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017-06-15刘淑华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数学知识创设

刘淑华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面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创设教学课堂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7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知识,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具体的数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情不自禁地去研究数学知识,寻找解题途径,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愉快地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从而使数学知识教学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而又不失“数学味”的课堂,应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务必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实例从两个方面来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创设铺垫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从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环环相扣,呈螺旋式上升的,中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概念、解题方法等具有类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创设类似的问题情景,以旧带新,引导学生去类比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解决新问题,这样既降低了新知识难度,又令学生掌握了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例如,“矩形的判定”这节课,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的?”学生很容易回答是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证明逆命题的正确性,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这节课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来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呢?”在鼓励中顺势点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已有的学习几何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出矩形的判定定理,扎实地掌握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接下来,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菱形和正方形。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问题要有“数学味”,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例如“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提出问题:“小学时我们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同学们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操作,很快就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想想刚才的裁剪方法,观察这个等腰三角形,你能发现它有哪些性质?”这样引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从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自然地展开本节课的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几何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一定要把知识和几何图形相结合,二者绝不能相脱离。

三、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通过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领悟数的知识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打折销售”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上课时教师先拿出一些自动铅笔,然后告诉学生们:“这些自动铅笔只批发,不零售,一捆2.5元,每捆10支。”

学生甲上前:“我买两捆自动铅笔,这是5元。”

学生乙上前:“我买一捆自动铅笔,这是2.5元。”

(他们拿回去后,将包装拆开散放到一个盒中,然后抱着它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进行零售。)

学生丙询问:“请问自动铅笔多少钱一支?”同学甲、乙异口同声地回答:“0.5元一支。”

于是学生甲、乙都卖了几支,好像就再也没人买了,过了一会儿,学生丁询问自动铅笔的价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学生甲回答:“平时我卖他们都是0.5元一支,现在八折优惠,0.4元一支。”于是学生纷纷去买学生甲的自动铅笔,学生乙见势不对,马上也推出八折优惠方案,很快学生乙的自动铅笔便销售一空。到后来,学生甲还剩几支自动铅笔没卖完,最后来个:“清仓大甩卖,跳楼价,六折优惠,0.3元一支。”于是学生甲的自动铅笔马上被一抢而空。

请各小组分别讨论:“在以上演示中,成本、标价、实际售价、利润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0.25元是自动铅笔的成本价,0.5元是标价(相当于原价)、0.4元为打八折后的实际销售价,0.3元为打六折后的实际售价。按原价售出时一支自动铅笔所获得的利润为0.5元-0.25元=0.25元;打八折销售时一支自动铅笔所获得的利润为0.4元-0.25元=0.15元;打六折销售时一支自动铅笔所获得的利润为0.3元-0.25元=0.05元;

四、通过引入竞赛机制创设教学情境

每一名学生都想成为胜利者,每一名学生都想成为第一名,所以竞赛机制在课堂引入中的应用就有了发挥的场地。例如:在教授“同类项”一课时,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有4个唐老鸭、2个维尼小熊、3个米老鼠,请同学们给这组图片归类,看哪一个同学分的快分的准。给学生1分钟时间,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教师挑出举手最快的3个学生提问,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没抢到的同学很不服气,教师就说还有下次机会,然后又给出一组图片:有苹果、拖鞋、老虎、狮子、香蕉、菠萝、豹子、袜子、帽子,请同学们给第二组图片也归类,看哪一个同学分的快又对。1分钟过后,同学们又一次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教师同样挑出最快的3个学生,每人说一类。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大脑也动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氛围自然好起来了。

五、结语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还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了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考虑所创设的情境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英杰.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高效数学情境[J].中国数学教育,2007(12).

[3] 郭岗田.关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育,2006(3).

[4] 杨家菊.初中数学课情景创设的原则[J].考试周刊.2010(30).endprint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数学知识创设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一个基本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