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7-06-16杨秀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山东省

杨秀勇

[摘要]在国家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显得空前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以及在政府层面、培训机构层面和培训者层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动力机制、培训市场准入机制、培训机构评价反馈机制、政策资金长效扶持机制、分类分层培训机制五条意见建议,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确保全省在2018年前提前完成全面脱贫的总目标。

[关键词]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86-03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截止2014年底,山东总人口为9789万人,农业人口为5462万人,占总人口的55.8%,非农业人口为4285万人,占总人口44.2%,按照2014年山东省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计算,山东省农村适龄劳动力达3932.64万人。巨大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山东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然而农村劳动力数量虽然大,但质量相对较低,日益成为全省推进城镇化建设、2018年提前完成国家全面脱贫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和“瓶颈”。在此形势下,提高全省农村劳动力素质变得至关重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

一、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一)农民职业技能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因此山东省农村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整体来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素质低。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特别是鲁中和鲁西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山东地区还有475.75万人为文盲或半文盲,并且大部分是农村人口,全省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8年,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更低。很多的农村适龄劳动力(15-64)都不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这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其次,科技素质低。“科技素质主要指农民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生产技能等达到的程度,它通常反映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而山东省农民的科技素质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农村中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农民来说,生产技能缺乏,其在农业生产中重视经验,忽视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科技对土地产量的增加贡献较低,存在农业科技利用不当现象。特别是在山东丘陵地区,由于交通闭塞和地形限制,农民在耕作中农业科技应用少,还沿用着几千年传统耕作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缺乏专业性的技术,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收入低且不稳定,这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再次,经营管理素质低。现代农民要想增收,不能仅仅需要把土地耕种好,更为重要的是选择耕种何种作物?以及如何把耕种出的作物卖出好的价格?这就需要农民具有经营管理素质。农民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素质可以更好地分析市场供需然后决定生产何种作物,也可以拓展农作物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作物的附加值。但现阶段,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极低,通过对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农村的走访以及查阅相关报道发现,在农村地区除了耕种小麦和玉米外,也耕种一些经济作物,但在耕种经济作物时,农民往往是看到某种作物价格较高,就一拥而上,结果造成供过于求,出现价格下降,甚至滞销等现象,导致血本无归,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基本经营管理素质造成的。

(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山东省对农民开展了分类型、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一套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山东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因为针对的人群不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方面是针对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农民的培训。自2004年“山东百万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被科技部列为2004年国家星火培训专项行动计划起,山东省政府、农业厅、教育厅等部门高度重视农民技能培训问题,每年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培训专项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并出台相应的配套实施办法,如《山东省农民培训项目考核暂行办法》、《山东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使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向前稳步推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职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是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农业大省,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山东省统计局张强、高韵在2009年对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推算得出,山东省有1000万農业户籍适龄人口从事非农业劳动。山东省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使政府意识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因此,在2014年山东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教育厅实施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要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合格率必须达到90%以上,技能提升后的农民就业率必须达到85%以上。在2014年底出台了《山东省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基本标准》,要求全省农民工培训基地必须达标,实现农民培训“五有”即有固定场所、有培训计划、有培训资料、有互联网接口、有专职管理员。有效地规范了农民工培训基地,提高了培训效果。除此之外,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实施办法,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二、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高度重视,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政策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层面的问题

1.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够。从总体上来说政府财政资金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仍不足。一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能满足培训的实际需求。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郭树清省长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巨大,财政资金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现阶段政府的投入无法有效的满足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际需求。二是资金使用太过分散,省财政压力大。由于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农业部门都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但最终均是由省财政部门负担这部分支出,导致省财政部门压力较大。三是过度依赖财政资金,缺乏社会资本的投入。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社会资本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本的参与也成为其制约因素。

2.政绩取向导致职业技能培训形式化。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多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基本操作模式就是政府为了政绩,下任务、下指标、给资金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政府这种政绩导向下追求“面子工程”的价值取向传导到培训机构,导致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异化、错位,由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为目标转化为以政府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导致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

(二)培训机构层面的问题

1.培训目标存在偏差。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资金受制于政府,培训人员也由政府或直接或间接的提供,这就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发生偏差。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会多收费,延长授课时间,而农村劳动力追求的是尽可能少收费,时间尽可能短以便尽可能快的投入到工作中,这就会导致培训机构闲置和农村劳动力却没有合适的培训机构可去的矛盾中,造成大量的培训资源浪费现象。

2.师资力量薄弱。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主要依托山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农业类本专科院校以及制定专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机构。这些培训机构缺乏既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好专业技术的优秀教师,对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和本专科农业院校,其教师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缺乏专业技术和实际农业操作经验,不能有效的满足农村劳动力对实践中专业技能的需求。对于政府指定的社会培训机构,其教师多来自农业一线专家,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农业实操经验,但这部分培训教师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在将实际操作经验传递给受训者时受理论水平制约。因此,既具备理论水平又具备专业技术的优秀师资力量的缺乏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重大障碍。

3.培训内容不实用。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是目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培训使用教材老化,培训机构一旦选定教材,往往数年一直沿用,缺乏必要的更新导致使培训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其次,培训教师知识老化,培训教师更新较慢,年龄偏大,新知识新技能接受较慢。最后,培训与就业脱离,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是为新型农民的培养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因此培训必须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紧密相联,但很多培训机构存在错误观念,为培训而培训,认为培训接受后受训者就业与否与自己无关,是政府或就业管理中心事。

(三)培训者层面的问题

1.参与培训动力不足。虽然目前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民接受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部门在利益驱动下变相的向农民收取费用,如对农民收取几百元的培训鉴定费等,这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同时,现阶段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都是由政府组织,缺乏针对性,农民学不到自己所需的技术,进一步导致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受教育水平过低。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山东省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是8.8年,整体来说还相对较低,农村地区的受教育水平更低,在鲁中鲁西的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农民。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的职业技能高低成正相关关系,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职业技能也越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的效果,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思想开放,更乐于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并且在接受培训时的学习效果也更好。

三、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目前,山东省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代表意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构建长效解决机制,各种解决措施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和转移就业能力。

(一)构建培训动力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热情

需求激发动力,动力促进效果,效果产生结果。构建培训动力机制,首先要加大宣传,培育接受培训的致富典型,让农村劳动力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产生接受培训的需求。其次要取缔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变相收费现象,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培训中的负担,使其产生接受培训的动力。最后政府应该建立适合当地情况“培训特色品牌”,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提高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特色品牌”的认可度,使农村劳动力被动培训转为主动受训,增强培训效果。

(二)构建培训市场合理的准入机制,提高培训市场活力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规章办法,对培训机构或培训基地的师资、设备及场地等设定最低标准,然后对符合要求的培训机构开放市场平等竞争,激发培训机构的活力,使培训机构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必要时使用政策措施进行引导,防止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出现混乱竞争的现象,造成培训资源的大量浪费。只有培训市场存在良性竞争,培训机构的活力竞相进发,才能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

(三)构建培训机构评价反馈机制,增强培训效果

在构建培训机构评价反馈机制时,应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首先是政府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主要针对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培训场地等硬件的评价以及对受训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高程度和转移就业人数评价。其次是受训的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的实用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教师的负责任程度等。最后,要引入专业的评价机构对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由专业的评价机构和专业评价人员对培训机构进行指标量化评价,分别把政府评价的各个方面和受训者评价的各个方面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通过综合计算得出相应的数值。政府依据综合计算出的评价数值对培训机構进行奖惩。

(四)构建政策资金长效扶持,增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可持续性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出租或出让闲置的国有、集体资产等措施,对职业学校予以扶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地弥补一般培训机构不可持续性的缺点。其次,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政府针对农村贫困人员,除了直接对其进行培训补贴外,“应当建立针对这部分贫困农户参加培训和完成培训并寻找就业机会的活动的小额信贷支持制度,使其能够有条件平等地参加培训并争取自己的就业机会”。最后,政府应该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金,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行长期扶持。

(五)构建分类分层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政府应该针对培训者不同的需求,构建可以满足不同培训者的多级培训机制,首先,针对于职业农民应该建立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和农产品经营管理水平的农业知识培训型培训机构。其次,针对农村待转移劳动力,一方面要建立专业的工作技能培训机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对农村待转移劳动力进行正规化的专业技术培训。第三,针对农村储备劳动力,政府应该加强引导,通过教育补贴等措施,鼓励农村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获得专业性的工作技能。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分析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