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现代书院建设研究

2017-06-16易海博聂哲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书院互联网+互联网

易海博++聂哲

摘 要: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组织形式,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消亡于清末,在中国教育历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世纪以来,为了弥补大学教育的不足,不少高校在积极探索和建设现代书院,但受到了不小的阻碍。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追求新奇新鲜事物,而对书院的认可和参与度较低。现代书院的主体是学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书院将名存实亡。借助“互联网+”技术改进现代书院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互联网+书院”的网上书院模式的提出,吸引学生重回书院,提升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增加学生对书院的参与度。新的书院模式在现代书院的基础上丰富了书院的理论内涵,为现代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书院;现代书院;“互联网+”;“互联网+书院”;网上书院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37-05

一、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消亡于清末,分为官私两类,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大学雏形[1-2]。

私人书院在最初是私人读书的书房,唐代贞观九年(公元635年),遂州刺史张九宗见遂宁(现四川省遂宁市)的学宫废圮,于是致力修建恢复,亲自讲学,大力提倡教育,使遂宁的文风日盛。张九宗修建的书院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书院—九宗书院,距今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九宗书院的创建标志着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的诞生。官立书院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藏书或偶尔讲学讲经的场所。其中,丽正书院是最早的官立书院之一,唐代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唐宫乾元殿改称丽正修书院,专设检校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主要职能是抄书、修书和校书。设立丽正书院的动机和目的是显示唐代统治者崇儒问道的精神和功德,同时也表明唐代统治者继承和弘扬历史传统、以古鉴今的决心和善举。真正具有讲学性质的官立书院于五代末期形成,主要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中国古代书院自唐末,经五代、宋、元、明、清,延续1000余年,形成了一套优良的教育传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学术文化思想和教育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清末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海军惨败,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封建的教育体制日趋腐败,清代书院除少数独具特色之外,绝大多数变成科举的附庸。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光绪在百日维新运动中通令全国,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自此,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与官学、私学并立的文化教育组织,已基本被新式学校所取代。

随着科举考试的废除,高等教育的受众越来越多,书院的消亡是教育大众化和选才多元化的必然趋势。虽然书院的消亡不可悲,但延续1000余年萌发、成长、繁衍的书院教育在教学方法、行为规范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可取之处。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现有高等教育模式中的不足:

第一,大学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结构。大学包括了党委、行政和教学三个机构,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在内,现有的组织结构很难为学生的生活和自主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大学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智商和较强专业能力,还需要成为社会适应性强、情商高的社会公民,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成为庸才或废才,难以在社会立足并获得发展。现有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商、轻情商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大学教育普遍存在要求多、束缚多,形式化管理的情况,教育模式同质化,培养的学生大多“千篇一律”,忽视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学生自主性被压制,个性难以得到培养,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这对大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不利[3-5]。

新世纪以来,我国不少高校积极探索高校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用于弥补现有大学教育的不足,在大学校园里建设现代书院。在十余年的探索中,现代书院的建设吸收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粹,摒弃了封建制度、科举制度中的糟粕,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点睛之笔。总的来说,现代书院在弥补上述提出的大学教育的三个不足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个特征:

第一,现代书院的建设依托学生住宿社区:大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不应被排除在外,应该有组织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而且这个组织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能满足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现代书院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为大学学术文化组织和大学生自组织服务。现代书院以学生宿舍区域为根据地,融合教育、管理和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书院活动。

第二,现代书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现有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商、轻情商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教育应包括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部分,大学主要通过学科专业教育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学生的成长同样离不开文化培养、自我教育和社会实践,只有通过专业以外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现代书院通过强化素质教育和非专业教育,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使学生能夠悦纳自己、善于交往、融入社会,成为人格健全和热爱生活的人。

第三,现代书院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大学教育普遍存在要求多、束缚多、形式化管理、教育模式同质化的情况,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无法培养创新能力。现代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平等交流,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个性培养方案,提供创新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书院里自由成长。

结合以上三点,现代书院传承于古代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有益补充,书院和学院通过不同的管理教育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但是,现代书院的建设在不少高校仍然处于初期或未开展烦人阶段,排除少数主观和客观因素,最大的阻碍是高校学生的低认同度和低参与度。现代书院的主体是学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书院将名存实亡。高校学生的书院的低认同度和低参与度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学生对现代书院的认识度不够,认为书院已经是被历史淘汰的产物;

第二,高校学生对现代书院开展的活动形式兴趣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低;

第三,高校学生更热衷信息化产品、服務和事物,对传统事物兴趣不足。

在当今信息化大背景下,现代书院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古代学院和现代书院的发展情况,基于信息化的背景,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出“互联网+书院”模式,吸引学生重新回到书院,提升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增加学生对书院的参与度。新的“互联网+书院”模式在现代书院的基础上丰富了书院的理论内涵,为现代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本文余下的内容的组织如下:第二章介绍古代书院和现代书院的发展情况;第三章提出“互联网+书院”模式;第四章对本文进行总结。

二、古代书院和现代书院

1.古代书院

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抱黄洞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办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张栻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思想,培养出了一批经世之才。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南宋理学家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这次会讲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自此,岳麓书院扬名天下。岳麓书院历经多次修葺,发展成为湖湘一带的文化教育中心,被誉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之地历来人文荟萃,实得益于岳麓书院及由岳麓书院带动起来的湖南多所书院。

白鹿洞书院在江西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末五代时为学者自建的读书讲学之地。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至805年),洛阳人李渤和他的哥哥李涉在庐山读书,曾驯养一只白鹿,日夜相随相伴。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至827年),李渤任江州刺史,出资在庐山他读过书的地方,建筑台榭,名其地为白鹿洞。南唐昇元年间(公元937至943年),依靠白鹿洞建学馆,置田产,供给学者读书。自此,白鹿洞书院逐渐发展为聚徒讲学之所,代表了古代书院教育早期的典型历程。据历史记载,白鹿洞书院重视学生自学读书,师生质疑问难,解说论辩,纪律严明,礼法威重,风气井然,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学生各有专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应天府书院在河南商丘县西北隅,原为五代后晋时商丘名儒戚同文的旧居。戚同文从师于名儒杨慤。杨慤长期在将军赵直家馆任教,杨慤去世后,戚同文继其事。赵直为感谢杨、戚师生,特加礼待,为筑室聚徒,奠定了应天府书院的初步基础。应天府书院是由私人家馆发展而成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应天府民曹诚出资300万钱,就戚同文旧学舍之地重建学舍,建屋150间,聚书1500册,广集生徒,讲学其中,声名弥盛。应天府将其事迹上奏朝廷,宋真宗诏令以曹诚为府学教授,令同文孙舜宾主书院之事,并赐应天府书院额。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南京应天府留守晏殊聘范仲淹掌教书院,应天府书院逐渐演变成官学。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南京留守夏竦重修南京夫子庙,奏请改应天府书院为应天府学,拨官田40顷,以供束脩、膏火、修缮、祭祀之用,应天府书院正式变成了官学。应天府书院由私人家馆发展成私人讲学的书院,又逐步演变成为官学,这也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2.现代书院的发展情况

香港中文大学是国内最早建立现代书院的大学之一,也是目前香港唯一拥有现代书院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目前共有9所现代书院, 分别是于1949年建立的新亚书院、于1951年建立的崇基书院、于1956年建立的联合书院、于1986年建立的逸夫书院以及2012年同时建立的晨兴、善衡、敬文、伍宜孙、和声5所书院。这9所现代书院各具特色,每位学生可申请加入一所书院,每位学生既是学院学生也是书院学生,学院负责教学事务,书院负责学生管理事务。香港中文大学的现代书院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气氛融洽和谐,在每个书院内均设有宿舍、食堂、图书馆、活动室等场所;书院通过开设通识课程、组织多种非形式教育、开展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安交通大学也是最早探索建立现代书院的大学之一,在2005年成立的文治苑是西安交通大学现代书院最早的雏形。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在文治苑的基础上成立了彭康书院,标志着现代书院正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建立。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又成立了文治、宗濂、启德、 仲英、励志、崇实和南洋等7所现代书院。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开创性地施行以年级为单位的现代管理方式,现代书院设立党总支部和常任导师,导师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现代书院通过开展学业规划、生活导航、习惯养成、困难援助和公民素质等育人计划,推进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于2007年建立了孟宪承书院,专门为免费师范生提供现代书院模式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以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命名,书院秉承孟校长提出的“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办学理念。孟宪承书院聘请优秀中学教师、成功人士以及知名校友组成社会导师团队,定期召开座谈交流会和见面咨询会,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对教育现状的认知,创新师范生培养体制和机制、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孟宪承书院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忘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将教师信念、从教风采、青春校园、思想启迪、回报社会、才艺拓展、实践创新和入职强化等主题贯穿于教师养成教育中。

三、“互联网+书院”模式

1.提出的背景

古代书院虽然已经消亡不复存在,但书院教育的有益精粹仍然通过现代书院的建立传承了下来。现代书院与古代书院一脉相承,吸收了精粹,摒弃了糟粕,成为大学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是,现代书院的建设仍然受到了不小的阻碍,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对书院的认同和参与度较低。现代书院的主体是学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书院将名存实亡。

现代书院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跨越这个阻碍,明白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第一,高校学生对现代书院的认识度不够,认为书院已经是被历史淘汰的产物;第二,高校学生对现代书院开展的活动形式兴趣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第三,高校学生更热衷中信息化产品、服务和事物,对传统事物兴趣不足。

根据上述三点问题,本文提出借助“互联网+”技术改进现代书院模式,提高学生的认同度和参与度。本文深入分析古代书院和现代书院的发展情况,基于信息化的背景提出“互联网+书院”模式,吸引学生重新回到书院,提升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增加学生对书院的参与度。“互联网+书院”模式包括网上书院模式和线下书院模式。

2.网上书院模式

网上书院模式是“互联网+书院”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网上书院模式的主要服务都在网上进行。网上书院通过手机APP、平板APP以及个人PC终端提供服务,学生可以随时在线获取书院的服务和了解书院的动态。信息化手段的加入,使书院跟上信息化的浪潮,更加贴近学生。同时,网上书院模式几乎不需要办公场地和活动场地,所有服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现无纸化办公,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空间。

网上书院通过聘请学生担任书院的信息员对书院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同时,网上书院聘请辅导员和专任教师担任书院的指导老师为书院提供素质类和专业类教育。网上书院的施行,指导老师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更加便捷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

网上书院模式主要包括书院电子门户、书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书院网上心语系统、书院在线图书馆系统、书院网上音像库系统、书院网上活动室系统、书院电子信箱系统等。每个具体模块的功能和构成如下:

书院电子门户:书院的电子门户包括门户网站和移动端APP,其中,门户网站采用ASP.net+SQL Server 2008建成,移动端APP采用Android和iOS技术建成。书院通过电子门户介绍书院的起源金额历史、发布通知和新闻,使学生及时全面了解在书院发生的事情。

书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书院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架构,使用ASP.net+SQL Server 2008建成。书院通过它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书院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电子信息,例如,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性别、宿舍等。

書院在线课程教育系统:书院的课程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书院在线课程教育系统采用慕课、微课等模式开发,使用B/S三层架构和ASP.net+SQL Server 2008。书院的在线课程教育系统包括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和移动学习考试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育系统管理在线课程、添加和维护学习资料和考试题目、批改学生作业和试卷,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育系统进行学习、答题和考试。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和移动学习考试系统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上书院学习相关课程。

书院网上心语系统:书院关心学生的成长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书院网上心语系统包括网络电台和网络聊天室,书院通过网上心语系统开展多类型的人文关怀,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心语聊一聊学习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测评、专业性谈话等。书院网上心语系统采用论坛和BBS模式开发。

书院在线图书馆系统:书院的图书馆是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地方,是学校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书院在线图书馆系统采用信息管理系统模式开发,使用ASP.net+SQL Server 2008。书院的网上图书馆提供学术论文、报告、电子报纸、期刊等电子资源,使学生能够有更便捷的渠道获得学习资源。

书院网上音像库系统:讲座沙龙是学生在学习之后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书院的网上音像库系统采用在线视频音频播放器模式开发,使用ASP.net+SQL Server 2008。书院通过网上音像库系统提供国内外的讲座、沙龙、学术报告、演讲等音频和视频,使学生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的动态。

书院网上活动室系统:活动的开展是书院的灵魂。书院的网上活动室系统采用交互模式设计,使用ASP.net+SQL Server 2008。书院依托书院网上活动室系统开展电子投票、宣传、游戏、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书院电子信箱系统: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并做改进是书院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书院的电子信箱系统采用电子邮件系统模式设计,使用阿里云的邮件服务技术。书院通过书院电子信箱系统与学生进行交流。

3.线下书院模式

除了网上书院模式,“互联网+书院”模式并不拘泥于网络形式,同时还有包括线下书院模式。线下书院模式是“互联网+书院”模式的有益补充,包括书院奖助勤贷服务、书院课程和培训、书院讲座沙龙、书院学生活动、书院信箱、书院人文关怀、书院图书馆、书院学生社团、书院志愿者、书院党团员、书院管理委员会等。每个具体模块的功能和构成如下:

书院奖助勤贷服务:书院为符合要求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激励机制和帮助机制。

书院课程和培训:书院的课程和培训是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书院通过书院课程和培训在书院教室和活动室开展多类型的素质拓展课程和培训教育。

书院讲座沙龙:讲座沙龙是学生在学习之后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书院邀请专家、企业高管、工程师、资深讲师开展讲座或组织沙龙,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使学生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的动态。

书院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的开展是书院的灵魂。书院依托学生宿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书院信箱: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并做改进是书院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书院开设信箱,学生可以匿名投递对书院各方面的建议。

书院人文关怀:书院关心学生的成长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书院开设活动室和心理室,学生可以预约专业心理老师交流心中的困惑和问题,也可以通过活动室发泄不良的情绪。

书院图书馆:书院的图书馆是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地方,是学校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书院开设图书馆,提供各种类型的图书,提供学习室、谈论室和电子阅览室给学生。

书院学生社团:书院为所有学生社团提供活动室、设备以及开展社团活动必须的物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

书院志愿者:书院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提供志愿活动信息和机会,并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

书院党团员:书院是党员团员培养和发展的沃土,提供一切需要的物质和资源。

书院管理委员会:书院由学校领导,老师指导,但书院的具体运行靠学生自己。学生组成书院管理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4.模式效果

“互联網+书院”模式可以达到以下三点效果:

第一,“互联网+书院”模式利用互联网阵地大力宣传书院理念和书院文化,吸引学生了解书院、靠近书院;

第二,“互联网+书院”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吸引学生进入书院、参与书院;

第三,通过“互联网+书院”的模式,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教育,做到“老中有新”、“新中有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吸引学生真正成为书院的一部分。

“互联网+书院”模式在现代书院的基础上,丰富了书院的理论内涵,书院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名词,“互联网+书院”为书院添上了飞翔的翅膀,为现代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学生从不了解、不认同、不参与,通过“互联网+书院”开始了解书院的概念,认同书院的理念,参与书院举办的活动,在学院学习,在书院成长,成为既有学问又有素质的人才。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同时也迎接了现代书院的新生和兴起。现代书院并不是一个“新生儿”,它传承于古代书院,继承了中国古代一千余年的教育精粹。

现代书院在“互联网+”的时代受到了不小的阻碍,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对书院的认同和参与度较低。现代书院的主体是学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书院将名存实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借助“互联网+”技术改进现代书院模式,提高学生的认同度和参与度。本文深入分析古代书院和现代书院的发展情况,基于信息化的背景提出“互联网+书院”的书院模式,吸引学生重新回到书院,提升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增加学生对书院的参与度。“互联网+书院”模式在现代书院的基础上丰富了书院的理论内涵,为现代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学生从不了解、不认同、不参与,通过“互联网+书院”开始了解书院的概念,认同书院的理念,参与书院举办的活动,在学院学习,在书院成长,成为既有学问又有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

[2]邓洪波,周月娥.八十三年来的中国书院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张传燧.古代书院传统及其现代大学借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

[4]朱永新.书院精神对于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1994(2).

[5]张传燧,邓素文.自由自主:书院教育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1).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书院互联网+互联网
朵云书院黄岩店
白鹿洞书院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