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生之网络学习平台功能分析
2017-06-15刘珊珊宋潇马彦华
刘珊珊+宋潇+马彦华
摘 要:2007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指出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能够大力推动教师教育改革。近十年来,全国多所师范院校施行了“顶岗支教”政策,提升了师范生从教技能,有力解决了部分中小学缺师少教的难题。但在顶岗支教发展与改进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构建网络学习平台(E-Learning platform,简称EL平台)有利于系统性的科学管理,促进同学间、师生间交流与讨论以及共享学习资源。
关键词:顶岗实习生;网络学习;平台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9-014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9.091
一、研究背景
2006年河北師范大学全面启动顶岗支教工作,不仅解决了部分中小学缺师少教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顶岗实习生在前期都进行过专业知识、班级管理、教育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与专业授课实训。我经历第十八期顶岗实习后,发现大部分实习生(即顶岗实习生)在会遇到各种问题,却缺乏有效指导。
二、构建EL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一)增强师生交互,促进知识获得
EL环境便于学习,实习生能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和交流模式促进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方便实习生解决各方面问题。
(二)提供多方位辅助工具
EL平台提供多种教学辅助资源和多方面评测方案,促使实习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提供PS、虚拟实验室等软件资源作为实验、处理信息的工具。
(三)网络学习平台自由度高
实习生因实习学校不同,所教课程不同,难得集中学习或培训。EL平台使得实习生的学习时间、地点不受严格的限制,灵活安排。
三、EL平台构建原则
EL平台的构建应基于实习生特点,发挥网络学习的特性。
(一)实用性原则
1.完善的管理机制与安全性。EL平台管理机制由后台管理者指定,注重安全性,所有的表单都被检查、数据被校验。
2.系统性。EL平台的设计开发须有软件工程理论指导,对网络学习平台的整体功能、各功能模块以及各个模块间的逻辑关系的详细分析。
3.发展性。EL平台的建设注意平台的可扩展性与灵活性,使平台能较好地适应顶岗支教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育性原则
注重EL平台的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引入虚拟实验室功能进行设计,以相应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网络学习的特点及实习生的学习、工作需要为依据,注重教育性。
(三)技术性原则
EL平台要求软件配置程度适当,注重增强网站的动态交互功能。
(四)艺术性原则
EL平台除了提供充分的资源与技术支持,应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界面生动友好型。EL平台的开发应界面简洁,色彩鲜明、协调,提高实习生的使用积极性和使用效果。
2.结构模块化。EL平台的版块功能明确,操作简化,以便实习生把主要精力用于知识学习中。风格简洁,便于实习生快速找到目标。“结构模块化”即模块、内容,合理划分、归类。
四、EL平台功能设计
(一)资源库功能
丰富的资源库是EL平台的一大特点,远程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过程,EL平台提供精挑细选的资源。
(二)交流与协作功能
实习生与双导师、同专业同学、实习队员之间都可能经常处于时空分离状态,不方便面对面交流,EL平台承担了让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任务。
(三)导航功能
此版块内容主要针对实习生所教课程以及所需知识,进行指南功能设计。注重链接准确、导航清晰、浏览方便。
(四)多维评价功能
实习生需完成实习任务(如:备课、评课等方面的教学反思,教学课堂录像等),学生将作业上传后,教师可查看并作出评价。
具有多种评价量规,实行动态评价,进行诊断性、形成性以及终结性评价。对实习生教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职业道德、自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五)虚拟实验室功能
虚拟实验室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实现的各种虚拟实验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学习或训练效果等值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
虚拟实验室不仅为理化生等专业学生提供实验场所,还可以为所有专业学生提供类似于微格录课的练习平台。
五、EL平台模块简介
总体模块结构图如图5.1所示:
(一)登录模块
1.登录首页。实习生登录EL平台无需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分别是学号和身份证号。用户登录后,系统自动验证身份,根据用户类型和权限进入到不同模块,同时系统自动记录登录时间和次数等信息。登录逻辑结构如图5.2所示(以学生登录为例)、EL平台登录后版面布局如图5.3所示:
2.主题区。主题区即网页主体部分,直观性强,是网页的视觉中心。登录EL平台时,首页显示实习生基本信息、顶岗实习日历。
(二)导航仪
便于实习生访问,版块内容在实习学校分配后产生内容变化,根据学生所教科目与年级,显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法、课程安排、Word教材等。
(三)资源库
资料库分类名称简洁,便于学生搜索相关资料;注重学习资料的质量评审,确保高质量;资料的更新周期短,保持新鲜度;包括文本、图像、视音频文件、软件等多种形式。
1.专业学科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文本、教学法研究期刊、数字图书;诗词朗诵音频等学科音视频文件;上课特殊情况处理事例视频等;学科相关软件,如几何学软件、科普类软件等计算机模拟软件。
虚拟实验室具有存在感、多感知性、交互性等特征,弥补了实习学校经常出现的实验设备、场地、经费不足的缺陷,避免真实实验操作可能带来的危险,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2.教育技术资源。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學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常用教学软件下载及工具使用——PPT创新应用(数字故事、虚拟教室漫游)、图像处理软件PS、视音频编辑软件、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概念图等);现代教学媒体——摄像机、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使用说明及演示视频等相关资源。
3.班主任技能资源。班主任素质说明、工作技巧;各种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如文化墙设计等资源。
4.学校介绍。为使实习生尽快适应实习学校,版块包括实习学校概况,地理位置、教学设施、附近餐宿交通等;实习班级的学生情况,如上学期成绩排名、留守等特情生等;校园景观,指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实验楼、餐厅等简介及方位示意图等。
(四)评价模块
注重对实习生的“三性”评价:评价内容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手段和方法多样性。
1.多维评价量规。评价内容多维性,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技能及水平、教学结果等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实习生本人和实习同伴,注重自评、互评,避免评价片面性与主观性;评价方法多样性,采用档案袋评价,有助于评价全程化;作品打分表;多次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网上测验等。
2.测试区。测试区包括评价量规区、作业上传区、测验区、档案袋区四个模块。(1)评价量规区包括各方面评价量表,评价量表以相应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等不同的关系为维度,设计的针对评价对象的评价表格,各表格中都包含该评价维度的评价项。(2)作业上传区包括老师布置的作业及作业提交窗口,允许上传多种文件格式。(3)测试区中的内容为电子答卷,要求实习生在规定时间长度内提交(或系统自动收卷)。(4)档案袋区用于收集工作学习记录,包括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日志;班级活动方案等。
3.成绩单。针对实习生各阶段填写的评价量规表、作业上传情况、测试情况、档案袋填充情况以及实习学校专业、班主任指导教师评价分别由专业教师和带队教师评分。
(五)交流协作区
1.师生交流区。(1)专业指导教师交流区。学校安排的专业指导教师可通过聊天室对实习生远程指导。师生双方既可以进行同步交流(或称实时交流),又可以进行异步交流(或称非实时交流),聊天室系统可收发信息、传送文件、视频聊天,实现虚拟的面对面交流。(2)带队教师交流区。讨论板主要实现异步交流功能,发帖人的信息会区别于回帖显示,不会因登录晚而忽略发帖,能实现多人讨论,因带队教师分发信息不同、针对性设置大小分队讨论板;带队教师重要紧急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系统绑定手机提示各位学生。
NetMeeting为同步交流工具,可轻松实现网络视频会议;操控对方的电子白板、协同完成演示文稿等。
2.队友交流区。(1)同学交流区。实习生不方便请教专业老师时,同专业同学就成为求助对象。此区的交流工具与带队老师交流区工具相同,这里不再赘述。(2)队友交流区。交流工具包括聊天室、讨论板、NetMeeting。聊天室作为实习队友们平时生活的交流工具,讨论板则作为工作问题的研讨工具,NetMeeting可以一起轻松操作电子白板等软件。
六、结语
我通过对顶岗支教及网络学习平台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各届实习生对于EL平台功能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初步对网络学习平台功能进行了探索。由于对UML了解尚浅,在实际建模方面还存在欠缺。这也是我在关于EL平台进一步完善时,亟需研究的内容。
相信随着网络学习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校对顶岗实习支持力度的加强,EL平台终将得以开发并完善,为实习生的素质提升提供更多帮助,为实习学校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 河北师范大学.十年来主要工作(2002—2012)[OL].
[3] 袁江山.顶岗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素养发展影响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 李玲.“顶岗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生成问题探析[J].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报,2011(8).
[5] 岳佳欣.师范生顶岗实习交流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4).
[6] 梁蓉.基于项目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4).
[7] 杜云.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10).
[8] 任晶晶.中职学生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6).
[9] 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李玲.“顶岗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生成问题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4).
[11] 谢延红,王志军,王雪.基于UML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宜宾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