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德育课程领域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017-06-16李有毅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1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办学德育

李有毅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用全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拓展德育课程领域,努力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德育课程体系,推动了学生全面、主动、活泼地发展,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一、精彩纷呈的德育课程: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基础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多年来,北京十二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始终秉承“求真、崇善、唯美”的办学理念,扎实开设理想信念、责任感恩、公民素养、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德育课程,编写德育系列丛书,着力培养“素质全面、学有特长、勇于创造、和谐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中学生。

1.系列主题教育

学校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提出正气、骨气、志气、勇气、和气、雅气、底气、大气“八气修身”的素质要求,激励学生品学兼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多样发展。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18岁成人仪式、阳光体育运动、名家讲坛等形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加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营造浓厚的品德教育氛围,激发学生成人成才的信念和奋进拼搏的豪情,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自主发展教育

一位教育家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教育。自我管理即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自我超越、自我反省等的综合表现。实践证明,学生的智慧和能量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放手让他们去管理,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见,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校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自主管理机制,长期坚持三级干部值班检查制度和学生文明岗值日制度。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在学校日常管理和主题教育活动中,为学生搭建培养能力、增长才干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四自”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和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德育离不开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指导。而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等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可见,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进行教育。作为德育课程的特色和亮点,学校将心育融合在德育课程之中,坚持通过开设心理选修课、心理咨询、心语信箱,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剧活动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潜移默化的学科课程: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

在优质高效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是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

1.强化榜样示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首先需要人格健全的教师。教师崇高的师德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积极影响。学校要求教师务必牢记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3年教师节视察十二中时的教诲:“师有德,行有范,做一辈子青年的楷模”,鼓励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做有思想、有理想、有修养、有品位的教师,促进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领者、倡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

2.加强课堂渗透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注重引導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具体地说,三维目标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为此,学校注重强化有效教学思想,逐步形成“有效课堂”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中发掘学习潜能,不断探究促进学生人格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在潜移默化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努力培养具有“真善美”特质的大写的“人”。

3.完善评价机制

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质量一定是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质量。在创办优质特色高中的过程中,学校从过度强调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建立和完善全面、多元的质量评价标准,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协调地发展。基于此,学校继续完善《北京十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继续探究学分制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模式,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结合,实行评价指标生活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个性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优点、查找不足、发展个性、不断进步。通过对社团活动的评选,对优秀社团进行表彰;通过设立校长奖学金,表彰在真善美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多元化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全面、优质而有特色的发展。

三、生动活泼的拓展课程: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载体

在做好课堂教学渗透的基础上,学校大力拓展生动活泼的教育空间,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1.彰显特色课程

学校特色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鲜明的办学风格。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以科技、艺体、社会大课堂、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结合、一体化办学等特色并举的教育新格局。近年来,学校通过整合资源,结合办学实际,不断突出多样化办学特色。通过申办“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立项“北京市金鹏科技团”“翱翔计划”等科技项目群,彰显科技教育特色;通过金帆民乐团、行进管乐团、合唱团等专场演出和系列活动,彰显艺术教育特色;通过科学规划、合理使用、统一管理多个校区的办学模式,实现一体化办学教育特色。实践证明,这些特色课程,进一步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健全人格,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深化了办学特色,丰富了学校内涵。

2.开设实践课程

在实践课程的开设方面,学校围绕深入落实“三个百分百”的学生社团活动目标,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能力。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开设方面,学校成立了各类学生社团四十多个,如校园电视台、模拟联合国、金帆民乐团等,也有民办公助的国学社、文学社、天文社等,还有一些没有在学生部注册的社团。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学校都大力支持。学校积极依托科技实验班、科技社团组织、科技节等深化科技教育活动;通过承办全国“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及国学夏令营发展研讨会”和两岸四地“京华文化”国学夏令营等突出人文教育活动;通过与美、日、德等国友好学校师生间的互访、学习与交流,开展国际教育活动。学校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定期开展活动,为学生打开了解社会的窗口。学校初中学生每月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高一学生每年开展为期一周的京外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至今,学校每年都组织高一年级全体师生赴福建、广西、安徽、贵州、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能力。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校内为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场所清理卫生,校外组织学生到孤儿院、养老院、民工子弟学校做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养成。

3.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成功的重要载体。学校创新校本课程文化,在北京市率先开设大学选修课程,引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概论和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等专业的课程;开设了以航天科技、创新思维、机器人结构与程序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课程;引入了PGA高中国际课程,开设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外语选修课程;开发了以形体、心理、少年智慧学为代表的百余门校本课程;开设了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取向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和完善了“选修课、社团活动、竞赛队”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内涵,让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是一种教育的境界和理想,更是教育者的责任和情怀。在德育工作的道路上,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还有很多困难要面对、解决,还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的真心投入。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理念,继续坚持“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才培养观,不断完善个性化的德育课程设置模式和德育课程实施体系,积极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为精心培养“会通中西、学贯文理”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办学德育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