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思维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生态建设思考

2017-06-15陈骞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移动互联网

陈骞

摘要: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变化与挑战的分析,以及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生态。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三支柱模型;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它淘汰掉传统经济模式。来自传统经济和思维模式的我们所学所知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实时变革的时代,它在不断的改变传统经济时代的思维和行业,其中也包括双创教育,特别是双创师资队伍团队建设理念上提供了另一面的思考。社会环境为互联网时代的成长提供了机会,它有三大特征(如图1):其一是“互联网+”(internet)。政府、行业、企业、个人都已经适应了互联网的特性。其二是过度社交的个体主义特性(individualism)。其三是跨界颠覆式创新特性(innovation)。这三个充分描述了这个移动互联网变革时代的特点,也为高职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变革和挑战。

一、移动互联网下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变化与挑战

(一)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主义不复存在

以往我们的创新创业教师只要守住自己的那门课程,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用同样的内容和方法,基本上不用再担心没有学生和课时费。但是现在越来越发现时代已经改变,未来的双创教育会如何发展?我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和课程?一切都在变化,挑战着各位老师的适应力和创新力。传统教育教学经验主义,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危险的。其次,学生主体的个体主义和过度社交。手机是否与学生如影随形?学生信奉手机的内容还是老师的?大家都在过度消费社交。90 后、00后学生已经成为双创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他们是崇尚个体主义的群体,这也为我们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教师不断更新和变革

现在的双创师资队伍中,不断有带着全新理念和技术的改革者来做我们以前没有想过的课程,运用我们想都想不到的技术去教学,不断有新的理念融入,不断有老套路的教师“被淘汰”。教师会惧怕在不定的环境下教育教学。在这个时代,教师需要考虑新的思想和技术怎样应用。快速变化的现在,有创新理念的教师就会有机会;在这个个性主义时代,教师要学会管理人性,人性化设计我们的课程、管理学生。

二、移动互联网思维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生态建设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结构的问题。对缺失教育教学课程与项目共享平台、教育教学信息诊断与反馈系统、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机制、专业化统一监管平台等都可建设生态系统来根本解决。整个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生态主要由专业支持平台、教师发展平台、共享服务平台和双创资源平台四个平台组织构成。

(一)专业支持平台

专业支持平台是创新创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价值中的直接体现,形式上以众创空间工作室等呈现,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师,是师资隊伍真正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媒介。平台根本目的是使创新创业队伍能够参与到双创项目发展中,充分体现师资力量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扶持专业教学部门为目的,帮助专业教学部门执行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变“讲学培训中心”为“项目成果转化中心”。

1.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协助专业教学部门完成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包括通过成创业资源平台对师资需求的配备,创新创业学生的项目绩效考核工作,找到适合专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师资。

2.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人才梯队和领导力发展通道,培养和发展各级专业教学部门的人才管理能力;

3.积极推动专业教学部门以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

4.承担全校性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专业项目特点制定并运作适应所在各专业教学部门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训执行方案。

5.向学院创业资源平台及共享服务平台反馈专业或非专业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的有效性和质量,与专业资源平台及共享服务平台合作,制定有效的专业创新创业项目解决方案。

(二)教师发展平台

创新创业教师发展平台的设计主要是学院整体创新创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实现而建立的师资团队保障体系。因为高职院校现存的创新创业师资匮乏、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相对较低、创新创业配套管理不足、成果转化使用率较低的问题,教师发展平台将承担起成熟师资再培养、储备骨干人才输出等职能,建立专业性强的创新创业项目师资力量储备中心。此平台还配套建设教师再学习资源中心,为教师提供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测评、企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的分享资源、外部创新创业讲师的课程资源等,创建O2O学习平台。最后根据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的结果,帮助教师提供符合其发展的职业规划。

(三)共享服务平台

以创造最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最大程度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需求为原则,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划分建立各课程和项目共享服务平台。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根据各课程和项目的特点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技术推动和改革,分散在各创新创业专业支持平台的创新创业成果工作逐步统一划归到共享服务平台。总的来说,共享服务平台是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基础服务中心,集各项服务与管理工作于一体,真正实现了全流程、标准化的服务。共享服务平台接受专业教学部门师资需求和招聘淘汰等反馈,为教师发展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并依照创业资源平台制定的标准提供师资调度服务。共享师资信息和资源实现集约化和标准化,形成统一调度、匹配和整合,提高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率的基础上,能有效的对整体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有效监控。

(四)双创资源平台

创业资源平台主要负责资源创新及支持,事前建立其他创新创业资源供应平台和程序,事后进行总结纠错和解剖分析,建设创新创业资源配套闭环,提升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项目转化目标。具体分为以下6个系统: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移动互联网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微美学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