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城与乡之中

2017-06-17原雨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变形

原雨

摘 要:《生命册》讲述了主人公吴志鹏从乡村走向城市最后情寄乡土的“变形”故事。本文通过对其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分析,道出“身处何方,魂归何处”的价值思考。

关键词:《生命册》;吴志鹏;“变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程中,自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开始,城市一般是杂乱与喧嚣的象征,乡村是愚昧和封闭的代表,城市与乡村往往都是对立存在的。李佩甫的《生命册》也昭示着这样的主题。城与乡是主人公吴志鹏一生的轨迹。乡村是生他养他无私的土地,城市却是他施展抱负的空间;城市是他实现梦想的舞台,乡村却是魂牵梦绕的根。如今,行走在城市中的农村青年,面对着都市繁华,大多数都有着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城市返回故乡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无奈的命运折磨,才更会引发我们“身處何方,魂归何处”的价值思考。

一、“变形”之因——生存困境

“一个背负土地者的心灵史诗,追溯时代与生命的艰难蜕变”[1]是主人公“吴志鹏”的一生的最真实写照。无论是当年无梁村的孤儿,还是后来“双峰”公司的总经理,生存始终是其第一需求。主人公从乡村走向城市首先就是拥有知识,拥有城市的身份和单位。无梁村的孤儿接受着全村人的帮助才得以进入大学,研究生毕业。然儿初入省城,物质的贫乏、职位的地下、人脉的淡薄,使他感到自己的渺小。这些使他无法喘息的困境触动着他敏感的神经,使他不得不出逃,去追求更多的金钱和权力。显然他已经从朴素务实、安分守己走向虚荣浮华,追求人情关系的世界。这就是吴志鹏“变形”的开始。然后,他和骆驼一起在北京打拼,怀揣着编一百本文化书籍的美好理想,却不幸成为连稿费都赚不了的黄色小说写手,丧失了对于知识的尊重。同样又是生存的困境,让他们转向炒股市场,在跌跌浮浮的市场中他们终于开了属于自己的“双峰”公司。同时他们对于金钱的贪婪之心也更加强烈,为了使公司上市,“吴志鹏”参与了违规贷款、制造假文件等违法活动,目睹了“骆驼”为代表的大官大商相互勾结的人情关系网。此时的他已经沦为肮脏的权钱交易中的一枚棋子。从此可以看出,吴志鹏的“变形”之路不是自己选择的,是生存理想与生存现实的相互矛盾所逼迫的。“变形”之路的开始一方面是因为他连生存都难以为继,才放弃了自我信仰的坚持,抛弃了基本的尊严和道德底线,背离了厚重踏实的乡土精神,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大潮中对于金钱、权力、关系的热切崇拜,使整个社会处于追求钱权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精神归宿的问题。

二、“还原”之难——精神困境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种不同的需求,一类是低级需要和生存困境,包含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的满足;一类是高级需要,包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可以看出,吴志鹏的成功只是缓解了生存困境,而他的精神困境需要在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得到解决。在小说的叙述中,与“骆驼”的贪得无厌、追逐利益相比,吴志鹏虽然有时身不由己,但始终对钱和权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收购小药厂时,吴志鹏还是以工人们的利益为先,保留着对底层穷苦百姓的善良和真诚。甚至在“双峰”公司上市期间,“骆驼”让秘书小乔专程去美国为副省长买来昂贵的一颗纽扣,送给副省长的情人一千万。这些行为使吴志鹏感到恐惧,并使他辞去公司的职务,远离金钱的安乐窝。先是追求金钱,后又远离金钱,主人公虽陷入城市与乡村的两重矛盾之中,但他的身份是土生土长的黄土地的人,他的灵魂深处是对故乡人们生活的价值观念的认可和赞赏。这也为最后主人公选择重回故乡、情寄乡土埋下了可能性。随着“骆驼”因违法行为败露而自杀,“双峰公司”的倒闭,面对生与死的考量,吴志鹏终于觉醒。然而觉醒之后又是否能回到最初?这也正是作者质问的“一片干了的、四处漂泊的树叶,还能不能再会到树上?[2]事实是他成为了既无法融入城市,又无法回归故乡的精神漂泊者。李佩甫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以主人公吴志鹏为典型代表,展开影响他人生的两大场所城市与乡村的细致描写,从人到物,从回忆到现实,相交相织,融为一体。不仅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历史与现实的时代背景,更描写了以“吴志鹏”为代表的小人物在城乡夹缝中生存的苦难以及渴望出人头地的精神蜕变,启示了一大批无家可归的精神浪子如何才能找到精神的最终归宿。

“精神家园承载着人的情感寄托、理性觉知、文化认同和心灵归属”,[3]这正是精神家园的意义所在。吴志鹏从最初质朴的乡下人到迷失于物质金钱的空皮囊,这条“变形”之路的结果是丧失了精神家园,陷入“无家可归”的焦虑之中。巨额的金钱,显贵的声望显然不能填补人对于城市世界的不安感,广阔厚实的土地和淳朴善良的乡土人情才能成为守护内心的精神家园的支柱。其实我们都是一粒种子,行走在城与乡之间,或飞往何处,或散去何方,但不能改变的是对于精神家园的坚守。

参考文献:

[1]李佩甫:《生命册》[M].作家出版社,2012(03).

[2]李佩甫:《生命册》[M].作家出版社,2012(03):433.

[3]庞立生、王艳华:《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J].现代哲学,2009(03):8-11.

猜你喜欢

变形
变形记
谈诗的变形
柯西不等式的变形及应用
一道高中联赛题的推广与变形
“变形记”教你变形
不会变形的云
“我”的变形计
会变形的折纸
变形巧算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