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7-06-16田婷婷
田婷婷
[摘要]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互联网+”概念,高校老师的工作、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也必将受到深远影响。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成为高校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25-02
2015年年初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到“互联网+”概念,根据中国教育报记者随机对全国各地8个省市多所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部分高校,已经在进行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课堂文化和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改革尝试。教师的工作是第一线的,实践性很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直接,能够详细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校课程设置和学习的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方法需要改变,如老师在课堂上要花大量的语言和精力,可能都无法完整地把3D打印的原理和方法讲透彻,但如果通过互联网,大量的视频和精美的图片,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理解。将互联网引入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变得更畅通,知识面更广。
一、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
互联网上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们的距离,老师不再是保姆型的管理,与学生的沟通更为畅通。近两年的新生基本上都是95后,思想活跃,接触的新事物更多,获得的新资源更丰富,但是管理他们也存在着很多困难。传统的保姆型的教学,已经不能为学生所认可。学生更多的需要新鲜事物和较为宽松的自由空间。通过互联网教育,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沟通,也可以从学生那里接收到一些新的知识。
(二)调整课堂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和指引者
互联网有优于固定课堂的优势,它拥有强大的渠道平台,比如最近推广的慕课,微课堂,雨课堂等,讓学生好奇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去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欲望。老师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学生对于老师也存在着好奇的心理和崇拜心理,能够站在同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三)互联网的开放性及无时不在的沟通,让教师的沟通方式更加多样
互联网无时不在的及时沟通性也是吸引学生大量使用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微博,微信,QQ等方式,让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更加及时,畅通。面对面的谈心可能会存在一些顾虑,但网上的沟通可以借助表情、生动形象的图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的作用被弱化
互联网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也会弱化老师的作用。学生可能会凡事都找百度,互联网的各种资源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遇事就找度娘,弱化了教室的固定性。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答案,就会出现逃课的现象,对于校园的管理产生一些漏洞。
(二)互联网时代影响学生的判断力,需正确引导。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和负能量的言论充斥着整个网络,有待学生筛选、判断,这时老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不能简单地否定互联网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筛选网络信息、知识,理性对待互联网。
(三)盲从性强、削弱学生的责任意识。
互联网庞大的信息量,其中不乏一些诱惑性的信息让学生盲目转发或跟风评论,混淆学生的分辨能力,扩散一些不良信息,这更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作文明的互联网用户。
三、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
(一)正确发挥互联网的互动沟通性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变革教育和提升教学方法的技术手段。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互联网的变革作用,在大量未经筛选的互联网信息涌现之时,我们要积极防止网络虚假信息、网络违法、沉迷网络等不良现象给高校教育造成负面影响。政府及监管单位也需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净化互联网环境。高校教师应在互联网时代变被动为主动,让互联网的各类信息更好地为教学所用。
(二)积极适应互联网的网络环境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互联网的信息,不能简单的一搜了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渠道平台优势,学会自我甄别筛选,互联网的资源了利用到教育领域,只要正确对待两面性,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推进学生管理创新
在新生中推进学生管理创新比较理想。新生的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高,通过管理创新,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利用互联网的各类信息资源,使单调的书本知识充满画面感和真实感。通过这种创新方法,师生可以自由平等地沟通交流,学生可以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意愿,老师也可以更进一步的深入到学生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责任编辑: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