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两票制对医药供应链的影响
2017-06-15许奇浩
【摘要】自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在医改试点省份推广两票制到2017年1月两票制国家方案《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推出,关于两票制的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两票制和营改增双管齐下,药品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为应对两票制做出了很多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本文旨在辩证分析两票制的影响,客观看待两票制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阻碍。为往后两票制在全国范围的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两票制;营改增;辩证;医改
一、两票制的推出背景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中提出将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这一以争议极大的“两票制”来推动药价透明化的政策表态,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从出厂到医院只许开两次发票,一是从生產企业到流通商业,二是从流通商业开到医院。旨在进一步深化药品生产流通及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改革,通过减少流通环节来压缩中间费用,以实现降低药价,进而降低药品费用的医改目标。同时“两票制”可以从源头上治理长期困扰行业的药价虚高、商业贿赂屡禁不止等问题,并促进医药流通兼并整合。
然而,“两票制”在推广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无论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还是消费者都会造成困扰。因此有必要对两票制实行进行辩证分析,借鉴其成功之处,但也正视集中出现的问题。
二、两票制对供应链的变革
(一)两票制对供应链的重塑
“两票制”改变了我国传统药品供应链的结构和运作流程,直击药品流通的核心环节。部分企业已实现了“一票制”,即药品由少数的大型生产企业走向少数的大型医疗机构,渠道少而直接,直接供给并结算货款。而绝大多数流通过程包括两票、三票或者多票,尤其是某些不具备药品经营资格和经营能力的中间商,以走票的形式赚取差价。与“两票制”直接相关的三个主体分别是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公立医疗机构。具体来看,是生产企业采取代理分销模式销售药品的这条支链,其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药品代理商以及药品批发商2。
(二)两票制的积极作用
实行“两票制”一是有利于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二是有利于加强药品监管,实现药品价格的追溯机制;三是有利于净化流通环节,打击非法挂靠等违法行为;四是有利于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集中度。减少了销售的层次,遏制了层层过票加码的机会,使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行为公开透明。
(三)两票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实践中,“两票制”的实施一波三折,试点省份也不断出现反对的声音。本文从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剖析。
1.药品生产企业
一是成本。以往生产企业依托代理商代为销售自己的药品,这些代理商以往会通过和走票公司的合作来降低税负成本。一旦代理商消失,生产企业将和下游分散的批发商直接合作,需要更多人员从事营销、发货、处理账务等工作,势必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二是财务。实施“两票制”的生产企业需要和更多的批发企业进行账务往来,而且被逼高开高走高返,对企业的财务处理能力要求极高。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的回款能力有限,回款时间视品种而定,如果未能及时支付账款,资金压力将转嫁给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2。三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效率将下降,成本将上升。生产企业内部对合规的要求超过以往,财务、营销、合规部门将三足鼎立。商务、合规等管理成本增加,与过去相比较,行业的营销效率将下降。
2.药品流通企业
一是转型。在“两票制”下,不具备配送能力的代理商和分销商将被淘汰,面临着转型问题。广大的中小型批发企业,尤其是那些做各级医疗机构的医药公司,“两票制”联合“营改增”将彻底斩断以往倒票、过票、虚开票的经营行为,使这些公司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最终只能被政策、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这是必然的结果。二是财务。在“两票制”下,流通企业“腹背”均要承受财务压力。一方面,生产企业由“低开高走”转向了“高开低走”模式,流通企业需要支付的货款额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的回款时间较长,流通企业不得不垫付大量资金。
3.消费者
一是变相增加医疗成本。“两票制”的实施淘汰了以调拨为主营业务的流通企业,存活下来的流通企业的业务量必定增加,这些企业很可能在利益的驱动下放弃附加值较低的药品,造成部分廉价药品和低价药品的短缺。这其实是变相涨价,增加了消费者负担。如果缺药、断药现象发生在以前,各医药公司之间是可以互相调拨的,但在两票制下,这种调拨行为是被明令禁止的。二是偏远地区药品用药困难。大型流通企业一般会以药品需求量较大的医疗机构作为目标市场;而那些比较偏远、用药量较小的医疗机构,考虑到营销、配送能力及成本,很可能被流通企业舍弃。
三、两票制的必然趋势下供应链的应对
生产企业可以考虑借助资本入股、控股药品经营企业,积极的招兵买马,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营销和财务团队。
面对“两票制”,经济实力强大的药品经营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快速拓展自己的版图,以大集团的优势拿到生产厂家的品种,通过分子公司直接销售到各级医疗机构。体量偏小的公司也可以抱团取暖,结成区域性中小型公司的战略联盟,再通过第三方现代物流的方式,或销售合伙人公司,同样符合“两票制”的要求。
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时可更近一步,比如浙江模式,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
参考文献:
[1]陈昊.实施“两票制”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趋于成熟[J].医药经济报,2016(04)
[2]张帆,王帆,侯艳红.“两票制”下药品供应链的重塑和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17(04)
[3]胡善联.药品购销“两票制”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卫生经济研究,2017(04)
[4]黄丽君,干荣富.对药品采购实施两票制的分析与思考[J].医药论坛,2016(09)
[5]虞国庆.“两票制”携手“一票制”来了[N].医药经济报,2016-10-31(09)
[6]许方霄.两票制的路途不会平坦[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08)
作者简介:
许奇浩(1983.11-),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药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