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2017-06-15陈子文

师道·教研 2017年5期
关键词:蓑笠江雪柳宗元

陈子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话与自主探究相得益彰,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引导得好课堂和谐乐趣,引导不好枯燥无味。我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如下。

一、话题宜“覆盖面”宽且有趣味,以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的话题是需要的,但是要有较宽覆盖面,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只设计了一个话题:一首凝练的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如果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不该画什么?(屏幕上诗的旁边出现大片空白,准备边读边画)小学生年龄小,尤其喜欢形象直观的画画等形式,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有的说从“独钓寒江雪”看出应该画雪;有的说,画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人;有的说,从“千山”看出要画很多山,“万径”告诉我们要画很多条小路,但随即有同学提出异议说,小路都被大雪覆盖了,应该不画出来……我随着学生的回答不时在画面添加有关事物。

“如果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不该画什么?”这个问题覆盖了全诗,而且创设了阅读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兴趣,吸引并引导学生统揽全诗,直面作品,自主读书,深究阅读。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抚摸、触及作品,积极讨论,大胆交流着自己的见解,这样就把与文本对话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课堂上没有了老师支离破碎的问题、喋喋不休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阅读发现的兴奋和思维碰撞的火花。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话题宜“启发性”大而多角度,以开启发散思维

众所周知,知识的更替是瞬息之事,而人的创新意识却终身受用,所以个性化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从文本中悟出点滴新意,而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个性意识的培养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无意识的过程。

教学《江雪》这首诗时,在学生疏通字词、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首诗这幅画给了你什么感觉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画面,体会诗意,为领悟诗情作铺垫。学生有的说,从“独钓寒江雪”的“雪”字中,“千山鸟飞绝”的诗句中感觉到寒冷;有的说感觉到孤独……

我没有满足于学生至此的个性化感悟,趁热打铁继续启发引导发散思维:同学们从这幅画面中,感受到寒冷、孤独、寂静、凄美、空旷等。不同的感受必然使我们对这个人和这件事的看法也不同,在你的眼里,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垂钓的老翁是个怎样的人呢?最好能说说理由。学生小手如林,有的说,他很倔强,因为他在冰天雪地里独自钓鱼,猜想他钓不到鱼就不回家;有的说他是个很独特的老头儿,大家都在家里取暖,只有他在冰天雪地里钓鱼……

个性化的阅读要给学生突破作者的一致之思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感悟。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自主的阅读,感受他们眼里的画面,读出他们心里的“蓑笠翁”,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个性化意识才能得到培养,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三、话题宜“穿透力”强且具探究性,以提高思维水平

认同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并在其浅层的阅读兴趣基础上,设计“穿透力”較强的探究性的话题,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目的。

《江雪》这首诗,有它独特的创作背景。如果不了解柳宗元,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学生就很难真正体会诗人那种凄清孤寂而又冷傲的心境。于是我给学生推荐了柳宗元的背景资料供阅读。

了解了柳宗元的经历,学生从蓑笠翁的身上看到了柳宗元的影子,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话题让学生思考:诗人心中的寒冷、孤独仅仅是自然界的暴风雪带给他的吗?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感到寒冷和孤独?同学们有的说,还有那些当权者对他的要挟和陷害;有的说,他的母亲去世了,心爱的女儿也夭折了,亲人的离去,使他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有的说,他被贬到了永州,所以心也是冰冷的……我又设计了这样的话题讨论:在这样的暴风雪面前,柳宗元没有退缩,从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依然独钓的蓑笠翁身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柳宗元?学生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柳宗元;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坚强不屈的柳宗元……至此,学生的认识不仅深入,而且更加丰富了。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蓑笠江雪柳宗元
江雪
江雪
江雪
江雪
诗词填字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