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美术学习中审美能力的缺失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7-06-15戴小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缺失审美能力高中生

戴小燕

摘 要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机制建构体系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理论和实践技能,也要从教学层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美术素养,确保学生在了解美术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体会美术带来的美感。本文对高中生美术学习中审美能力的缺失和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应对的措施,旨在为美术教师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 美术 审美能力 缺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审美能力对于美术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者体会美学深度的基本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结构建立过程中,要结合高中生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教学模型,确保学生能和教师之间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机制出发,进一步结合教学现状,提高美术审美能力教学的教学效果。

1高中生美术学习中审美能力的缺失

1.1教材编排结构存在问题

在美术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高中美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美术鉴赏模块、绘画雕刻模块、设计工艺模块、现代媒体艺术模塊以及书法篆刻模块是其教学中的重点部分,相对应的,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也主要围绕这五个方面进行铺设和开展,整体教学安排以及总体教学体系也较为单一化。因此,在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对其产生影响和制约的最根本因素就在于课程的基本编排结构。第一,在课程的编排体系中,美术鉴赏模块本应是最重要的部分,然而,整体内容的联系缺乏紧密度,衔接性和互补性都存在问题,鉴赏能力培养的完整性也并不乐观,就导致整体管理教学体系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在课程设置结构中,相关模块相对独立,相互之间没有很好地进行有效联动,就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鉴赏模型和网络,在不同美术作品中无法寻找到美术的通性,无法结合共同特征展开艺术鉴赏,也就导致整体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存在严重的漏洞。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还是将美术创作和绘画雕刻为主,对于实用性美术项目的研究以及作品鉴赏缺乏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寻找不到“现实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烦情绪,对于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产生非常严重的制约作用。教师忽略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素材受到影响,导致整体能力培养系统失去效果。

1.2教学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

对于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教学项目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化以及教学机制的笼统化都是非常严重的制约因素,在实际教学体系中,教师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使得学生没有树立学习意识的观念。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其中,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赏析课完全将重点放在了画家本身的奇闻异事上,尽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但其侧重点却出现了偏差,学生没有从作品中体会作家的心境,这种过于“跑题”的教学方法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教学效果,对于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却并没有益处。另外,也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将侧重点放在了美术史和技术讲解方面,学生没有得到自我提升,完全是一种被动听课的状态,缺乏自主学习水平,也是导致整体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失去效力的重要原因。

1.3学生兴趣激发形式存在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要借助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高中并没有对美术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占用课堂”“挪用美术课”等现象非常多,教师认为美术学习存在浪费时间的嫌疑,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在鉴赏课堂中敷衍了事,也是导致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失去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多数高中生并不懂得美术鉴赏的方式,导致鉴赏能力较差,没有自主意见。

1.4学生美术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由于教师、学生、学校等都缺乏对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就导致一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课程成为摆设,学生缺乏自主鉴赏能力,对于美术作品缺乏独立观赏意识。学生没有养成鉴赏习惯,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自主意识和想象力较为缺失,教师对于学生自己的观点往往讳莫如深,缺乏活跃的课堂引导和完整的教学评价,也就导致学生在理解美术作品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往往千篇一律,这也正是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中较为严重的问题,更是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制约因素。

2高中生美术学习中审美能力缺失的原因

2.1应试教育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缺失问题的过程中,导致其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的教育背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都对考试科目更加的重视,而对于不考试的学习科目往往一带而过,其中,高中美术鉴赏就是学生认为“浪费时间”的学习科目。这种思想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多数学生将学习重点完全放在了“主科”学习上,从自身意识方面就对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存在认知偏差,使得整体教育效果也随之下降。

2.2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中,教师队伍建设和布局不完整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也是导致整体课程受限的重要原因。第一,教师队伍结构的设置和配置不合理,在实际教学体系建立中,美术教师需要本科学历以上,具有美术教育资质的教师担任,但是,目前多数美术专业的教师更多的都选择了自主创业,只有部分考取公务员的教师会选择在基层中学任教,这些教师往往更加偏于理论化,实践经验并不多。最重要的是,这些教师也是“应试教育”的收益者,在实际教学模型和教学策略建立中,也往往利用的是较为单一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加之,部分本科毕业的美术专业学生在任教后,往往被安排教授美术特长生。第二,高中美术教师本社的知识阅历都集中在美术基础教法方面,缺乏对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方面的深入分析和学习,整体知识结构更加偏向于理论,没有实践的指导。教师的整体教育素质和教育模型存在缺失,也就导致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受到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3高中生美术学习中审美能力优化策略

3.1优化教材中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型教育理念,建构系统化的教学模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宏观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出发,对教材中的相关教学模块基于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科、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晰且明确的认知,才能提高教学流程设计的完整程度,从整体把握教学模块的标准化和系统性,完善教学渠道和基本路径,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且进一步升级教学理念和教学系统的整合性价值。在教学目标建立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从宏观层面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和整体技能体系,深度挖掘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度,并且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针对艺术学科的内在联系给予高度关注,提高教学实践性价值,确保教学模型和教学层级之间的稳定性,也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学生基本学情和社会需求,建构更加系统化的艺术鉴赏引导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在不知不觉间,使得学生深度领悟和体会美学价值。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化处理教材中相关教学模块的设计意图,结合培养目标,按照教学时间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取舍,保证重点得以有效突出,建构最有效的调整模式,确保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能实现最优化组合形式,也为学生的拓展性需求留出足够的教学时间,以提高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撑。

3.2优化教师的教学机制和手段

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多数高中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正是基于此,教师要应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提高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的综合价值。教师在讲授某一内容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实践,确保针对性较强,不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人而异,提高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利用效率,将学生带入到制定的教学情境中,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互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其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较为重要的教学机制和手段,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共享平臺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要适当使用音乐、影片以及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保证教育模型是以寓乐于教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能有效放松高中生紧绷的神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的实际效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审美能力的优化。例如,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利用局部放大的模式,不仅能充分展示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性,也能提高鉴赏体系的侧重点,从根本上优化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教师在介绍作品精华部分时,也能实现整体教学理念的升级和教学优化,确保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时代背景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古典作品或西方作品,借助情景创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代入感,潜移默化的升级教学效果,也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情景重现的教学引导下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框架体系,从而建立对外部客观现实的想象,从而有效构成心灵意象的重现,真正落实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目标。

3.3优化兴趣教学的实际价值

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教师利用小组学习模式,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得以升华的同时,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从而在不同意见和评论中,实现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学生只有在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内化美术知识,确保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的实际价值和效果。

3.4优化学生美术评价能力

对不同的作品,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不断鼓励学生建立自主意识和自主鉴赏体系,使得学生在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同时,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得以全面优化,也为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模块的升级提供有效的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美术学习审美能力培养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积极建构贴合学生诉求的教学机制,确保教学模块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优化,也为高中美术教学效果的全面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温虹.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 张晓明.从自主创新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看高中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30(06):122-123,126.

[3] 姚伯玉.促进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几点思考——如皋地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案例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

[4] 苏亮.以丰富多样的手段促进高中生艺术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美术教育研究,2015,30(02):155-155.

[5] 吴宝莲.高中生的审美修养养成从第一课开始[J].美术教育研究,2014,41(23):108-109.

[6] 葛汝根.学习谢弗勒《人类潜能》理论——浅议高中生美术潜能的开发[J].教育艺术,2016,19(09):80-80.

[7] 刘国彬.高中美术鉴赏课对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下旬,2013,26(12):128-128.

[8] 何涛.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当代高中生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23(03):245-247.

[9] 李吉.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J].亚太教育,2016,14(05):205-207.

[10] 吕晨麟.让美术更美——《审美中变化的自我》教学案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1(42):91-92.

猜你喜欢

缺失审美能力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