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中国梦视角下,社会人士对残障者及家庭的认知调查
2017-06-15孙冬娟张宇思
孙冬娟+张宇思
摘 要:残疾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多的痛苦与不公,而残疾人家庭更是面临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残障人士有梦,残障人士家庭也有梦。本文旨在以残疾人的生活模式与生存环境为基础,开展社会人士对残障者及其家庭的认知调查,了解公众对他们的看法以及在他们眼中该如何帮助残障者和他们的家庭实现梦想。
关键词:中国梦 残障者 福利政策 资源配置
一、引言
残疾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多的痛苦与不公,而残疾人家庭更是面临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残障人士有梦,残障人士家庭有梦,我们每一个社会人都有梦,关于他们的残障梦,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未来,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责任。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件小事就能改变的,这需要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努力来帮助残障朋友们,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或许是去残障中心一个下午的陪伴,又或许是一起唱一首歌,玩一个游戏,这些都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卢梭说过:“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意,比任何礼物都有效果,比任何礼物都有更大的实际利益。本文希望能够真正的感受残障人士的生命热度,感受残障人士家庭的生命热度,感受所有社会人的残障梦想,就让我们一起“感受生命热度,共圆中国梦”。
二、威海残障人士群体现状概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威海市残疾人数量已达到16.8万人,这个数字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威海市的残疾人联合会分布于威海市各个区及其所属的县级市,包括威海市残联以及高区、经区、环翠区所属残联,文登市、乳山市、荣成市等县级市所属残联。残联组织基本遍布威海全市,包括残联下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为全市的残疾人提供着较为全面的服务,但是其服务的范围和程度还是相对有限的,无法满足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新需要。
三、社会人士对残障者及家庭的认知调查
本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采访对象认为残障人士是不幸的,值得同情的,并且愿意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2%的被采访对象家中或者亲戚中有残障人士,表示在生活起居照料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其余则表示没有残障人士在周围。调查中百分之65%成年已工作人士认为社会中对于残障人士的歧视是严重的,例如存在着残障人士的周围没有人敢靠近,路上遇到残障人士会选择绕路走,或者认为残障人士精神有问题会主动攻击旁人等现象或认知,而且普遍认为这种歧视短期内难以改变,只有国家多多宣传,社会才会真正关注进而包容尊重。百分之83%有孩子的父母会主动告诉孩子远离残障人士,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说明社会还是排斥残疾人,至少对于和残疾人接触这一方面是排斥的。对于此,学生们却显得大度很多,70%的学生认为家长小题大做,表示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愿意和残障人士接触,这表示文化水平确实影响着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起码对于残疾人看待上,学生比社会其他群体更包容。调查中显示,有一位先生所在的公司已收留一位残障人士在工作。
在奉献爱心等方面,60%的人愿意通过慈善机构捐款等方式给予金钱方面的帮助,在金钱方面达不到时可以借助网络力量发帖制作视频等为残障人士发声。但是愿意去做短期或者长期志愿者对他们来说却很困难,非但如此,仅仅是去过福利院、残障人士康复中心等机构的人就非常少,仅为7%。探究其中的原因他们给出了以下五点,一是福利院等机构处于安全考虑不允许社会人员私自进入,二是工作学习繁忙,没有空闲时间去,三是宣传不到位,一般不会想到还有残障人士需要帮助,四是对残障人士存在误解,与残障人士亲密接触心理压力大,五是生活范围内没有福利院等机构设立。在是否参加过有关残障方面的志愿者活动时,无人选择了经常参加,5%选择了偶尔,百分之75%选择了想参加但没有机会。以上这些问题的暴露告诉了我们1,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化解对普通人对残障人士的误解,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2,相关机构要允许在安全范围内接受社会人士的帮助,多举办与民众亲密接触的献爱心活动,3,社会爱心人士要积极奉献爱心,从而最终形成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
采访的三位残障事业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残障人士最需要的是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
残障人士的医疗保健支出较高,进一步降低了残障人家庭在其他方面的支出,使残障人家庭的生活质量明显落后,从而导致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全国统一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尚在建立完善之中,相关的服务保障内容还没有实现全国覆盖,因此目前更加需要社会人士在生活和医疗方面的爱心捐助。普通民众认为目前残障人士的生活补助方面最为重要,医疗补助和心理辅导重要度依次递减。对于政府近几年出台的各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方面政策,80%的人表示不了解,剩余10%了解途径仅为新闻报道,并没有深入探究,家有残疾人的10%的人士表示会密切关注此类政策,争取相关的福利待遇。
在采访范围以内,被采访者认为的我国当前大多数残疾人的整体生活状况依靠家庭资助者有40%,依靠社会救助者有40%,没有依靠15%,可以自食其力5%,表明民众认为残障人士的救助还是主要来自于各自的家庭和社会政府帮助,自食其力比重过低说明了当前社会应当考虑到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为残障人士提供其所能完成的工作,让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减轻国家负担,养活自己。残疾人生活困难的根本原因30%的人选择了社会保障差,社会保障差又包括医疗保险方面不合理,医疗费用高昂,教育水平低下,教育基础设施差等方面,说明政府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与推进残障人士医疗保险完善化方面需要更加尽心尽力,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而收入低,就业率低是另外30%的人的观点,认为社会不能提供就业机会,残障人士无法有养活自己的收入,导致了残障人士生活困难。
四、结语
通过开展社会人士对残障者及家庭的认知调查,我们发现:尽管一套以社会权利为基本理念的残障人福利制度体系在我国已基本形成,残障人福利的制度逻辑实现了由单一人道主义理念向人道主义与公民权利理念并行的转型,但是,社会大众对其依然保持着“怜悯”“同情”等传统人道主义理念,没有完成由传统人道主义向现代人道主义理念与社会权利理念并行的转型。我们希望残疾人能够生活的更好,我们希望他们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我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郑功成.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1):2-9.
[2]黎建飞.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45-49.
[3]高圆圆.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综述[J]. 湖北社会科学,2009,(08):46-49.
[4]袁荣珊.社区残障人士社区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年13期
[5]杨俊;庄为岛. 社区和康复机构对残疾人事业影响的分析——基于残疾人“二抽”的数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基
[6] 蔡聪.媒体应该尊重残障人士的主体性[J];腾讯文化;2014-8-28
作者简介
孙冬娟(1996年9月),女,汉,山东省威海市,本科学生,大学本科在读,山东大学(威海),英语翻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