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几点方法
2017-06-15付玉娟
付玉娟
摘 要:导入环节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学生进入到新课学习的关键环节。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该在导入环节就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此,探究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1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05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部分是尤为关键的环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导入的方法,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创设情境导入、依托实物演示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导入、利用问题进行导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
此处所指的情境,乃是指数学教师要将学生代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该情境之中能够发自内心地产生强烈的数学知识习得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学习心态的转变,即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心态转化为主动知识探索心态。
从数学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导入的方式来看,数学教师可依托故事的形式、游戏的形式完成情境的创设与导入。
例如,教学小数点的相关知识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性的情境,吸引了小学生的关注:“在数学王国里,国民都是大大小小的数字,其中有一对兄弟,长得非常相似,它们一个是151.6,一个是15.16,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分出来,这两个兄弟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呢?”
学生故事听得十分入神,很快便分辨出了151.6比15.16大。这个时候,我继续讲故事:“151.6仗着自己比15.16大,所以经常欺负它,一点都不像个哥哥的样子。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15.1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151.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第二个‘1的右下角来到了第一个“1”的右下角,它变成了1.516,那么它还能神气吗?”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哈哈大笑。在愉快的情境中,学生认识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上面这个例子就说明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依托实物演示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导入
受生理发育以及心理认知水平的影响,作为小学生而言,其通常习惯借助形象思维实现对其所观察到的外部事物加以认知。因此可以说,在面对具体事物时,小学生能够很快实现对其的认知。不过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在教材之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通常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才能够对这些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运用。而这对小学生而言,便加大了其领会数学知识的难度,如若数学教师未能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必然将使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陷入困境,进而易于使其彻底地丧失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为避免前述情况的出现,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使用一些教具,以便达到帮助学生降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对其过于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在实物的帮助下,变得易于接受和理解。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立方体知识时,考虑到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而笔者在课上将事先制作完成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实物模型为学生进行了展示,要求学生对教师制作的模型加以细致地观察,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的观察,指出两种立方体的异同所在。这样一来,便使学生直观地领会了立方体的相关知识。
三、利用问题进行导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心理学指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教学开始,“设疑”作为学习的先导,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一)依托问题的形式实现课程导入
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新课知识内容学习之前,应当组织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在学生纷纷作答完成之后,教师先不公布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上听讲状态,如此将提升学生的听讲效度。
例如“圆、角、分的认识”的导入,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前将硬币放于文具盒之中,其后在课上晃动文具盒,要求学生猜测其中为何物,其后带领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依托设问的形式实现课程导入
为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进步,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设问式问题,以便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强烈兴趣。
例如“乘法初步认识”的导入,数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为学生列出算式,算式的内容是:4+4+4+4+4,该算式代表了5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其后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回答:如果现在需要对9个4进行相加计算,则需要在前面的算式之中再加上几个4?在学生进行作答之后,笔者再次向学生发问,要求学生思考有没有更为便捷的方式对9个4相加的情况进行计算,如此便导入了乘法的教学内容。
(三)引疑式导入
数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以便实现对其数学素养的提升。
例如“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导入,利用所学角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在课本,课桌面找角,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1)找出角的形状,相同吗?这是什么角?(部分学生说:直角)(2)直角的形状、特征是什么?(3)怎样用三角板判断?(4)怎样用三角板画直角?这样的问题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知识的深处,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林秀红.先声夺人,渐入佳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6(09):101-102.
[2] 钟兴霞.浅谈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7):70-71.
[3] 豆海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5):88-89.
[4] 林妹仔.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教学导入设计[J].学周刊,2011(29):180-181.
[5] 朱倩.淺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J].学周刊,2015(13):125-126.
[6] 李定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J].亚太教育,2015(07):66-67.
[7] 赵俊红.有效导入演绎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J].学周刊,2013(04):90-91.
[8] 白丽梅.新课程呼唤新颖有效的导入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导入艺术初探[J].学周刊,2013(19):158-159.
[责任编辑 冯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