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评教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2017-06-17沈俊李星月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5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层次分析法

沈俊+李星月

摘要: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衡量教师教学乃至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单主体为主的评教体系已不能适应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因而需要根据现行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高校评教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科学确定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优化高校评教指标体系,以期总体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教师自评;层次分析法;评教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48-02

一、引言

完全学分制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性化和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逐渐成为高校主流教学管理制度。由于完全学分制不同于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原来以学生作为单主体的评教指标体系显得不那么有效,甚至显失公平。因此,优化评教主体结构、重构完全学分制下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显得很有必要。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对高校评教的探索不断进行。学界目前对高校评教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从学生视角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周婷婷以研究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为基础,总结能反映评教目的的有效评教指标体系应具备的特征。已有研究成果为其后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基于多主体、全方位的评教,特别是完全学分制下的研究却很少,因此需要对完全学分制下评教指标体系的优化进行研究,为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和政策提供参考。

二、完全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主体的优化

完全学分制以学分衡量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选课需求,学校鼓励优质教师多开课、开好课。评教结果可有效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重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并得到有效的评教结果愈来愈重要。有效的评教结果有赖于良好的组织和评教参与主体。在评教组织方面,目前多数高等院校都设置了类似“评教办公室”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管理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实施。在评教主体方面,多数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有学生、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和督导,但对教师的最终评价结论一般只以学生打分为主,其他评教结果却形同虚设或仅作参考。课题组曾对不同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不同课程(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学生进行评教调查,反映出来的共同问题有:(1)学生评教意识和责任感淡漠。参加评教的为生极少认真对待,一般简单给出分数就提交问卷。(2)评教时间设置不合适。评教一般在期末进行,此时课业繁重,学生多数是登录系统随意打分。(3)评教方式有待改进。现行的网上评教方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所提建议教师未必在意,“课程建议”部分一般不写。所以,单一以学生为评教主体的模式会严重影响评教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悖于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初衷,更不符合完全学分制下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的好坏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会使评价结果可信,因此,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必须考虑教师的自我评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

三、完全学分制下重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1.基于评价主体优化的多层次评价指标设置。因为不同主体下每一指标赋予的权重不同,每一个主体从教师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等五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把五方面的评价按一定权重进行综合,构建于层次分析的综合评价体系,重点考虑各层指标及其权重。获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客观可行的操作指标和操作方式。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根据其近三年某学院实施评教的反馈情况,在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分别设置模块。依据现有评教体系指标以及对学生针对现有评教体系指标的调研状况,现构建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评教指标体系。其中,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教师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1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纪律执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师生交流、学生需求分析、理论知识、实践探索、教学方法多样化、思维拓展、课堂气氛、时间利用、能力培养、再次选课意愿。

2.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为重构基于评教主体优化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首先需求解5个评价主体以及每个评价主体分别在5个一级评价指标上的权重,若分层计算,解决步骤烦琐。而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化、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上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以使问题简单化,方便使用者衡量各指标的重要性。(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所包括的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指标,建立如图1所示评教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准则层中的各评价主体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因此,引入1—9比率标度,即判断矩阵中的值根据重要程度1—9(同等重要→极端重要)进行赋值,定义判断矩阵并完成计算。(3)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判断矩阵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根据上述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可得到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主体的权重系数、措施层各指标权重系数,并根据准则层B1—5以目标层A为目标的权重,以及C11—15以准则层B1为目标的权重,C21—25以准则层B2为目标的权重,C31—35以准则层B3为目标的权重,C41—45以准则层B4为目标的权重,按照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可以计算出措施层相对于目标的总排序,并检验其一致性,得出的权重结果有:①评价主体B中,学生权重最大,为0.394;其次为自评0.234;同行、督导、教学管理所占比重一样,均为0.124。②一级指标C11—15中,C15教学效果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权重为0.378,其次分别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素质。这也在一定层度上反映出不管对于哪个评教主体来说,教学效果是最重要的,而教師素质却不那么重要。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完全學分制下应该发挥教师人格特征的积极影响,很有必要将教师自评纳入到评教主体体系中,多元评价主体可以更好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重构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个。

1.完全学分制下需要将教师自我评价纳入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中来。根据重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自评权重为0.234,因此很有必要将教师自评纳入到现有评教主体中。

2.在评教一级指标中,教学效果所占权重最大。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评价主体都十分关注的指标。目前评教指标体系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评价,而对教学效果特别是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较少。

3.调整评教时间可以改善教学效果,优化评教结果的反馈。根据结论,教学效果应该是评教考虑的重点,因此在组织评教时,改变现在期末一次性进行评教的做法,可以考虑在课程中期、课程结束各组织一次评教,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国外部分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2):89-94.

The Optimization Researc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nder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SHEN Jun,LI Xing-yu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70,China)

Abstract: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current as well as the school's teaching quality and level. The traditional single subjec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management model,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hop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y using AHP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ubject and to optimiz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mplete credit system;self-evaluation of teacher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层次分析法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探索
流程管理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籍管理运行机制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