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2017-06-16彭庆宸王嘉冬
彭庆宸 王嘉冬
摘 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飞速发展,然而,“柯立芝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随之而来的大萧条给了美国当头一棒。胡佛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大萧条,但由于低估了大萧条严重性,胡佛并没有带领美国走出困境,最终匆匆下台。罗斯福上台后,颁布新政,才逐渐化解了危机。本文将详细列举两位总统在大萧条时期实施的政策,并分析其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大萧条;政策
美国以前遇到经济萧条时,自由放任通常都被作为一条传统政策所采纳。萧条发生时,胡佛坚信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而当时国内清算主义流行,因此胡佛的主张并未受到太多质疑。然而,大萧条的严重性超乎人们的想象,自由放任失效,胡佛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下面将列举胡佛在总统任期内采取的部分举措。
1929年11月,胡佛召集美国主要金融家和实业家参加白宫会议,强调他们应该保持工资率和扩大投资。在股市崩盘一周内,美联储向美国的银行追加了约3亿美元的准备金,联储持有政府债券增加了一倍。11月中旬,美联储将再贴现率从6%降为4.5%。11月23日,胡佛敦促公共建设计划的实施。11月25日,胡佛召开会议承诺将对农业组织进行补贴。1930年初,政府制订了大规模低利率贷款计划,纽约联储将再贴现率由4.5%下降到年末的2%。1930年,胡佛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命令,关税继续增加,阻碍了美国出口和国际贸易。1930年7月,胡佛决定放宽住宅所有权。同年9月,进一步禁止向美国移民。1931年,欧洲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功不可没”,美国的国外贷款和高关税是两个原因。随后,纽约联储向英格兰银行提供1.25亿美元贷款,德国国家银行0.25亿,匈牙利和奥地利也收到了少量贷款,这进一步加重了美国的负担。英国、奥地利等国纷纷放弃金本位,美国却依然坚守。美联储在1931年中期将再贴现率再度下调至1.5%,但到了年末,上调回3.5%。1931年8月,胡佛建立总统失业救济组织,11月,胡佛召开会议建立国家信贷公司。1932年,胡佛决定采取更激烈的措施,除了继续实施前面的措施,他还增加税收,向股市空頭“宣战”,建立住宅贷款银行系统,修改破产法等。1932年2月末,银行准备金总量下降到18.5亿美元,美联储开始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到年末,准备金总量上升至25.1亿美元,但货币供给总量却下降了35亿美元。这次通货膨胀以失败告终,外国对美元失去了信心,百姓对银行失去了信心,银行将增加的货币用于还债或放回金库,通货膨胀最终变成了通货紧缩。
从开始的坚信自由放任主义,到后来盲目地强制地干涉,胡佛始终没有带领美国走出萧条。虽然他自己信心十足,但美国民众并不买账。罗斯福成为了新一任总统。
罗斯福全面采用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宏观政策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罗斯福上任后,废除了金本位制,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扩张货币供给。罗斯福还敦促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经济法》等15个法案。加上其他各项措施,构成了有名的“罗斯福新政”。不能说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走出萧条的原因,但罗斯福给了美国人信心,而罗斯福新政也推动了美国的复兴。
大萧条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我们从中汲取了教训,积累了经验。现在的中国仍然能从大萧条中得到不少启示。我整理出了自己觉得重要的四点。(1)政府要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有所作为。自由放任在危机较小时可能有用,政府可以不加干涉,但需要政府时,政府一定要出面进行调节,采取有力的举措。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下,我们也看到了货币政策的巨大作用,所以国家实施货币政策时一定要谨慎,盲目地使用货币政策只会适得其反。历史经验表明,逆周期操作通常是更为有效地手段,经济过热时浇水,经济过冷时生火,当然,采取何种操作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历史只是参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需要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身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2)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自己也要有自觉性。在二十年代的“繁荣”下,金融机构实则丑闻重重,如: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勾结,过度放款,保证金交易增加。投行利用自己为上市公司担保的条件,把略高于成本但远低于市值的股票卖给政客、记者、律师等相关利益者为自己谋利。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就是银行、证券体制不健全。然而,美国人并未吸取教训,到了二十一世纪,金融界的乱象更加疯狂,政府官员、评级机构甚至大学院长也加入其中,掠夺性贷款风靡,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金融危机最终爆发,但受苦最多的依旧是普通百姓,谋取非法利益的人依旧逍遥法外。我个人认为美国以后仍有很大可能发生严重度不亚于前两次的危机,不过,引爆的“炸弹”肯定会远比第一次的股票,第二次的MBS,CDO,CDS等结构性工具高级和先进。中国一定要引以为戒,建立健全金融制度,加强监管,对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厉处罚,规范金融市场。(3)完善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二十年代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富人,穷人依旧贫穷,危机来临时,对穷人没有很好的保障制度,而穷人的数量远高于富人,问题最终暴露,全国一片萧条。中国现在情况比较类似,贫富差距悬殊,财富集中在小部分人手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中产阶级和贫穷阶级,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罗斯福在1934年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都对走出萧条起到了重要作用。(4)实施政策因考虑国际因素,处理好国际关系。世界各国间总会相互影响,尤其是大国的影响更大。1931年的欧洲危机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美国大萧条的影响。而汇率和汇率制度让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都走向灭亡。美国在1931年为防止黄金流出而提高利率,加重了萧条,而英国等放弃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却率先走出了萧条;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在“特里芬难题”等缺陷下崩溃。如今,世界各国实行固定或浮动汇率制度,黄金不再与货币挂钩,汇率成为了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处于不同流动状态的情况下,一国实施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通常将对汇率产生影响,并且会关系到其他国家,美联储一个领导的讲话也可能会引起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一国想刺激出口,可以让本币贬值,但是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需要考虑其他国家的意愿,否则会遭致谴责甚至报复。因此,在宏观调控中,要站在国际的层面上,一个政策影响的不仅是本国,还有其他国家。目前中国也存在“保汇率还是保房价”的问题,我国房价过高,存在泡沫,如果房价持续上涨,信贷扩张,国内货币过多,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保了汇率,又面临着房价泡沫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其他问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论是大萧条,还是次贷危机,抑或是曾经发生的各种规模较小的经济衰退,都已成为历史。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这么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发生,我们需要时刻警惕,防范于未然。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危机,美国都挺了过来,美国依旧是那个世界第一大国。中国虽然发展迅速,但是金融实力明显落后于美国,如果危机真的发生在神州大地,我们是否有能力渡过难关呢?我们无法重写历史,也无法预见未来,我们只能在现在脚踏实地。如果认真做好了该做的事情,就算危机发生,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
参考文献:
[1]李彪.大萧条与当代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2]王霞.论美国总统胡佛的反危机政策[D].内蒙古大学,2012.
[3]刘英.论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
[4]钟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与2008金融危机之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5]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J].世界历史,2016,No.238(3):101-114,161.
[6]刘绪贻.试论胡佛政府对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政策[J].历史教学,1986,卷缺失(1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