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探讨

2017-06-15陈敏陈发国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养蟹蟹苗河蟹

陈敏+陈发国

[摘 要] 稻田养蟹是效益较高的一种渔—农综合生产模式。一方面,河蟹的各种生理活动对水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蟹类掘洞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可以刺激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加之其排泄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可间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农民增效增收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及推广稻田养蟹是解决农民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稻田养蟹技术 意义

[中图分类号] S9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93-01

昭通居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温度高,降水比较丰富,因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因素,具有发展多品种、名特优水产养殖的条件,我市有稻田50多万亩,可发展稻田养鱼(养蟹)的有22万亩,引进了稻田养蟹,是我市农民增质增效,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本文主要对水稻养蟹技术进行探讨,指导农民种养结合,生态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1 稻田养蟹技术要点

1.1 基础设施建立

1.1.1 选好稻田

为了给螃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我们要恰当选择优质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排水灌溉便利、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稻田。

1.1.2 挖蟹沟

蟹沟是螃蟹主要的栖息场所,在稻田施加肥料时,可以使螃蟹集中的躲藏在蟹沟里,减少危害,保证螃蟹的成活率。在夏季高温时,也可以为螃蟹提供一个凉爽舒适的生活场所。因此,养蟹的稻田要先在稻田四周挖一个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总体可开成“日”、“田”、“围”等形状的较大的环沟。

1.1.3 逃跑设施

防止螃蟹逃跑是水稻养蟹技术的核心,是水稻养蟹成败的关键,因此在选择好田地后,要做好防逃措施。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田地的地势情况,修建一个坡度适宜的坝埂,如果坡度过大,会增加螃蟹的爬行难度,减少螃蟹的爬行运动,养殖大量的懒蟹;另一方面在养蟹稻田的周围用塑料薄膜建一个墙体两侧脱空的、拐角处弧形的防护墙,防止螃蟹攀爬,实现对内防蟹逃跑,对外御敌害进田的效果,同时要对防护墙进行加固,向内侧稍有倾斜。最后在稻田相对的两角建注排水口,在水管内端设双层网包好,再设置铁栅栏,以防止河蟹逃逸和青蛙、田鼠的危害,在外端再套一个较粗的网笼,防止进水时杂物或害鱼进入稻田。

1.2 选择优质蟹苗

稻田养蟹,确保蟹苗的成活率和产量质量,就严格要求蟹苗的优劣。因此我们要选择外观结实健壮,体色晶莹透亮、黄中带青,大小适中,规格整齐,爬行活跃,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的蟹苗。挑选时可以先把水沥干,用手抓一把蟹苗轻轻一捏,再放在平坦的地方,蟹苗能迅速向四面散开。

1.3 放养蟹苗

在放养蟹苗之前,首先要对稻田进行净化处理,减少稻田中的病菌。停止稻田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工作,然后排出稻田中的水,晾晒一天左右,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泼洒,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以达消毒洁田之作用。稻田消毒后,先施腐熟的人粪尿,以培肥水质。然后在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选择大小规格一致,合理密度的放置蟹苗,放养时最好放同一规格的蟹苗,如果是不同规格混合放养,就要注重后期的管理工作。放养时要注意均匀分散投放,以避免过于集中,而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1.4 饲养管理

1.4.1 饵料投喂

蟹苗下田后,要及时投放饵料,蟹苗个体小,每天投喂1~2次豆浆或蛋黄,泼洒均匀,然后在喂一些小鱼或者小虾等动物性饲料,促进蟹苗的快速生长;在蟹苗生长中期,螃蟹食量增大,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投放,逐渐改投糊状饲料及一些动物内脏剁成的糊等,并投喂足量的水草,蜕壳期间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蜕壳素;养殖后期是螃蟹长黄增膘期,应增大动物性饲料的投放量。饵料投放的数量应根据天气情况、螃蟹的生长需求灵活的安排,确保饵料供应充足,同时也不能造成饵料的浪费。

1.4.2 水质调控

刚插秧时,水位较浅,防止幼蟹损害稻苗,随着水稻的生长,要不断的提高水位,水稻收割后,加深到最高水位。由于水位较浅,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就要坚持勤换水。水位过浅时要适时加水,水质过浓则应更换新水。。

1.4.3 巡查蟹田

在水稻养蟹过程中,要加强对稻田的巡查,注意观察水质、螃蟹生长情况、吃食情况和稻田基础设施有无损坏,如果有损坏及时修补,防止螃蟹逃跑。另外还要重视老鼠、青蛙、鸟等动物进入稻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4.4 预防疾病

螃蟹长时间自然生长,抵御病害能力较强,人工养殖河蟹时间较短,蟹病易发生。螃蟹一般有水肿病、黑鳃病、急性中毒、纤毛虫病等,所以在养殖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稻田的水质,及时更换,保证水的质量,减少细菌滋生引发的疾病,同时在发病后要及时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最快时间内控制病情,减少损失。

2 稻田养蟹技术的意义

2.1 经济效益

利用稻田养殖商品蟹,经济收入可以大幅度提高。稻田养蟹技术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农田种植方式,变单一种植业为种养结合,从而提高了稻田的生产力水平。同时大量的螃蟹养殖为优质高档绿色食品,是城乡居民所喜吃的优质水产品。带给了人们巨大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对于人们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2.2 社会效益

发展稻田养蟹,一方面充分的对稻田进行利用,增加收入,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稻田放养蟹,具有除草除虫作用,可以少用或不用农药,提高水稻质量;减少人工投入,有利于节约成本,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2.3 生态效益

稻田养蟹,实行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优势互补,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放养河蟹后,河蟹可将杂草、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作为饲料加以利用,河蟹的排泄物、残饵可作为肥料肥田,促进了水稻生长;同时,河蟹所处稻田的环境,水质经常交换,比较清新,改善了水质条件,提高了稻谷的质量,降低了环境的污染程度,具有巨大生态效益。

稻田养蟹是利用稻蟹共生,使能量和物质向有利于水稻和河蟹生长的方向流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倩,浅谈山区稻田养蟹技术的要点[J].农技服务,2008年06期

[2]严泽湘,浅谈稻田养蟹技术的发展措施和意义[J].农村新技,2015年04期

[3]崔明明,淺谈稻田养蟹技术的推广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作者简介:陈敏(1977年4月-) ,女 ,云南省昭通 市 ,大学本科 . 供职于昭通市渔业管理站 ,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陈发国(1985年1月-),男,云南省昭通市,2011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学士学位,供职于昭通市渔业管理站,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养蟹蟹苗河蟹
喜报!当天全款定籽超1万斤,进军蟹苗业仅3年,“杂优一号”有何魅力?
养蟹三部曲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陈鸿波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这只蟹苗不简单!1万斤上市1天就被抢空,卖价比别人贵还要提前预订(上)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