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2017-06-15张希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有效课堂初中物理

张希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可以具体到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从“设疑”“引思”“再设疑”等问题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课堂;问题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9-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9.017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科学地设计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根据我上《平面镜成像》一课的几次教学修改,现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会做一个整理,以帮助自己日后的教学。

一、教师要恰当的“设疑”

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曾说:“成长中一代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他们认识活动活跃的过程。”他提出了“问题情境”的教学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将要研究的问题以具体情节的方式展现出来,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环境。教师“提问设疑——学生思考——教师引思”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进入探究环节。

在《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课中,我尝试了以下的引入方式。

方式一:魔术引入,增加兴趣。用“点不燃的纸条”这个小魔术引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欲望。

方式二:请一名同学在平面镜前做成像表演,他的动作可能会出错。

我发现,当身边同学在进行游戏表演时,其他同学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这就为问题的设置创造了条件,我提出问题:“我們的表演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从而进入主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样的特点”。而此时,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因此,恰当的设疑,适当的创设情境问题,是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教师要善于引“思”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学内容上时,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地探索。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从感性的生活体会走进理性的逻辑分析,它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认为,教师提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有预设性

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课中,学生很容易提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些基本猜想,如物像等大、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再次观察平面镜,比如“当你举起左手时,镜中的像举起了哪只手?”“你站立在镜子前方,镜中的像也是站立的吗?”教师将镜子放在学生的前方,前后移动,让他们观察像的大小变化,从而提出成像“近大远小”的猜想等。教师可在此处提到更进一步的猜想“如果物体在移动,那么它的像会怎样呢?”此处把问题抛出,不做探究,留给学生课下思考。

(二)课堂提问要明确具体,用语符合逻辑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向信息交流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设计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应分析教材,把握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其进行分析。

在试验探究环节中选取实验器材时,学生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用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通过设问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平板玻璃的优点,我设置了以下的问题。问题一: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可以通过平面镜成像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问题二:镜中的像我们能够用光屏承接吗?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问题三:如果我们选择平面镜,将无法确定出像的位置,那什么器材既能像平面镜一样成像,又能观察到镜子后面的物体位置呢?这时学生就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想,有一部分学生便能想出用玻璃来替换平面镜。

(三)提问要抓住矛盾的冲突点,直指问题的核心

苏联著名教学理论家达尼洛夫认为:“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对学习发生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在平面镜成像规律中,有一个知识点是“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我是这样解决的。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老师给你们一面小镜子,你能看见自己的全身像吗?”好多同学马上脱口而出“不能!”。我接着提问:“这面小镜子是否能进行光的反射?我们能不能用光的反射原理,画出我们的头顶和脚底的虚像?”同学们动手一画,发现能够画出虚像,我紧接着问:“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完整的像?”这时,同学们进入了深层的思考,慢慢地将思路引到视角方面。

三、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设疑”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布鲁纳认为:“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competence motivation),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发现问题和善于提问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对学生的设疑能力进行培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提问也能在意识上给学生一个提醒。也许,不是所有学生会进行进一步思考,但是,哪怕只有一位同学进行了思考,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我们的教育不光是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能力。

四、结语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思考、总结,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赵桂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考试(教研版),2009(2):88-89.

[2] 朱骁.布鲁纳的概念学习及应用的简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1).

[3] 施晓彬.基于问题教学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7(2).

[4] 唐雅静.探究如何巧用问题设计来活跃初中物理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7(2).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有效课堂初中物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