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

2017-06-15李富强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新时期下,我国教育部门提出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大学生群体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与尝试。本文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各大高校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新时期下,我国各大高校为了充分贯彻共青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以及学校体育教学会议的精神,结合我国最新出台的学生健康标准,以体育教学为切入点,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当前,在体育教学中,高校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与尝试,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体育精神。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以及身体素质都获得明显提高,并且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阳光体育运动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1.注重以学生为本

体育教学纲要中提出,体育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学课堂,突破传统的班级以及系别建制,对学生进行重新组织,进而满足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体育项目以及任课教师,教师还要进一步放宽教学自由度,为学生创设主动、活泼以及生动的学习环境。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各级学校要积极实行教学改革,相对高校而言,中小学更加强调学生达标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在体育项目方面缺少自由度。

高校教学改革要更加突出人性化,注重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健身运动中。同时,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也在尝试师生互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赋予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教师、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类型的权利,同时也彰显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2.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一定要与体育教学充分融合,在实现教学创新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高校也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创新。高校以往的教学内容基本是打球、做操以及跑步等项目,不仅内容千篇一律、单一枯燥,也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运动水平和体能水平,没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类型得到大量填充,除了以往的球类以及田径项目之外,还添加了当前社会热门的体育项目,如街舞、轮滑、武术以及跆拳道等项目。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也开设了攀岩滑冰以及游泳等对设施要求较高的项目。形式丰富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情,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在阳光体育运动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为了实现强健体魄、达标争优的教学目标,我国各大高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不断创新,通过实效化、兴趣化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好的面貌投入到运动中,领悟体育运动的精神。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充分融合,进而形成更加先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方法,并且通过现代化的设备、理念以及手段进行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我国以往的教学方法基本以知识传授形式为主,比如重复练习法、分解教学法以及示范讲解法等,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差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活动,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例如启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思维教学法以及创造教学法等,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进而实现教学预期效果。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获得显著提高。

二、阳关体育运动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1.体育教学团队亟需建设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加,而体育课程是一项必修课程,因此,要求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在阳光体育运动下,体育课程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师也要具备更多的运动专项技能。近些年,由于编制限制,一些高校只能通过外聘的方式吸纳体育教师,导致教师更换频繁,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外聘教师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在教学方面缺乏责任心,对体育教学深化改革十分不利。

2.教学评价体系亟需优化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评价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而体育成绩则是由学生后天训练以及先天基础所决定的,因此,以体育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是不正确以及不公平的,虽然体育教学评价秉承一定的公平性、客观性以及科学性原则,可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体育成绩也不能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努力和付出。阳關体育运动的含义是学生在运动中,领悟体育精神,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不是强调竞技成绩,因此,教学评价也不能过于强调竞技成绩,而忽视了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和健康性,否则对对学生的体育热情带来影响。

3.教学硬件亟需补充

新时期下,我国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类型持续扩增和丰富,以往的健身操、球类以及田径等主要项目已经不再是教学重点,轮滑、武术、跆拳道以及游泳等项目逐渐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而随着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发展,其对教学资源也提出更高要求,例如跆拳道课程需要日常训练的教具,而游泳课程则需要较大的游泳池,这都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在高校不断扩招后,其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对教学效率和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三、阳光体育运动下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

1.构建课外教学课内教学一体化模式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培養学生体育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意识,并且将体育发展为群体性以及大众性活动。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在改革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课堂作为改革的唯一重心,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为了保证课外时间与课内时间的科学以及合理利用,高校要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相关运动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课外活动以及早操等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并且形成联动机制,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体育教师要制定科学的课外活动方案,对参与游戏活动、自由活动、课间操、广播操的时间进行详尽和精确的安排,发挥其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2.构建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

为了充分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习惯,改变大学生的运动效果、参与状态以及热情程度,在阳光体育运动下,教师要以兴趣为教学基础,构建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俱乐部教学模式体现了兴趣引导的教学理念,当前,一些薪酬较高的群体热衷于加入各种类型的健身俱乐部,进而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虽然俱乐部的健身课程以及健身器材对人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欲望和兴趣才是人们加入俱乐部的最重要原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进而吸引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运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高校要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在开设俱乐部的同时,要针对学生体育爱好进行调查,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不同的俱乐部,教学时间没有任何限制,在体育课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带给学生健身俱乐部的体验,并且对学生爱好和兴趣为先导,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

3.构建分段型教学模式

分段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项目的基础技能,进而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增强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当前,该模式已经在我国很多高校中都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学期以及年级,对体育课程进行合理划分,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对于大三学生,主要以专项课程为主,对于大四学生,主要以自修课程为主。分段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体育潜力,帮助学生奠定良好而坚实的体育基础,在掌握相关技术、具体基础体能以及了解运动知识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大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和运动体能。

4.构建并列型教学模式

由于每个学生在运动天赋以及体能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运动天赋以及体能较差的学生,即使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其学习结果和锻炼状态可能也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引入文化课中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而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并列型教学模式更加强调,针对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开展区别性教学,将体育课程主要分为专项训练和基础训练,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技能,基础训练则针对学生体育基础开展训练。学生要根据自身的体育素养自由选择,教师则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从低到高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体育知识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针对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定符合其水平的教学方案,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并列式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学生差异,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育体验,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希望,是开展社会建设以及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体育素养对国民体育素养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对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高校一定要给予体育教学以充分重视,大力推动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润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5:100-103.

[2]夏贵霞.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2:174-176+140.

[3]汪浩寰.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的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鸡西大学学报,2013,6:140-141.

[4]余振东.阳光体育运动下的江西省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定向运动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

[5]于奎龙,吴长稳.“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5-118.

[6]唐明伟,黄加辉.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材的构建[J].搏击(体育论坛),2013,5:16-17+25.

[7]董大志.“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6:76-77.

[8]田峰,黄涛.浅谈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3,16:144-145.

[9]彭青军,张宏杰.关于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4:1.

[10]王成,吴明.身体视域下高校健美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1-96.

[11]须晓东,瞿云桃,唐启进.“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5:76-78.

[12]彭发胜.“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大众文艺(理论),2009,15:199-200.

[13]蒋晓明.“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钦州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1,6:73-75.

作者简介:李富强(1973-),男,汉族,山东蒙阴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