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故乡的历史文化
2017-06-16胡政平
胡政平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秦安大地桃花美;
故乡的土,故乡的人,娲皇故里格外亲。
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时节,随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考察团(以下简称考察团)先后来到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秦安、静宁、宁夏隆德、定西等四市四县区进行考察,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和民俗风情的古朴纯真,一路震撼,受益颇丰。
2017年4月2~3日,考察团来到第一站、我的故乡秦安考察,深深地体验、感受了古老文明的故乡历史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润一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故乡的文化得到了自然和人文的长期滋养,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永久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我们实际看到、接触到了故乡文化的现实存在,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秦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
4月2日下午,考察团在方言座谈会结束后来到兴国寺和文庙大成殿参观。据地方志记载,秦安历史时期古建筑较多,大多数已被毁坏。现存主要的古建筑有县城兴国寺、文庙大成殿、县城泰山庙和清真寺。兴国寺又名兴谷寺,俗称“官寺”,元代至顺年(1332)规模初具。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中垂邑人胡缵宗题其寺额“兴国寺”,又书“般若”二字于大雄宝殿 (即“般若”殿)殿门,殿左右有伽蓝殿、菩萨殿,中左右有钟楼、鼓楼,门前有金刚殿,门侧有天王殿。迤北还有文昌宫、圣母宫和长官殿等。整个寺庙殿宇雄壮,风格古朴,建造奇巧。1997年,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县五洲广场北侧。般若大殿是全国范围内保存较好、特点最鲜明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对研究元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和很高的价值。
参观兴国寺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县城兴国路东侧的文庙。刚进大门,就被一座庄重典雅、古朴完整的大成殿所吸引。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是甘肃东南部规模较宏大的崇圣尊孔之地和省内为数不多的塑有孔子塑像的庙宇。建筑有大成殿、东庑、西庑、大成门、状元桥、泮池等,主体建筑大成殿重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风格粗犷,形制古雅,气势雄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国明代建筑艺术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完这两处古代建筑,考察成员无不感叹:一个县城区有两处全国重点级文物保护單位真不简单。其实,包括大地湾遗址,秦安有三处全国重点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也是比较少见的。
在县城东侧的凤山上,还有一座典雅、秀美的依山古建筑群——泰山庙,保存完整,为明末清初建筑,整个建筑分一阁、一宫、三洞、三殿、十一庙,按凤山自然地形建造在七个台阶上,其间以萦绕勾栏盘曲石径通连,气势轩昂、牙檐高啄的蓬莱阁为主体建筑,建筑错落有致,精美绚丽,被清代“陇上铁汉”安维峻称赞:“洞天高处是,烟井望中多。”经过多年整修,泰山庙增添了新的景色层次,已开辟成凤山公园,与森林公园、青莲念佛堂连为一体,成为秦安的主要风景名胜区。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次考察没有登临泰山庙。
秦安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
故乡秦安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小江南天水以北的葫芦河下游,纵横16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余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七八千年以前,古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发展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4月3日上午,考察团从县城驱车上310国道,在叶堡镇蔡牌楼村进304省道,经安伏镇到莲花镇转462县道到五营镇邵店村,赫赫有名的大地湾遗址就坐落于此,再往前行驶5公里就到了陇城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因此,一路上,我们考察和谈论的主要话题自然是伏羲、女娲。
关于伏羲出生地问题的讨论,各地都很关注,古今学者基本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看法,并一直把伏羲列为“三皇之首”。相传,伏羲孕十二载而生,古人把12年作为一纪,因此,先民们为了纪念伏羲,把伏羲的出生地命名为成纪。这里所说的成纪为古成纪地,其地域范围远比后世的成纪县要大。成纪作为县治,始置于西汉,终废于明代,其间几次搬迁,所辖地域也不同。古成纪最早囊括的地域范围相当大,包括现在的静宁、庄浪、通渭、秦安、天水、清水、甘谷、张家川等地。“伏羲生于成纪”表明古代成纪包括的地域都是伏羲氏最初兴起的地方,而古成纪的中心地带就是秦安及其静宁以南、天水以北一带。成纪作为甘肃一个最早见于史籍的地名,远远早于成纪县、成纪郡的名称,其最早是以一个与伏羲出生地紧密相关的古地名出现的。著名学者冯绳武教授曾考证认为,先秦时期的成纪,确在秦安县北部(包括今静宁县南部)。因此,一般文献通称这里为古成纪或“羲皇故里”,仅秦安县境内的遗迹、传说等就能说明问题。如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启示。《遁甲开山图》以“大庭氏”为伏羲名号的开始,说明伏羲以建造大房子为特征,大地湾F901宫殿式房屋遗址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专家认为,大地湾一期陶器上的彩绘图案与记事符号很可能是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的一部分。大地湾出土的炭化谷物和油菜籽以及兽骨这些原始农牧业生活的遗迹,与伏羲教化人们“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相一致。大地湾第九区地层中的残陶祖是男性生殖崇拜的物证,说明了人类早期的性文化崇拜,反映了先民对人祖的纪念和崇敬。这与传说中伏羲和女娲兄妹结婚诞生了人类密切相关。因此,有人甚至推测,大地湾就是伏羲的出生地,伏羲就是大地湾部落的领袖。当然,我觉得这是一种说法,天水的卦台山、伏羲庙,静宁的治平川古成纪都在这个大的范围之内。
在大地湾西侧不远处,有一条纵贯秦安南北的葫芦河(古称陇水、瓦亭水),此河发源于宁夏西吉县月亮山,经静宁县入秦安,流经安伏川、阳兀川、秦安县城、下王峡入渭河。关于葫芦河的名称,也与伏羲的出生地有关。据考,伏羲、女娲本是“匏瓠”,“匏瓠”就是“葫芦”。因此葫芦河也就是伏羲河,自然表示着纪念伏羲出生地的意义。
在秦安葫芦河流经的地域有关纪念伏羲、女娲的遗迹和象征确实不少。在葫芦河流经的安伏乡地域的玉钟峡北山,有一条水流入葫芦河,这条水《水经注》中称“石宕水”,曰:“石宕水出北山,北山有女娲祠。”今水如故,流入玉钟峡,但女娲祠早已被毁坏。不过,这里的白蛇碥至今还存在。“玉钟峡”本叫“玉龙峡”,与俗名“白蛇蝙”是一地两名,因“玉”与“白”同色、“龙”与“蛇”同物,白蛇就是女娲的化身,当然也是伏羲的化身,因为他们的图腾形象都是蛇。可以推测,这里起码是伏羲女娲活动过的地方。在距县城南20公里的葫芦河下游的天水市麦积区三阳川,有伏羲演绎八卦的卦台山,也是伏羲经常活动的地方。葫芦河流经的安伏镇有许多以“伏”字作姓氏和地名者,据“伏”“风”“宓”本为一姓的记载,三姓中全国尚存最多、最集中的“伏”姓之地为秦安安伏镇,这也与秦安为伏羲的生地有关。
关于女娲的传说,除上述提到的大地湾遗址和玉钟峡、白蛇蝙外,还有不得不提的陇城,陇城关于女娲的传说在秦安境内更多、更具体。据《水经注》记载,西汉在陇城北山上有女娲祠(今无存)。2017年4月3日,丝绸之路语言文化考察团专门在秦安陇城进行了考察。陇城就在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的清水河谷、大地湾遗址以东6公里处,相传这里是女娲的出生地,此地有用“风”命名的风沟、风台、风茔等地名,镇内有娲皇、风尾、龙泉等古老的村名。传说,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名,葬于风茔。这些地方均在陇城镇附近,在风沟的半崖上,至今还有一个很深的女娲洞,游人多来此参观,考察团一行也于3日下午來到此地进行了考察。
为纪念女娲的出生,西汉以后,曾在陇城镇内五次重建女祸祠。1989年,在陇城镇原女娲庙遗址建成了一座女娲庙。1996年,邀请甘肃雕塑专家何鄂在庙内塑成女娲像。陇城镇至今还有一眼泉水,常流不败,供全镇使用,世称“龙泉”,传说是女娲捏土造人的用水之泉。故此,把秦安一带说成传说中“羲皇故里”和“娲皇故里”,现代学者称之为“两皇故里”,是有一定文化根基的,而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更加充分证实了伏羲、女娲传说的真实性。
秦安有三国时期街亭古战场
参观完女娲祠,考察团一行直奔街亭三国古战场遗址。历史上,秦安是关陇大道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被历代视为军事要冲。在历代战役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蜀汉建兴六年(228)发生在陇城镇至龙山镇(1953年,由秦安县划归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的街亭之战。此次战役是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复兴汉室”而部署的。诸葛亮选择了出陇右迂回长安的关山道作为北伐曹魏的进兵道路。街亭位于关山道西口,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这里河谷开阔,南北山势险要,川道清水河蛇曲挡道,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蜀军攻占关中的大本营,也是关中通往陇西的必经之道,作为蜀军大将的马稷违背诸葛亮劝告,依据清水河南山,凭高扎营,被魏军大将张郃切断水道,蜀军主力溃败,街亭失守。为此,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等。此后街亭之战便成为扬名天下的古战场。如今,陇城镇有习仲勋题写的“街亭”牌匾。
秦安有全国著名的仰韶类大地湾遗址
参观完陇城镇,考察团成员返回到五营镇邵店村参观大地湾遗址。现在的大地湾遗址众人皆知,考察中也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由于大地湾遗址在全国同类遗址中的价值和地位非同一般,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甘肃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收获之一。其重要成果是找到了仰韶文化的先驱,是我国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最完整、典型的一个文化遗址。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遗址范围最大、时代最早、历时最长。大地湾遗址从1958年首次发现并发掘,至1984年8月告一段落,出土房址250多座、灰坑340个、墓葬79座、烧陶窖址40座、壕沟8条,各种骨、石、陶器、装饰和生活器等文物上万件,遗址揭露面积1.37万平方米,遗址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经测定,遗址最早距今约8000年,最晚距今4800年,延续长达约3200年。包括新石器时期有大地湾一期(距今8000~7300年)、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6000年)、仰韶文化中期(距今5900~5600年)、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4900年)和常山文化早期(距今约4800年)五个时期的完整层次。遗址的时代早、历时长和文化层次内容的齐全,是国内各史前文化遗址中少见的。
第二,大地湾F901房屋遗址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雏形。大地湾已发掘的房屋遗址较多,其中F901房子总面积420平方米,分主室、东西侧室、后室和门前附属建筑四部分,主室居中心,是一座长方形大厅,室内居住面积131平方米,正面设三门,九柱八间。房屋有两根主柱和16根附壁柱,地面用料疆石泥涂得平整光滑,相当于100号混凝土地面。这座大型建筑已不是原始居民的普通住室,而是民族部落联盟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其建筑风格、技术和式样具有后世几千年中国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的特点,充分说明了原始社会已产生建筑艺术,也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先驱,对5000年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三,大地湾彩陶是中国最古老的彩陶。大地湾遗址中发现的彩陶上万件,珍贵的有绳纹红陶圈足碗、圆底鱼纹彩陶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四虎护鱼纹壶、三足圆底彩陶钵、变体鱼纹圆底彩陶盆等,成为国家一级珍品。这些彩陶形状多样,制作规范,图案精美,线条流畅,不仅是陶器中的精品,而且是优美的绘画艺术品,成为中国以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彩陶之一。
第四,大地湾遗址器物上的10余种记事符号是中国文字的前身,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在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不同形状的记事符号,以钵形器物口沿内外的细线纹最常见,这批符号早于陕西半坡与山东大汶口象形文字1000多年,更早于甲骨文字,为研究中国原始文字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资料。
第五,大地湾遗址是中国旱作农业的发源地。大地湾一期灰坑中的两种谷物种子,一种是禾本科的黍(糜子),经鉴定是我国最早的粮食作物;另一种是十字花科的油菜籽,比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油菜籽要早几百年。这两种谷物的栽培时期还要远早于被埋藏的时期。据考,以秦安大地湾为中心的清水河谷是中国旱作农业黍、稷的发祥地,是中国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农业的产生对原始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的确立、村落的形成、人口的繁衍、建筑业的发展等,无不与农业文化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