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信息化建设在海外油气项目中的应用
2017-06-15李军
李军
摘 要 海外油气项目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企业必需保持一定量的库存,以维持生产开发的平稳进行。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油田生产开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占有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库存的信息化建设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为企业合理化库存的提出提供了依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關键词 信息化建设 库存成本 合理化库存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通常情况下,中石油海外油气项目所在地的社会依托环境较差,生产物资采购成本高,采购周期长。同时,油气田开发一般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勘探、开发和油田生产同时进行。由于各个阶段所需的生产资料特征不同,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要有针对性的方案。油田的勘探开发涉及到的物料种类繁多,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库存信息进行管理,将会对成本控制甚至项目运作带来困难。库存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库存的准确度,提升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库存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对物料的准确“定位”。把赋予物料的一些参数信息输入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很方便查找出该物料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现在的库存状况如何等等信息。
每项入库的物料有Itemcode编码、物料描述、数量、单价、PO单号和Bin号(在库房里的物理地址)共六项定位参数;发给用户的物料还有AFE号(成本中心)和IMB号(发料单号)两项附加信息。物资验收入库、发料、井到井的转料、从井队转回库房、物料的借出和归还、转库等业务模块,每一个操作动作在系统中都有工作记录,对实物的管理做到了可追溯性。库房建立循环盘点制度,对库存信息随时修正,保证帐物实时相符。
库存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为库房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提供各种库存数据报表
通过对数据库功能的设定,管理者可以读取库存报告和收发料报告。给财务和用户
部门留有查询功能,与财务部门核算实现实时对账。
各用户部门通过库存系统数据,对所持库存做出判断和说明,是否属于正常库存?
根据生产计划,设定高库存和低库存预警机制。对于过高库存,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对于低库存,要及时补货,降低采购成本。
根据物料的使用和库存情况,分析当初所做的材料计划是否合理?并为下一次物料采购申请提供参照。
2降低库存,提高周转率
库存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了计划和控制两条主线。信息化是个开放平台,透明度高,便于加强物料管理。
库存作为公司的流动资产,就需要流动起来,实现快速周转。库存控制的目的
就是:在保证油田生产开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占有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是受制于采购环境的限制或生产任务的调整,很难避免出现库存积压时间过长的现象。库房信息化数据可以及时给予用户提醒,更新使用计划,避免出现“呆库存”。
3确定合理化库存
根据油田生产开发的实际需求、采购周期、物料的使用频率和消耗量及对库存信息的分析,各业务部门确定了“合理库存”概念。
“合理化库存”是以满足生产需求与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两部分)的平衡为中心,既能满足生产开发需求,库存成本又最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库存计划。库存计划就是围绕生产需求和成本“两个基本点”,确定恰当的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努力做到不断料,不呆料,不囤料。
各业务部门,如作业部和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提出材料需求计划。由采办部根据市场情况,做出采购方案。通过优化采购计划和供货周期,做到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综合最低。
4建立联合库存的概念
库存信息化建设,便于实现通过ABC分类法对物料的管理,优化库存计划。
根据供应商关系策略,发展战略型供应商,让供应商分担库存成本。战略供应商愿
意牺牲短期利益来获得与公司的长期共赢。对于大宗物料,如占资金量大的石油专用管,可以要求供货商根据生产计划分批发运。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减少了库存金额;对于占一定金额,同时使用比较规律的物料如钻头,可以采用“寄售”采购模式。“寄售”合同是以“使用”作为基准,这就大大降低了库存金额。
综上,通过库存信息化建设,为生产物料提供了身份信息,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准确的物料数据。生产管理者利用这些数据,制定一系列成本管控措施,降低了库存成本,充分利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用户部门、采办部和供应商等各方沟通协作,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信息代替实物库存”。
参考文献
[1] 李述容,孙守成主编.物流基础[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 周婷,企业库存信息化管理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