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7-06-15马占波
马占波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要把一本“死书”变成“活”的知识,必须激发学生创新思考的动机,培养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新奇因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创新;培养;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9-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9.027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教育不能仅限于学会基础知识、特定题目求解等技能训练,重点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以下看法。
一、利用知识和教学方法的规律,举一反三类推迁移
要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概念、性质、关系等规律思考和解决没见过的问题,或者已学过的方法运用在新的问题中,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关的知识规律可以举一反三类推。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是结构相似,比如先讲定义再讲性质理论等,有的内容是类型相似,比如分数不变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可以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类推迁移教学。这样既能快速掌握新知识,又能复习已有的知识,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适当提问,诱发他们的思考还有什么类似,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类似的教学方法可以举一反三类推迁移。21世纪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多参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提示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从而传授知识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讲授,先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方法去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二、加强动手操作過程的设计及实现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很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的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教师要创设学生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所在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课前做教学设计,包括提问的问题,每个新问题的引入方法,讲解的过程内容及方法,尽量创造让教师能演示的过程,让学生能操作的条件。学生一般能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萌生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计算”时,提前让学生做准备:剪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授课过程开始,让学生按教材的三个层次要求亲自动手拼图,每拼完一组,让学生回答拼成的是哪种图形,也可以讨论结果。通过两个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拼图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纸之和都是相等的,因此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结论。通过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图结果是矩形,引导学生得到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两个直角边长乘积的一半的结论。自己动手操作最能突出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的道理,自己动手动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数学中几何内容的兴趣,不仅公式结果记得牢,更潜在提高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鼓励学生做“十万个为什么”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表示他在主动思考,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个问题,即使问题与内容关联不大或者比较幼稚,都是学生自己想到的,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一部分,提出问题比解决教师给的问题更有创新性。而且孩子适应环境很快,有人提问,老师给予了回答或者给予了肯定,不仅让这个学生有满足感,也能鼓励其他同学多思考,多提问,养成挑战问题和困难的习惯。比如数学课中“互质数”的教学过程,讲完“最大公约数为1的两个数称为互质数”之后,为加深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提出什么样的非零自然数可以互为互质数,可以分小组讨论。教学中发现,答案很多而且同学们自己还会举例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相邻的两个数,如3、4;1和任何数;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如7、10;还有说两个合数,如8、9;还有个别同学说两个相邻的奇数,如11、13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举例,提示不同情况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哪些答案正确。
此外,有的教师布置作业只布置那种“封闭性问题”,即为了熟练掌握某项技巧、方法或公式,题干都大同小异的类型问题。这些问题确实能够强化学生所学的公式,督促学生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但是,封闭式问题是机械的方法方式,太多会导致学生缺乏思考,思考和解决问题单一。应该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从问题的条件开始,到问题的数学化公式、解决方法,都是学生自己考虑与参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灵活性和多面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花时间在网上和参考资料上查找和设计学生感兴趣并能用目前学到的知识能够把问题建模成数学问题并能自己解决的开放性问题,问题结果未必唯一,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更好的效果。开放性问题更有挑战性,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有用”的同时,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正是目前新课标的要求标准。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时代的学生仍然是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缺少和他人成为“合作伙伴”的意识和能力,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互补互助,让学生意识到并亲身体会到“1+1大于2”,每个人不仅要让自己学习具有个人较强的能力,而且社会需要在不同位置上各尽所能,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作业来实现合作能力的培养,班主任更可以通过其他的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尽量找那种一个人做不来或者一个人做需要耗费很大精力的事情,让学生体会不合作不行,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感觉,而且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分享成功的喜悦,更有助于学生个人互助互爱良好性格的形成。
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多“想”,多“问”,多“做”,多“悟”, 让他们除了收获知识点,还能收获数学思想、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健康快乐正确的发展,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放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才能摩擦出创造的智慧火花,结出理想之果。
参考文献:
[1] 赵癸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重在话语创新[J].社科纵横, 2017, 32(1):9-15.
[2] 叶婷.创设学习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 浙江教育科学, 2006(3):44-46.
[3] 邱学华,张良朋.2015 年小学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探讨[J].小学数学(教学版),2016(3):4-9.
[4] 林家海,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3):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