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信息交互影响因素研究
2017-06-15王珊珊樊文元
王珊珊+樊文元
【摘要】目前,新浪微博和微信成为移动终端影响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两大社交产品,也越来越引起了各学科的关注。本文将对这两大社交媒体进行比较,分析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信息交互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这两者及其他的网络社交产品提出建议,使其在未来产品的改进及发展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信息交互;影响因素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提到,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已达到7.31亿的网民规模和50.3%的互联网普及率。目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成为带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力军。与此同时,移动终端的发展也紧随其后,这也促进了更多信息的产生、传播与分享。新浪微博和微信是整个互联网领域用户最为活跃、规模最为庞大的两大社会化媒体。
2009年,新浪网推出了微博这一社交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WAP页面、手机短信或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一聊天工具。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更新上线,朋友圈成为微信上一个新的社交功能。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发表,也可通过其他软件将音乐或文章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对好友发的照片进行“赞”或“评论”。
一、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信息交互的影响因素
“交互”一词最早产生于传播学领域,Wiener认为交互是信息接收者根据信息源的信息内容对信息源进行反馈,之后双方通过不断的反馈来不断修改原本的信息和反馈的内容,最终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
(一)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信息交互的内容
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信息都可以概括為两种:原创信息与他人信息。原创信息是用户将记录自己日常生活及心情的信息以文字、图片和音频的形式发表出来。他人信息主要是用户们关注账号发表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关注相关领域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转发或者分享获得。这些信息来源广,覆盖面大,使用户获得的信息呈碎片化。另外,少数用户在微博上发表广告宣传、虚假信息等,使信息的可信性及可用性大幅度下降。
与微博不同的是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中不能转发他人的信息,因此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主要是关于用户自身的。与微博相同的是,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也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现。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多为日常生活,专业领域的信息所占比重较少,虽然也有碎片化的特征,但信息可信度稍微提高了一些。近几年微商的发展给朋友圈带来了众多广告,使得许多无用信息及虚假信息严重干扰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二)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信息交互用户
依据2016年微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微博的月活跃用户达2.97亿。其中,普通用户占微博活跃用户的96%;微博活跃用户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微博的主力用户拥有大学以上的高等学历;而占全部移动用户83%的是17-33岁的青年群体。2016年12月28日,腾讯发布微信数据报告,微信活跃月用户已达6.5亿。其中男性用户居多;职业中企业职员占比最高;微信用户群体非常年轻,微信用户的主要群体为18-35岁中青年。
两个平台的用户特征总体呈现为:高学历和年轻化。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多于微博,但性别比例不如微博用户平衡。除此之外,微博用户主要是通过相同的兴趣聚集到一起的,将弱关系发挥到更大作用;而微信朋友圈的用户多为现实世界的联系,在社交网络中为强关系。另外微博用户实行等级制度,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用户粘性,但也引起部分用户的反感。
(三)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信息交互的行为
根据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网络空间的信息交互行为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类型。在微博中,这三种交互行为都存在。用户可以一对一私聊,也可以与许多用户互动,或者一个话题下众多用户进行交流。微信朋友圈中则主要是以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形式,也存在少量的多对多形式。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只能看到自己好友的信息,没有共同好友,就看不到好友消息下其他人的评论。
依据信息交互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分为同步交互行为和非同步交互行为。这两种行为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有存在,并以同步交互为主。微博中可以复制链接,也可以分享给其他媒体进行信息同步交互。但在微信朋友圈只能将其他媒介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不能把朋友圈的信息分享出去。
(四)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信息交互的效果
政治上,移动网络的每一步发展,都对社会政治产生着影响。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开通微博,用户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的形式与政府互动。而微信用户只能通过关注政府官方账号才能获得信息,但用户仍可以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经济上,企业越来越注重网络营销,创造了更多了盈利机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通了微博,在微博平台上介绍产品、推广活动。而微信朋友圈中,企业通过微商实现商品的社会分享;人际交往上,微博使人们结识到似乎不可能认识的朋友,跨越了现实世界的鸿沟,虚实结合。微信朋友圈打破了面对面交谈的不便,增添了人们交流的形式,实现了人际社会的沟通价值。
二、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信息交互的对比分析结果
综上分析,微博和微信朋友群信息交互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虚拟化。用户可以以虚拟的姓名、性别、年龄等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数字化。网络空间中,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信息都会转化为0和1两个基本数字组合,从而实现用户间信息的分享和传递。第三,便利化。低门槛、多样化使信息的交互更加的方便。
当然,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也各有千秋。微博的优势在于,信息来源广,覆盖范围大,影响力大。微博的用户来自各行各业,信息的发布与接收十分便捷,产生形形色色的信息。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交互主要拘泥在熟人之间,受众基数比不过微博。它获胜的地方是,信息交互更具有针对性、私密性、真实性。微信朋友圈的封闭性使其对信息交互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好友间的实名认证也使信息的质量提高。微博中的海量信息不便于管理,虚假信息泛滥,而且大量陌生人之间的信息交互的效率也没有微信朋友圈的高。
三、结语
用户使用微博和微信的频率逐渐增加,大量的信息不断被用户生产出来。微博和微信如果想要在未来继续坚守鹤立鸡群的地位,必须要适应时代的潮流,适时转型,提高自身竞争力,满足用户的需求。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这类的社交软件已完全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这些社交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人们也要适度使用,更多地关注身边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2]百度百科.新浪微博的定義[EB/OL].[2017-01-2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kxXM-Is_VOCV2TW5ia_szjxmrGDGdf0vZFekvxSIzhe49e1FJ-3I-7MlBT3lM1TVD4Jl6NU2Ly8o5RU juaAJK
[3]百度百科.腾讯微信的定义[EB/OL].[2017-01-2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Jq3-fcr5T7mqqxRliQPhmUsq lURsaUvYNKVoOSCJXr78fP_5eZG-nb7ZjA_aKSYsNRVrtU4Jm478 Kjr8_taKPc2FCUTWS7SfmpdWViFKGPYJmcKPbOHz4M_tdFzQ kKaPBrewOaPH0yX9cm2Xw1IaVXaZxoApp86uvg3EznTZX4Igx-Xf mmmCjEwVP6r355U
[4]Wiener N.Cybernetics[M].Paris:Hermann,1948
[5]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6微博用户发展报告[R].北京: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6
http://www.useit.com.cn/thread-14392-1-1.html
[6]腾讯网.微信数据化报告[R].2016.https://sanwen8.cn/p/22340TT.html
[7]邓小昭.试析因特网用户的信息交互行为[J].情报资料工作,2003(5):24-25
[8]兰月新.大数据背景下微博舆情信息交互模型研究[D].研究论文,2015(5):24-32
作者简介:
王珊珊(1992.11-),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国际信息交流与管理;
樊文元(1992.8-),女,河南漯河人,硕士,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国际信息交流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