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2017-06-15袁建红

关键词:心肌炎标志物入院

袁建红

(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 东莞 523750)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袁建红

(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 东莞 523750)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确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2周后的症状、体征、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cTnI)、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和总有效率等。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CRP等指标在入院2周后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早期护理干预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最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蠕虫、原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心肌炎,但相对少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科常见病,常常不受重视,但它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疾病[1],患者常在发病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心肌炎患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重症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防止心肌炎恶化,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确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在11~26岁,平均年龄(19.46±3.56)岁,病程4~12天,平均病程(6.13±2.83)天;实验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在10~28岁,平均年龄(20.28±4.18)岁,病程5~14天,平均病程(7.32±3.16)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肌炎常规对症治疗,出现心力衰竭者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治疗;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者,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损害而出现晕厥或明显低血压时可考虑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保持病区干净舒适,指导患者正常作息、规律饮食、按时服药、保持充足体力,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的认识,正确对待“感冒”、心肌炎等,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2]。(2)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多为青壮年,对心肌炎认识不足,应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鼓励患者配合医生治疗。(3)对于烦躁不安者,应耐心解释安慰,必要时给予镇静剂。(4)指导患者日常饮食,患者宜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不宜过饱。(5)应防止便秘,如有大便不畅,可服用乳果糖等缓解,避免排便过于用力。(6)制定严格的日常作息表,保持充足睡眠,减轻心脏负荷;如有心脏扩大并心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直至心肌病变停止发展。(7)严禁患者过度活动,避免加重心肌负担。(8)积极治疗干预,对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及时对症治疗。(9)每日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心源性休克发生,及时补充血容量。(10)心肌炎反复发作者因长期服用激素,应注意观察毒副反应,如胃肠道溃疡、出血等[3]。(11)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避免发生心力衰竭。(12)病房应保持空气通畅,定期通风换气,防止感冒加重及复发。两组患者均给予护理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主要症状、体征,记录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cTnI)、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临床效果评价标准:(1)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肌损伤标志物、CRP等含量恢复正常。(2)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心肌损伤标志物、CRP等含量有所下降。(3)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心肌损伤标志物、CRP等含量未见下降甚至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如表1所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1,P<0.05。

表1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n(%)]

2.2 入院时和2周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CRP含量变化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cTnI)、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入院2周后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入院时和2周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CRP含量变化±s)

注:和入院时相比,*P<0.05;和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 论

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人群,以青壮年多见,各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对心肌造成的损害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无任何症状,重症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往往起病突然,且起始症状不典型,如不进行及时的处理易导致病情加重从而产生严重后果[4]。因此早期护理干预、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症状、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很有必要,应给予重视。

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方法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CRP等指标在入院2周后均较入院时下降,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有明显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的早期护理干预主要从宣传教育、心理疏导、日常饮食、日常作息、体力劳动、缓解情绪等方面加强患者管理,着重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降低心脏负担,减少心肌氧耗,促进心肌功能恢复;避免过度用力、体力劳动;保持足够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自身恢复能力;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紧张焦躁情绪,使患者对疾病有良好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5-6]。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通过以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心肌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蓝春风. 护理干预在2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心肌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 (19): 111-111.

[2] 代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心肌炎的早期护理干预[J]. 医药前沿, 2014, (12): 306-307.

[3] 杨巍, 喻玫. 心肌炎护理初探[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6, 21(5): 312-313.

[4] 江巧红.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 母婴世界, 2015, (10): 235-235.

[5] 胡爱龙, 胡家华, 杜胜华.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19(21): 2525-2527.

[6] 舒欢水. 早期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心肌炎康复中的作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11): 138-139.

袁建红(1969—),女,湖北咸宁人,主管护师,大专,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7)05-0593-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5.046

2016-12-22)

猜你喜欢

心肌炎标志物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