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2017-06-15顾红星
顾红星
摘 要:为了国家的汽车行业在世界汽车之林立于不败,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需要一批能够拥有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研发性人才。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一直处于以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培养为主、实验和实践能力为辅的状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因此,在车辆工程研究生培养问题上,最重要的还是理念的改革。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在参考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本校的具体特点,研究确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目前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特色定位不明确
多科性高校具有学科门类多,易于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但也容易产生人才培养定位不明显、缺乏特色的问题。与已开设车辆工程专业多年的传统高校如合肥工业大学(综合类)、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特色)、安徽工业大学(冶金机械特色)相比,安徽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作为新开专业在学校和学院共同努力下虽已初具规模,但专业培养特色定位不明确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没有专业特色优势,一方面无法充分利用学校的传统学科优势助力专业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专业就业导向性不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
1.2教学硬件资源有限
学校车辆专业自开始招生以来,虽然已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教学和工程实训设施建设,但由于人才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现有教学资源在满足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市场适应性和前瞻性等方面仍显不足。在短期内教学硬件资源难以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至关重要。
1.3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师资储备不足
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直接作用,故应满足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要求,包括专业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指导能力和教学过程中与科研结合的能力等。但目前许多新建车辆专业的多科性高校,因受地缘限制和经济因素影响大多面临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例如,安徽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就存在年轻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不高的问题,且因地域限制和待遇问题,招聘高学历层次教师存在困难,如何寻求突破、解决专业师资力量储备问题,亟待解决。
1.4校企联合及区域性资源共享机制仍需强化
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而科研工作则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然而,因学校车辆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与汽车及相关企业的合作缺乏基础,相关方面的科研较少,从而无法为教学质量的促进提供助力,这也是大部分地方多科性高校存在的共性难题。
2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1理论基础知识及能力培养
依据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考虑本校的培养特点,首先确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加强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课程优化设置和常用概念工具软件的学习。
(1)课程结构设置
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监管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课程结构设置。
(2)针对性软件学习
根据目前产品研发的过程特点,以及响应中央“互联网+”项目的号召,常用软件的学习,显得十分必要。在正常教学课时悠闲地情况下,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工具软件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
1)针对不同方向研究生设计不同学习的软件,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效率;
2)组建不同软件教師团队,全力动用全校教师资源,创造“学有所处,疑有所问”的学校环境;
3)采用“课程学习+课外教学”的方式,从两个方面对学生提供软件学习的指导和疑难解惑的途径;
4)建立学生与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即教师拥有学生的资料,学生拥有教师资料,资料包含学习方向、擅长软件、喜爱软件等8大模块,方便师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助。
2.2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依据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必不可少。针对车辆工程专业优化改革创立出一套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实践培养方案,将实践能力培养分为课堂实践、技术实践和参观为主的参观见习三个主要方面,课堂实践和技术实践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参观见习更加注重学习和拓宽视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课程学习的需求,还取决于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为了培养车辆工程研究生人才的实践能力,学校先后和多个知名汽车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另外,还与多家汽车检测站、大型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等有合作关系,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学习实践途径的多元化,以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3以竞赛为主的综合性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业竞赛活动,如全国研究生科技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长期实践证明,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不仅可以在比赛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观念和团队意识,真正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在竞赛项目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独立进行课外科技活动,也可以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产品及技术的研发能力。
2.4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教科研实力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相互联合进行人才教育培养、技术开发、改造和创新等,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必要环节。面对车辆专业教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的现状,多举措并行。努力加强与汽车相关企业联系。虽然淮南本地缺乏大型汽车企业,但周边如合肥、滁州、芜湖等地拥有江淮、猎豹和奇瑞等著名品牌企业,为专业实习实践提供了丰富资源。近年来,分别与安徽长丰猎豹汽车有限公司、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六安江淮汽车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和合肥和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在实习过程中,针对企业生产遇到的问题,积极沟通对接。
2.5基于“互联网+”构建多功能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跨时空融合
“互联网+”教学平台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平台,让互联网与教学过程进行深度融合。教学活动围绕互联网进行,教师通过互联网教学、与学生互动交流打破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使教学活动不再受教室、师资力量、课程安排等因素制约,实现“平台、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为此,开发了“汽车虚实融合互联网+协同教学实训系统”,由8个不同的汽车总成实验台(含整车)组成软、硬件交互结合的汽车电子技术实验模拟器(可扩展),各实验模拟器互联并组成局域网,并可通过代理服务器并入校园网,实现联机、联网、跨学校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已初步完成实验台搭建和各实验模拟器的组网,可在校内局域网内进行汽车电控系统实训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在整个改革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对整个系统的监管体系还不成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加强。为了达到“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健全体系,提高质量,适应需求”的培养方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师生还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参考文献
[1]龙志军,訾琨,朱涛.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34-136.
[2]程峰,梁晓娟,李强.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05:418-422.
[3]高洪,胡静丽,柳剑玲,肖平.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学理论,2010,24: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