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享发展与统一战线
2017-06-17贺善侃
贺善侃
摘 要:统一战线、统战工作处理好与共享发展的关系,要确立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创新共享发展的统战思维,提高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以共享发展为价值取向,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好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公平正义的民主政治理念。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为“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主题增添了新内涵。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要求统战工作者树立统筹思维、底线思维、问题意识等辩证思维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统筹能力、跨界能力等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
关键词:统一战线;统战工作;共享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17)03-0028-07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对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统一战线、统战工作处理好与共享发展的关系,要确立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创新共享发展的统战思维,提高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
一、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
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是一种以共享发展为核心的统战理念,由发展观和统战观两部分组成。发展观即如何理解发展的总观点,决定着统战理念的价值取向。统战观即统战工作者的世界观,是践行以发展为核心的统战理念的总开关。因而,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是以共享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统战观。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团结大联合”统战主题的新内涵之一
确立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的首要环节是确立正确、科学的发展观,即正确认识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其发展观直接影响到统战工作者以发展为核心的统战理念。
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念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确立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紧接着,中国共产党又克服了“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错误认识,完成了从以计划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彻底摆脱了套在发展理念之上的“紧箍咒”,回归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来意义。然而,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人类和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发展为谁”的问题也就不能最终解决。
鉴于国际国内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纠正了经济发展中“见物不见人”的“唯GDP”偏向,实现了从“物本”向“人本”、从抽象“民本”向现实“民生”的转变,对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基点和人的发展目标等做出了新的思考。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升华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成为确立这个时期治国理政战略指导思想的关键。这一发展的新境界,集中体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上。
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回答了“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这一重大问题。它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归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确立共享发展统战理念的核心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统战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成为“大团结大联合”统战主题的新内涵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邓小平根据我国历史条件的变化指出: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1]。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从阶级联盟向政治联盟的转变和统战工作战略中心的转移。随之,统战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为阶级斗争服务转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期统战工作理念的发展正是紧紧围绕这三大问题展开的,并经历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做出新论断,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前提下,对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第二个环节即面向新世纪,中共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对统一战线的构成进行新探索。第三个环节即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中共中央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對统一战线理论做出新发展。其间,统战理念的发展经历了“性质转变”“对象扩展”“凸显发展”三个环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把统战理念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大团结大联合”统战主题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无论是统战工作方针,还是统战工作对象和统战工作要求,都必须牢牢确立人民主体思想,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统战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这就把“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主题提升到“人民至上”的新境界。
(二)当好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大团结大联合”统战主题新内涵之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牢牢坚持唯物史观这一基本原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所表达的意愿、所拥有的权利和利益,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时时、事事、处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大力倡导当好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践行共享发展的理念。
大力倡导当好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是增强共享发展统战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发展理念下落实“大团结大联合”统战主题的新内涵、新要求。就统战工作而言,大力倡导当好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就是坚持“统战工作就是服务”的意识,面向统一战线成员,与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同甘共苦,做好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服务工作。
当好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顺应了统战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趋势。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其重心越下沉,普通民众就越受到关注。与之相适应,统战工作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说,以往的统战工作比较注重党外知名人士、代表人物的话,那么当今的统战工作不能忽视统一战线中的广大普通成员。扩大统战工作的服务对象迫在眉睫。
倡导当好人民公仆的服务理念必须树立群众观念,贯彻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根本要求,也是统战工作必须强调的基本原则。要认真对待统一战线成员的意见,及时为统一战线成员排忧解难,并及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真正做到“情为统战成员所系,利为统战成员所谋,想统战成员之所想,急统战成员之所急”,从而有效构建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
(三)公平正义的民主政治理念:“大团结大联合”统战主题新内涵之三
确立公平正义的民主政治理念是共享发展的题中之意,也是增强共享发展统战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公平正义的民主政治理念,同时也把“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从本质上看,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目标和途径是一致的。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宗旨在于组织、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把人民当家做主落到实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统一战线有着重要的政治功能与价值。其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其二,充分发挥智力集团的咨询作用,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其三,强化中国政治体系内部的监督机制。其四,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政治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对统一战线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的政治功能与价值有了新的拓展。
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的“共享”,一是全民共享,即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在此,全面、全民的共享显然内含着社会公平正义。纵观古今中外的公正理论,笔者认为,其一,公正是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对社会成员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制度保障。其二,公正即法治,是一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社会活动都严格限制在法律范围内,形成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状态。其三,公正的基本原则为“给每一个人他所应得的”。这在政治层面,表现为平等的自由权利;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分配的正义。概言之,即是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其四,机会公平对社会公正至关重要,以机会均等为前提的经济利益差别才是可接受的。其五,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实现人类解放、社会大同是真正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历史条件。
在当代中国,实现公平正义,就是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尤其要在经济领域里建立健全一整套保障权利公正的经济制度体系。
共享发展是当代中国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指导理念。而且,共享发展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而且是一种发展制度,是一种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的民生领域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以共享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十三五”規划”,对共享发展的目标有着具体的刚性的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这就使得“共享发展”这一理念的落实有了制度保证和考评标准。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为完善共享发展的制度安排即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做出贡献。这也是当今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共享发展的统战思维
在思想方法层面,统战观是统战工作者思维方式的体现。共享发展统战理念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统筹思维、底线思维、问题意识等。
(一)倡导统筹思维,树立战略视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所要达成的共享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概念。它集五大发展理念之大成,囊括了发展为人民的各条途径、各个方面。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涉及宽广的领域和丰富的内容,对统战工作者提出了培育统筹思维、树立战略视野的新要求。统筹思维是践行共享发展统战理念的必备思维素质。
统筹思维是统筹全局的思维眼界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要素。一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高瞻”即站在全局的高度,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进行顶层设计、整体思考。“远瞩”即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运筹帷幄,善于从事物的过去、现在预见发展趋势。二是统筹兼顾的战略智慧。统筹兼顾是战略思维的重要原则。毛泽东指出,战争指挥员要抓住战略重点,同时也要关注非战略重点。非战略重点虽然对全局不起决定作用,但也起重要作用。更何况战略重点和非重点的界限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谋划新时期治国理政战略布局时,善于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善于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展现了成熟的统筹战略思维。践行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统战工作者必须提升自身的战略思维素质,树立谋全局的战略视野。谋全局的战略视野主要表现为确立“大统战”战略眼界,善于谋划统战工作全局。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前提,正是确立谋全局的战略视野。这个全局不仅是指统一战线内部的全局,而且是指以全党工作的全局视野来做统战工作。
(二)确立底线思维,关注民生底线
确立底线思维,守住民生底线,是共享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快速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在一个矛盾多样、冲突多发、薄弱环节较多的阶段,底线思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3]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也是推动共享发展的治理智慧。
确立底线思维,一要全面把握统一战线实情。对统战工作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要有充分的准备,并制定预案,防患于未然。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为了出政绩、树形象而不顾一切后果,只有前瞻没有后顾的错误思维方式。从守住底线开始,量力而行,步步为营谋求发展。三要树立风险意识。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种风险的底线。四要强化过程管理。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加重视积极转化,着力做好矛盾的转化工作,力争把坏事变成好事。
底线思维方法在共享发展统战理念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统战工作为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服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時明确指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自身发展壮大的客观需要。其次,把我国建设中的“红线意识”融入统战工作。比如,严守环保红线意识,就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引入统战工作,自觉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升级,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三)强化问题意识,破解民生难题
强化问题意识,破解民生难题,是创新共享发展的又一重要思维方式。这里的“问题”,一是共享发展全局中的中心问题、重点问题。总揽和驾驭全局,必须紧紧抓住全局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这是战略思维的根本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中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全局,丢掉了重点就是丢掉了全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一着是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的一着。二是共享发展全局中的薄弱环节、主要不足,即民生难题。在事物发展的全局中,各方面工作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抓住薄弱环节并切实加以解决,常常成为推动全局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无论对哪种问题,都需要因时因地制宜,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而做出战略性选择。
目标意识与问题意识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创新。如果光有远大目标,看不到实现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短板”问题,目标将落空。“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共享发展同样要以民生为本。无疑,“保障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是实现共享发展目标必须具备的问题意识。正因为如此,习近平特别重视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他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4]为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出实招,旨在破解民生难题。对于这些需要破解的民生问题,统战工作要积极作为。强化问题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找准服务民生的着力点、切入点、支撑点和增长点,是摆在统战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
在实践层面,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要求统战工作者切实提高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主要包括服务能力、统筹能力、跨界能力。
(一)提高服务能力
共享发展的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统战理念的核心是围绕中心。因而,服务能力是首要的共享发展统战能力。
一是提高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能力。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战工作者来说,一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只有始终把讲党性、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并且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时刻保持清醒、保持定力,才能发挥好对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二要提高政策把握能力。在统战工作的基本职能中,掌握政策是核心。只有学好政策、落实好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三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也是统战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目前,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多变和复杂。只有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到位,才能切实提高统战工作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能力。
二是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要求,全党必须“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3]53-54。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无论是党派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还是做港澳台和海外人士的工作,都是群众工作,需要我们学会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
(二)提高统筹能力
共享发展涉及领域宽广,内容丰富,事关社会公正。因而,提高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必须努力提高统筹协调统一战线各种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及社会稳定的能力。当前,统一战线成员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战对象不断增多,关系越来越复杂,统战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展、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这就要求统战工作部门和广大统战工作者善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善于协调沟通,使各种因素都能拧成一股绳。
一是提高建构和实施以共享发展为导向的统战政策体系能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独特优势,坚持求同存异、民主协商、平等相待的基本原则,尊重和维护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共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提高调整统一战线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重点维护好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是着眼于“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原则,提高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努力为社会成员尤其是统一战线成员提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公平环境,优化资源配置,维持社会长期稳定。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全体人民能够共享经济增长、社会繁荣的成果。
(三)提高跨界能力
提高跨界能力是提高共享发展统战能力的重要一环。跨界能力以建立在跨界思维基础上的一系列跨界行为策略为主要内容。
跨界思维的核心是“跨界”,即敢于、善于全面跨越各种事物界限的视野和思维。跨界思维包含三个要素:(1)突破原有边界的视野;(2)打造不同边界共识的视野和能力;(3)发现、创建新界限的能力。这三大要素构成的跨界思维即是一种能打破不同领域的界别限制,通过沟通、合作、影响、共赢,重新建立共识与认同感,为社会发展打造一个新的坦途的特殊的战略思维境界和能力。这种视野和能力正是共享发展统战理念所需要的。这是因为,共享發展涉及宽广的领域、丰富的内容,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空前广泛性。
跨界行为策略,即实施跨界行为的基本策略组合。它主要包括:(1)纵横不同界别的眼界和直面新挑战的勇气、策略;(2)熟知不同界别的知识,擅长实践不同界别工作的方法和技能;(3)擅长平衡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职业的适应能力,以及能够成功地转换职业目标的能力。
《哈佛商业评论》描述过两种类型的“跨界领导者”:一是“不断在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之间迁移”,即跨行业的跨界领导者;二是虽然“保持专一领域”,“但是会协同其他人士进行合作来解决跨界问题”的跨界领导者。第一种是狭义的跨界领导者;第二种是广义的跨界领导者。严格地说,第二种是指有跨界思维、跨界视野,具备跨界基本素养的领导者。
在践行共享发展统战理念的过程中,直面新挑战,适应新环境,跨领域高效工作的能力是每一位统战工作者都需要具备的。共享发展的统战能力离不开跨界能力。具有跨界能力的统战工作者应是广义的“跨界领导者”。这是由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空前广泛性所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统战工作即是跨界的工作:就统战工作对象而言,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宗教界、民营企业、民间团体,跨大陆范围内、大陆范围外等;就统战工作领域而言,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就统战工作内容而言,跨法律法规、民主民生、民族团结繁荣和发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居住就业等。显然,如果缺乏跨界能力,是难以践行共享发展的统战理念的。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18(1).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80-181.
[4]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2).
责任编辑:林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