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7-06-17刘希良
刘希良
摘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内在需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使五大发展理念融为有机整体,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学习型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2-0091-06
恩格斯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适应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新要求,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指南。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一、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内在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因此,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必须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党的各项工作,立即调整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坚决纠正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五大发展理念的行为,彻底摒弃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五大发展理念的做法。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如何,关系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前途命运,地位极端重要。从基层来讲,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必须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其发展进步。
二是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必须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第一,提高党科学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科学执政是指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不断探索自身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和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形成的,是党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集中体现了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高党科学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第二,提高党民主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执政指党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共享,“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将促进党内民主建设,并以之引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从而增强党凝心聚力,团结人民群众共谋发展的能力。第三,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依法执政指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制度化、法律化,以此保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现依法执政,党必须着眼两大历史性变化,即“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创新思维方式、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增强法治能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党要做到依法执政,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贯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是我们党主动适应执政条件的历史性变化,开拓创新,提升基层党组织法治化水平和党员干部法治素养,增强党的法治能力,成功实现执政转型的必由之路。可见,只有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全面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三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内在需要。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基层党组织围绕党的根本宗旨和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以最佳的资源配置和最小的投入,使基层党建工作效能和党员干部作用最大化的一种状态。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虽然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問题。第一,工作内容创新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学习能力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监督管理党员干部的能力没有与时俱进,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工作陷入事务主义,甚至患上了改革疲劳症,“往往把改革也像其他工作一样,分配到各个部门,当作和常规工作一般无二的事情来处理”,导致党建工作地位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第二,工作关系协调不够。一些基层党的组织不健全,党建工作主体定位不够清晰,领导体制不够科学。如在一些党政机关,“‘上下没关系,左右没联系的问题比较突出,上下级机关工委之间没有建立指导关系,平级机关工委之间缺乏交流,不利于形成工作合力”,以至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失之于宽松软。第三,政治生态治理欠佳。思想政治工作不够精准有效,导致政治生态不够理想,“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圾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一些党员理念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组织纪律弱化;还有些党员漠视群众利益,损害人民权利,不但不为民谋利益,反而同人民争利益”。第四,工作队伍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人数不够,现有党务干部事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一些中青年优秀党务干部不安心于党务工作,大多数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从而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理想,工作能力不够强。第五,权力职责配置失衡。对领导干部权力约束和监督不够与对普通党员行使正当权利的激励和督促不够并存,导致领导干部权多责少而普通党员责多权少,以至“部分党支部书记对‘负总责理解为一人决策,在对党务工作的处理上,不开会、不讨论,不通报情况,也不征求党员的意见,搞‘一言堂,个人独断专行,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可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其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是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要。
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路径
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使五大发展形成有机整体,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将创新置于基层党建工作核心地位,坚持科学创新,使其实现创新发展。在实践中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传承继往,注重学习研究。创新的实质是发展,因为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就是创立新事物。所以创新与破旧是一对矛盾,创新意味着破旧,但破旧不等于抛弃旧,破旧的前提是继承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世界各国政党的党建经验和我们党长期积累的党建工作历史经验,发掘其中的普遍规律,自觉遵循和传承。鉴于此,基层党组织应结合“两学一做”,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扩大学习视野,增强学习能力和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第二,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容错机制。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对于人而言,偶然性就是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因此创新与风险并存,以巨大成本为代价。鉴于此,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应关注成本的可控性和可承受性,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鼓励探索、宽容失误、包容失败、注重过程、管控风险、自我纠错的创新容错纠错机制。第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工作实效。创新根源于问题,源于旧事物不适应新情况,满足不了新需要。所以创新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要切实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为此,基层党组织应避免为创新而创新,而应务求实效,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将所有创新都牢固建立在广泛深入的调查和解决紧迫而重大的问题基础上。第四,坚持重点突破,探索创新模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不同联系引致的不同变化就会产生不同发展,因此创新广泛而多样。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就有理论、理念、思维、方法、组织、载体、制度、机制、文化创新等多种,基层党组织应针对重大问题,选准突破口,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模式,而不应贪求大干快上,事事创新处处创新,因为处处求创新的结果很可能只会处处无创新,导致产生创新形式主义。
二是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内在体现和必然要求。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需要辩证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辩证处理好“大局”与“细节”的关系。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切实认清大局、时刻关注大局、认真研究大局、准确把握大局,真正做到胸中有大局、工作有目标、行动有方向,有的放矢围绕中心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局体现的是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且寓于特殊性之中,因此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大局,还必须注重细节,践行“三严三实”,树立严实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务求工作严谨细致。总之,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基层党组织必须将服务大局与细致工作辩证结合起来,将胸怀大局融贯于细致工作之中,这样才能既避免陷入具体事务而不能自拔的事务主义,又避免热衷搞活动造运动的形式主义。第二,辩证处理好“整合”与“分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补齐基层党建工作短板,必然要求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健全完善“大调研、大宣传、大培训、大廉政、大群团、大信息”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间的衔接配套,形成完善的基层党建“制度群”,打造工作合力。当然,整合离不开分化,分化是整合的前提,整合之后必然要求新的分化。因此,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协调發展,不能光讲整合不讲分化,必须在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完成后,研究更精准更科学的基层党建资源分配和工作权责设定。惟其如此,基层党组织才能彻底克服党建工作宽松软的问题。第三,辩证处理好“上下”与“左右”的关系。“上下”关系是指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左右”关系是指基层党组织的业务交流协作。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民主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民主的统一。因此,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基层党组织必须完善与上级党组织之间的管理关系,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民主集中制,确保一方面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和巩固党的集中统一;另一方面针对前述权责失衡问题,强化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完善对其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畅通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讨论的途径,拓宽其意见表达渠道,增强其民主监督领导干部的权能,扩大和丰富党内民主。此外,任何部门的基层党建工作都不能脱离其他工作而存在,因此基层党组织还应主动加大与所在部门其他党务业务群团机构的交流互鉴,推进党建工作与各机构其他工作融合发展,使党务人员从中增长才干,扩大工作业绩,拓展事业空间。
三是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因此,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绿色发展,重要的是从自然生态、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着手。第一,大力倡导保护自然生态。基层党组织应加大保护自然生态的宣传,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保护自然生态的培训学习,增强其保护自然生态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担当,完善对其保护自然生态的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促使其树立保护自然生态的坚定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自然生态的发展模式和做法。第二,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要“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关键在作风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作风建设机制创新,“包括教育养成、示范引导、制度防范以及监督惩戒机制的创新”。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绿色发展,基层党组织应自觉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着力将这些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实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第三,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生态。“绿色发展的范畴非常丰富,不仅包括绿色经济理念、绿色环境发展理念,还包括绿色政治生态理念、绿色文化发展理念以及绿色社会发展理念。”建设先进文化生态,确保党的思想统一和意识形态安全健康,是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基层党组织应加大思想建设,坚持“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解决好基层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四是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开放发展。我们党坚持开放发展是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根源于资本的逐利需求。马克思说:“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一切空间界限”“资本一方面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因此,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一个经济空间的拓展过程。正是基于此,现代一些西方学者进而提出,空间不仅构成人实践活动的前提,而且也是人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既在空间中进行实践活动,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空间。就社会管理而言,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现代社会是通过空间来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在这一意义上,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开放发展,基层党组织应自觉树立空间意识,培育空间思维,增强运用空间方法思考基层党建工作、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的能力。第一,增强柔性管理,开放心理空间。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上是一种刚性管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硬约束,提高工作标准,强化日常监督。但无柔则无刚,刚和柔既互为存在的前提,又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而且在特定条件下,柔弱胜刚强。因此,基层党组织不能正视刚就忽略柔,而应刚柔相济,通过柔强化刚。为此,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开放发展,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和情感抒困机制,创新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应加大对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营造温馨友爱的工作环境,帮助党员干部缓解压力,释放心情,增强认同,坚定信心,提高工作效益。第二,推进党务公开,开放社会空间。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基层党组织本质上是群众服务机构,基层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执行群众路线,履行服务群众职能的工作。这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增强工作透明度,将党务向群众开放。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多立“明规矩”,力破“潜规则”;要反对“封闭运行”“体内循环”,坚持开门搞党建;要着力解决群众参与不够的问题,健全和完善群众参与和监督机制;要增强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第三,运用网络平台,开放虚拟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我国有7亿多网民,“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因此,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开放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增强互联网的开发运用能力,将党务向虚拟空间开放,积极探索“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和机制,通过“电子党建”“数字党建”“新媒体党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五是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其内涵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因此,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共享发展,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这四方面开拓创新,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第一,扩大成果转化,促推全民共享。基层党组织不仅应开拓进取,积极扩大黨建成果,而且还应注重党建成果转化。为此,基层党组织应组织党员干部多走出去,融入群众,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形成的新做法新作风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发展兴业能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从而增强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成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第二,保障主体权益,促推全面共享。党员是党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基层党组织“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全体党员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努力调动每一名党员参与党内活动和党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在党的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还应加大党员干部依法履职和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监督考核,通过加强党内法治建设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扩大其主体权益。第三,扩大多元参与,促进共建共享。基层党组织应一方面做加法,通过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所在部门各党务业务群团机构工作之中,使党建工作人人有份,人人参与;另一方面做好乘法,加大党建工作和党建成果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成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激励已参与党建工作的人员通过理想信念开导、发展目标引导、思想交流劝导、物质利益诱导等方法动员组织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党建工作,做到参与一人,带动一片。第四,弘扬先进典型,助推渐进共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基层党组织应一方面加大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加大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宣传优秀党员干部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推动“形成学赶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让更多党员领导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更好为人民服务,更好干事创业”,从而促进党风政风民风不断好转,使基层党建成果渐次惠及于整个社会。
总之,无论是从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从改进基层党建、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而言,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基层党建工作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基层党组织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加大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学习研究,自觉将其深入贯彻于基层党建的一切工作之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责任编辑 何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