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互联网+”语境下动漫和游戏的互融模式
2017-06-17金海
金海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突破了动漫和游戏二者各自依其本体的孤立式存在与孤立发式展,为二者的深度互融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近距离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动漫、游戏三者之间,有着先天性的彼此交融的模因,尤其是在后现代,动漫与游戏的数字化、网络化、在线化等复合化应用,更是为动漫与游戏的深度互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要件。“互联网+”时代的种种跨领域融合迹象表明,动漫游(动画、漫画、游戏)ACG三界三位一体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一个动漫与游戏彼此深度互融的大时代事实上早在世纪之交即已向我们走来。
一、 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彻解
(一)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的基本特质
动漫和游戏二者之间的共融,究其根本原因,恰恰由动漫和游戏之间的基本共性所决定,在动漫与游戏的这些基本共性之中,最为突出亦最为重要的就是其共时空性,这种共时空性决定了动漫和游戏之间既可以相对化生存,又可以绝对化生存。同时,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其中的任何一种生存都毫不排斥二者的共时空性生存,而正是二者之间的这种共时空性生存的特质,才将动漫与游戏紧紧地牵系在一起。另外,动漫与游戏之间还存在着跨领域的衍生性,这种跨领域的衍生性既为动漫与游戏之间的共融提供了互融的桥梁。此外,动漫和游戏之间亦存在着无关其本体的强烈互文性,即二者皆可成为对任一他者本体的优秀注释,这一点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这种优秀注释既能够为他者本体提供一种跨界诠解,又能够为他者本体提供一种完形式的完美补充。《圣诞之吻》即是较好的诠界与补充案例。
(二)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的水乳交融
动漫和游戏在“互联网+”时代的互融,事实上已经变得十分灵活,甚至可谓是左右逢源。动漫和游戏向左可以做到动漫游戏化,即以动漫的传播优势营销游戏,以实现动漫互文最大化;而向右则可以做到游戏动漫化,即以游戏的沉浸式体验的口碑优势,传播动漫系列相关产品,以实现游戏动漫衍生的最大化。并且,二者之间完全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无论是向左,亦或是向右,随时都可以毫无任何悬念地进行轻松且随意的反转,而这种轻松且随意反转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动漫和游戏的先天基因的共时空性、衍生性、互文性。应该指出的是,动漫和游戏的这种先天基因的共时空性、衍生性、互文性,凭借着“互联网+”的信息之利,已经成为一种后现代式的泛动漫化、泛娱乐化、泛传播化的深度的水乳交融。《圣斗士星矢》即形成了这种近乎动漫与游戏的水乳交融。
(三)动漫和游戏在故事的支撑下四位一体
动漫和游戏的三种基本特质及其进一步的深度水乳交融,为动漫和游戏的互融提供了先决必要的条件,但是,动漫与游戏互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这个关键就是动漫和游戏之中所内蕴着的故事性。动漫和游戏中内蕴着的故事性是灵魂般穿插于动漫和游戏之间的一种十分必要的有机维系,因此,在国际上才会有“S-ACG”这种运营模式,作为引领ACG三界的“S”即“Story”。也就是说,在故事性的引领之下,以故事性将ACG三界三位一体地系统化地联系起来,方能使之成为一种四者深度融合的有机整体,方能迸发出预期的动漫游戏化或游戏动漫化的强大的泛娱乐化的影响力。[1]由此可见,我们平素所经常提及的动漫和游戏的互融模式,事实上,严格而言,就是这种“S-ACG”的运营模式,缺少了故事支撑的动漫和游戏的互融模式,其成功的概率显然要低得多。例如,《口袋西游》系列即是这种四位一体支撑的经典案例。
二、 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引申
(一)文化艺术表象引申
动漫和游戏的互融模式,为动漫和游戏互融下的无极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可自由式发展运作的空间。其实,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首先必然表现为一种文化艺术的表象化形式。动漫本就属于文化艺术,其文化艺术的表象化自不待言,而自从游戏被归类为第九艺术,且跻身于动漫所在的文化艺术行列之后,二者之间除其基本互融特质而外,又增加了文化艺术本源相通这一极为重要的特质。这一特质为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带来了跨越领域更深度融合的更佳契机,同时,这种更加深度的融合,亦为二者在其所传递的价值观方面的趋同性提供高度弥合的文化基因。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在为动漫的观赏者与游戏的参与者带来即时快感的同时,事实上也带来了生活的充实感与心灵的抚慰感。因此,二者互融模式的文化艺术表象被赋予了一种激情化的满足。在《染上茜色的坡道》中即进行了这种表象化的引申。
(二)图符引申
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的文化表象引申,为探讨更高层次的互融提供了进阶之梯。从二者互融的抽象意义而言,动漫和游戏虽然都是以视觉直观示人,但是,一旦抛却二者的文化艺术概念表象,我们即能够更加深切地看到二者由视知觉抽象为图符抽象的更高阶的层次。在更高阶的图符层次上,后现代动漫的图符与游戏的图符,二者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已经少有非常本质性的区别。此二者均可以表现为一种动态图符;此二者均可以产生出影视艺术化的沉浸效果;此二者均可以透过其图符抽象直指人心。从这种意义而言,二者在象征性的图符层次之上显然也是深度互融的。俯察西方发达国家的动漫和游戏的互融,我们看到,在其互融模式的图符背后,闪耀着的是一颗颗由英雄式正义、幻想式理性、魔幻式虚无层层包裹着的那种抽象于现实主义的根性灵魂。《祝福之钟》中即能看到这种图符引申的实例。
(三)意象引申
诚然,动漫和游戏所展现的世界,其实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移情虚拟世界,这种移情虚拟世界,能够令观众或游戏参与者,从这种移情虚拟世界之中,深刻且真实地领悟到现实实体世界之中所领悟不到的那种既真切且沉浸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交融。同时,这种移情虚拟世界亦能够彻底解决由主创者所代表着的绝大多数观众在现实中所无法解决、无法实现、无法完成的问题,并且,还会在移情虚拟世界中对更多的此類问题加以灵性化思考。之所以动漫游戏化更吸引人,其原因恰恰在于能够为观众提供一种直接进入虚拟现实世界的无障碍的通道,在虚拟现实世界之中,观众能够与虚拟现实世界中的角色,进行超越动漫虚拟世界的直接互动与交流。[2]而游戏动漫化则能够提供给游戏互动交流者们一个升华性灵的拟真游戏的虚拟时空,在这个虚拟时空之中,创作者以游戏的共性引领着观众皈依的灵魂。“fate stay night”可谓这种意象引申的较好实例。
三、 动漫和游戏互融模式应用
(一)动漫游戏化互融模式应用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率先将动漫和游戏完成了其一体化的互融过程,并进而形成了一种非常成熟的互融业态模式,这种互融业态模式,甚至早已发展成为一系列完善的产业链。某些发达国家的动漫和游戏产业链,更是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三大支柱性产业。由此可见动漫的强大的跨界延伸能力。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动漫早已延伸至游戏而外的网络、玩具、服饰、餐饮、娱乐等等诸多领域。动漫的这种跨界式延伸应用,亦早已超越了文化艺术这一局域范畴,成为了一种涵盖其他领域的对于国民经济而言极为重要的活跃因子。在“互联网+”的助力之下,动漫游戏化更是为动漫传播插上了互动、交流、娱乐的腾飞翅膀。动漫游戏化共融模式的关键,就在于以动漫突出的文化品格形成文化影响力、文化感染力、文化传播力。例如《七龙珠》即是动漫游化互融模式较为典型的例子。
(二)游戏动漫化互融模式应用
游戏动漫化相对而言,较动漫游戏化的难度要大得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游戏本身具有着极强的开放性。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游戏的参与者拥有着全面的主动性,游戏过程中所采集的游戏相关信息,虽然看似杂乱无章,但却与游戏的终极目的有着复杂的网状信息关联性。而将游戏改编成动漫,则必须将这许许多多网状信息形成被动的线性化的线索,正是这种被动的线性化,使得观众完全失去了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性、网状性、非线性等强烈置身于其中的可互动、可交流、可操控的乐趣。因此,游戏动漫化互融应用的关键,其实在于如何在动漫之中构建出游戏中的那种随机性、神秘性、探索性、故事性,此四者缺一则游戏动漫化都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3]显然,在动漫的准线性时空中,构建这四者的难度非常之大,这也是游戏动漫化少有成功案例的最为根本性的原因所在。这种游戏动漫化互融在《青空下的约定》运作中表现尤为显著。
(三)动漫和游戏复合化互融模式应用
无论是动漫游戏化的互融模式,还是游戏动漫化的互融模式,都早已经成为一种影视文化艺术业界的成熟模式,因此,动漫和游戏互融的未来模式必然是围戏着动漫和游戏的复合化互融。动漫和游戏复合化共融模式,显然是动漫和游戏共融模式应用的最高级别的境界,其原因就在于这种最高级别的模式下,动漫和游戏二者的优势能够更加相得益彰,二者的劣势反而能够相互抑制,同时,二者在复合化应用的过程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互融经验,与更大的互融优势,从而更加快速地形成一种正螺旋式的上升通道,进而形成一个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整合式一体化的既有共生时空、又有衍生市场,更有互文式泛文化传播的泛文化场阈。[4]同时,根据动漫和游戏依“互联网+”进行VR应用,显然是动漫和游戏复合化共融模式的一条崭新的发展出路,VR化一方面能够强化动漫的沉浸感,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更加拟真的临场感。这种复合化互融在《缘之空》及其运作过程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结语
“互联网+”时代足音跫跫,在“互联网+”的魔力之手的无极化信息织就下,一个突破任何疆界限制的后现代泛娱乐化时代已经来临。因此,动漫和游戏的互融模式既是一种因应发展,又是一种应运而生,同时,更是泛文化发展的一种大势所趋。动漫和游戏的互融式结合为泛文化新业态的泛式发展提供了强烈的催化剂,无论是动漫还是游戏,二者的文化吸引力、文化沉浸力、文化感染力等都为其互融模式下的无极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动漫游戏化与游戏动漫化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泛文化、泛娱乐、泛传播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王坤宁.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北京)挂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06-02(001).
[2]严宝平.提供动漫与游戏的IP转化发展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27-132.
[3]王燕妮,馮东.艺术的双赢魅惑——论动漫与网络游戏联袂的意义[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9-102.
[4]钱若云,王玉红.手机游戏将成为国产动漫的新推动力[J].包装世界,2013(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