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挂绿文化”的特色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017-06-16郭桂芬
郭桂芬
一所学校办得好与不好,关键是看每个学生在这里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学校的课程就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学校课程的成功构建,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学校也才会有灵动性,学生的特定气质、气场才会得到沉淀与形成,这也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基于这样的考虑,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挂绿小学提出了“要打造特色学校,就得先建设好学校的特色课程”的办学思路。下面,谈谈基于“挂绿文化”下的学校课程建设策略。
一、“绿美教育”大课程体系的建立
对于“绿美教育”的“美丽课程”创设,学校主要有两大方略:一是整体规划学校课程,构建“美丽课程”模式;二是系统开发特色课程,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基于“绿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美丽课程”的创生,即通过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以优美的校园環境作为隐形课程,开发完善校本特色课程,使学校的课程绽放生命的美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积极旺盛的生命力和“美丽”品质的“绿美少年”。学校文化是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潜能。因此,学校着重挖掘挂绿历史传说的文化精髓,在传承中演绎办学特色。
“绿美教育”要“为孩子的美丽人生奠基”,当学校富有“绿”的意蕴,“美”的风韵的时候,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绿美教育”活动的开展,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的学习体验、生活实践、个性发展更加丰富多彩,为以后人生奠定基础。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演绎和丰富“绿美教育”的内涵,将其统整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教育价值观、办学思想、经营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将德、智、体、美、心五育融汇为以“绿美教育”为统领,以“美丽”品质培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多元素质协调发展为价值观,以“绿美课程”为主体,关注课程的熏陶教育作用,开设拓展、发展、实践型的校本课程,融合传统文化、社区探究、体能锻炼、艺术技艺等选修课程,通过知识性活动、体验性活动、社团性活动的教育途径,让“绿美教育”之花盛开。
二、特色课程的建设思路
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处为工作部门的特色工作组,充分听取了教职员工的意见,挖掘了“挂绿文化”的精髓,把何仙姑与挂绿荔枝的美丽传说和2002年挂绿广场的挂绿美丽拍卖传奇定位为“挂绿缘”,由学校综合实践科组负责开发这门课程。同时,学校把何仙姑的善良品质和挂绿荔枝的外形美、味道美定位为“挂绿美”,由学校的艺术科组负责开发这门课程。同时,还把学校现有的挂绿文化长廊和挂绿书法碑林、挂绿荔枝树等特色环境,定位为“挂绿丰”。学校围绕“为孩子的美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在挂绿园里,我们携手,带着孩子走向美丽高雅的人生境界”的课程目标,更加明晰了“美丽课程”的建设宗旨。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学部门编写出了一整套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方案经全体教师多次讨论修改后获得通过,并付诸了实施。
学校不断探究挂绿文化美的精髓,将艺术美与道德美的教育相结合,成为建设绿美校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在教育学生懂得文明礼仪、知恩图报、增长知识、收获智慧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评价、对美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美是学校的特质,也是“挂绿人”的特质。美能使人产生由衷的赞叹,人类因美而温暖和精彩,世界因美而丰富和灿烂。学校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挂绿学子”从内在到外表,从认知到行为都在演绎着学校文化美的传奇。
三、特色课程的体系和架构
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有清晰的体系和架构,这也是学校实施“美丽课程”的保障。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组织各个学科组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挂绿文化的三大领域,即挂绿缘、挂绿美、挂绿丰,提出了学科组要构建特色“美丽课程”,还要明晰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的组建方法。聚集集体智慧,学校确定了课程体系和架构,在此指引下,根据学校的师资水平确定学科课程的分工并安排上课时间,特别是艺术学科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外聘艺术专家授课,使艺术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和开花。“美丽课程”架构如一棵绿意盎然的挂绿树:“挂绿文化”就是挂绿树的根,树的主干就是绿美教育,在绿美教育这个大主干的生长延伸下,产生了五大枝桠,即基础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这一课程理念的要义在于 “美丽课程”犹如挂绿树,师生都可以在挂绿文化的土壤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枝干和叶脉,相互融合促进,共同为挂绿树的生长贡献力量。
“美丽课程”的实施,不但是对国家基础课程的补充,更给了学生成长的机会与平台,使他们变得更自信了、更多才多艺了、更有气质了。学生的修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也是学校特色的彰显。学校组织学科教师编写了“美丽课程”,其编写源自教师们的教学过程以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几年下来,编写的校本教材有《剪纸》《艺美》《绿美》《绿美少年好习惯》等。校本课程的编写,使课程更加系统化,教师上课更有据可依,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系统有效,从而使课程素养更好地在学生身上得到了落实。
四、实践中出课程成果
北师大课程专家杨明全教授曾说:“课程对于教师来说,则是育人的课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则是发现自己成就人格的学材,不管是校本课程或是班本课程,从根本上说皆是人本课程。”可见,学校发展的关键是人的发展,挂绿小学近几年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这正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得到了有效落实的结果。
如今,只要走进挂绿小学,就会看到遍地“开放”的课程之花。一个个稚嫩的儿童借由水墨,描绘着对“挂绿文化”的热爱;柔美的葫芦丝吹奏着中国民歌,清亮的陶笛演绎着中国童谣,传统乐器传达着宁静致远的韵味,陪伴着安静、美好的童年时光。舞蹈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刻苦练习基本功,每一滴汗水都是雕塑他们的体态工具,幻化成曼妙的舞姿,举手投足间透着中国民族舞蹈的婉约之美。操场上,有的学生正奋力奔跑,在绿茵场上分享足球的快乐,实践着团队合作的最初体验;有的则在乒乓球台旁边你来我往,折射出中国国球所凝聚的沉着与敏捷。运动,为这些成长中的少年注入了勃勃生机。学校追求“挂绿文化”美的精髓,将艺术美与道德美的教育相结合,成为“绿美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