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肠型感冒,选好中成药
2017-06-16陈金伟
陈金伟
胃肠型感冒夏秋两季多见,常见症状除了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还有胃肠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治疗胃肠型感冒用中成药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少。在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胃肠型感冒如何选择使用中成药介绍如下,供有需要的读者朋友参考。
◎午时茶颗粒(茶剂、胶囊,有过敏史者最适用)
本药由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麦芽(炒)等组成,具有解表和中之功效。
主治:感受风寒、内伤食积、寒热吐泻、水土不服等(表现为发热畏寒、头身疼痛、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濡而缓或滑)。临床上广泛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过敏性肠炎等的治疗。
用法:口服,顆粒剂、茶剂,每次1袋;或胶囊剂,每次1.5克(0.25克/0.5克/粒)。均为每天1~2次。小儿酌减。开水冲服或送服(趁热),服后盖被睡一会儿,使上半身出汗。
注意事项:无积滞或属风热感冒(主症发热重、畏寒轻、身热、出汗等)忌用。
◎调胃消滞丸(以消化不良为主者最适用)
本药由紫苏叶、苍术(泡)、羌活、防风、白芷、陈皮(蒸)、薄荷、厚朴(姜汁制)、神曲、砂仁、豆寇、枳壳、香附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散寒化湿、健胃和中之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夹湿、内伤食滞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头身困重、食少纳呆、嗳腐吞酸、腹痛泄泻等)。临床上用于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每次1瓶(支),每天2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不适用;孕妇忌用;服药期间忌滋补性中药,和忌烟、酒、茶及生冷、油腻食物。
◎保济丸(口服液,有胃溃疡幽门痉挛者最适用)
本药由木香、苍术、钩藤、菊花、蒺藜、厚朴、天花粉、广藿香、葛根、茯苓、薄荷、化橘红等组成,具有解表、祛湿、和中之功效。
主治:腹痛吐泻、恶心呕吐、噎食嗳酸、胃肠不适、晕车晕船、四时感冒、低热头痛等。临床上广泛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幽门痉挛等。
用法:丸剂,每次1.85~3.7克;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10毫升/支);均为每天3次。
注意事项:外感燥热(主症发热、口干、咽喉疼痛、咳嗽带血等)者不宜服用;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
◎香苏正胃丸(小儿最适用)
本药由广藿香、香薷、厚朴(姜汁制)、紫苏叶、陈皮、白扁豆、山楂、六神曲、枳壳(炒)、麦芽(炒)、茯苓等组成,具有解表和中、消食行滞之功效。
主治:由感冒暑热、食积停滞引起的发热怕冷、头痛身倦、呕吐乳食、腹痛泄泻、小便不利等。临床上广泛用于小儿胃肠型感冒、暑湿感冒、腹泻、发热、消化不良的治疗。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天2次;1周岁以下小儿酌减,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通用)
本药由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汁制)茯苓、桔梗、大腹皮、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临床上用于胃肠型感冒或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口服,每次3粒,每天2次。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同上。
除了上述药物,还可酌情选服芙朴感冒颗粒(风热或风热夹湿最适用,表现为发热咽痛、肢体酸痛、舌红苔薄、脉浮数)、千金茶(中暑发热最适用)以及香苏调胃丸、小儿百寿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