鸣,使其在真实的生活经验中,最大限度地克服自己的多动行为。如第一幕中的学生想参加,但是注意力高度不集中,因此用“瞟”这个词很好地说明了孩子的现状水平与能力。
从心理剧的事件组织上看,本心理剧呈现的顺序由睿睿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现、抗争、变化、解决内在心理冲突、战胜自己,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多动症的孩子是不太可能完全静下来的,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以舞蹈为贯穿心理剧的线索,便于睿睿即时参与,且是动态的,不会因为剧情不符合他的行为特点而烦忧,而且比较容易让他一直浸入舞蹈状态。
本剧很好地体现了心理剧的行动治疗本质,真正做到了行动治疗与行为教育。沉浸式心理剧通过角色扮演、替身、情景对话等戏剧行为表现,发现睿睿的内心冲突与矛盾,解决睿睿的心理症状,改善其行为,从而投入到心理剧中。在旁白与角色扮演中,表现出了睿睿纠结、痛苦以及渴望改变自我的心。尤其是在设计剧本时,不仅打破了众多校园心理剧中“教师谆谆教诲或寻求教师帮助”的模式,更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席的无形之墙,让当事者可以自由探索于布景与演员之间,让他在行动中经历,在体验中升华,蜕变出崭新的自己。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宁波,315191)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