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6-15王林宋美玲
王林+宋美玲
【摘 要】本文提出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职业指导的改革与创新不能过于盲目,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指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80-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就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国家经济发展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均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力量支持。然而,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扩大招生的形势下,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导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就业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同時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如何能够在竞争激励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是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管理者都需要去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指导概念过于传统
在高职高专院校过去的职业指导中,将工作重心放到了为不同专业毕业生寻找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但随着最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在毕业时都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这就会在无形当中为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力度,并要求学校将职业指导设为“一把手工程”,在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工作压力在不断加大。
(二)职业指导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在各方力量的不断施压下,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的工作性质与工作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而也就导致了学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就业指导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为了缓解工作压力,直接将职业指导工作交给非专业教师来完成,这造成了职业指导内容与企业用人要求相脱节的情况,制约了职业指导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学生都存在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问题,这也是拉低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的一项重要因素。据统计,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毕业后会优先考虑如下的几个就业条件: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二线城市、规模较大且知名度较高的大企业、高水平的薪资待遇、优厚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优越以及离住所近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就业条件在无形中为大学毕业生竖立起了一堵堵围墙,让他们的就业之路变得困难重重。除此之外,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大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让他们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且脆弱不堪,在经历了一些小挫折后就会显得灰心丧气,在不优先反省自己问题的同时表现出怨天尤人的不良状态。
(四)职业指导的定位不准确
如今,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定位过于狭隘,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会将职业指导理解为是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扶持政策、就业方法等,并没有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在此种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了服务意识不强、抗压能力弱以及缺少系统化的职业规划等。其次,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包括职业指导方法、指导时间安排、指导形式以及指导队伍等。
二、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职业指导观念,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指导的重视度,严格坚持“质量办校、特色强校、以生为本、就业为重”的办学宗旨,充分展示出职业指导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工作地位,逐渐形成集校园领导、职业指导中心、院系负责人以及教师于一体的完善工作体系,同时还要将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专业课程中,通过此种方式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要专门设置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科学化的就业指导方案。
(二)调整高职高专院校的机构设置,成立专业职业指导团队
1.专门设置职业指导机构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校领导应该尽快将“就业指导”更名为“职业指导”,并进一步明确职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责:统一化管理校内所有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指导。
2.成立专职的职业指导团队
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队伍中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应是高素质水平的职业指导专家,而如果仍然选择由科任教师来兼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职业指导的整体工作水平。基于此,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者要在学生管理团队中挑选一些精兵强将来组成专职队伍,同时还要适当减少职业指导团队成员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到职业指导工作当中。除此之外,校方还要为职业指导团队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并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以就业指导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
3.加大对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各个地方上的教育管理部门需要连同高职高专院校的人事部门来共同开展对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活动,在不影响他们正常休息时间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培训时间,将最新的职业指导技术与理念带入到培训活动中,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团队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尽快将职业指导师加入到职称序列当中,给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大的进步空间。
(三)为毕业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加强诚信教育
对于思想尚未发展成熟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他们在择业的过程当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诸如情绪暴躁、焦虑、抑郁等现象,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一些学生还会表现出自卑、懦弱、高傲以及冷漠等不良行为。基于此种情况,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将职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关联到一起,及时解决学生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就业方向以及岗位需求等多个方面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重新科学化地调整就业期望值。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活动,提醒学生在选择工作单位的过程中尽量克服自己骄傲自满、盲目自信、过于自卑以及急于求成的错误心理状态,客观且全面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面对挫折时应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面对成功时也要不骄不躁、谦逊有礼,在人与岗位匹配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为其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内容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常态。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指导队伍来说,如何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才是当前最需要完成的一项指导工作任务。然而,由于受到一些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诚信度不高的问题,这不仅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为了尽快将这一扭曲现象纠正过来,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将职业指导与诚信教育紧密关联到一起,有计划、有目标地落实诚信实践教育,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与就业信念。在日常的职业指导工作中,指导师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宣传方法,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成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就业的重要性。此外,校方还要结合职业教育来为每一位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针对那些没有正当理由而随意失信的大学生给予严厉的惩罚。
(四)创新职業指导的工作内容
1.明确职业指导工作定位,更新职业指导工作理念
毋容置疑的是,只有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明确定位,才能够保证后续工作环节的顺利开展。具体的定位方法并不困难,只需按照以下的两个步骤即可:首先,帮助大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引导他们从整体的角度入手来客观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以此来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岗位与新工作。其次,对毕业生展开全程指导。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指导师应根据不同专业与不同特点的毕业生来制定出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案,将职业指导工作与日常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到一起,形成相互促进、相互督促的良好局面,让大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当前的行业发展形势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的最终目的。
2.将群体指导与个性指导相互结合
一直以来,高职高专院校所采用的均为集体化的职业指导方案,不仅忽略了毕业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而且还影响到了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笔者所提出的个性指导所指的即为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所量身定做的职业规划,其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而且对于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也带来了促进作用。个性指导可以从毕业生的专业特点来着手设计,同样也可以从行业的用人需求角度来设计,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职业指导师应当深入到学生身边,从根本上分析出学生的性格特点、择业想法以及就业需求。除此之外,职业指导师还要将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展开客观的剖析,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学习能力、专业水平、性格特点以及发展优势等,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择业与就业的问题大胆说出来,采用一对一交流的方式来帮助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大学毕业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守国,彭静.构建发展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4)
[2]于淑霞,李洪亮.把职业精神教育与培养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J].职业,2016(19)
[3]王怀伟,韩艳春.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3)
【作者简介】王 林(1982— ),女,山东烟台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宋美玲(1981— ),女,山东莱阳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