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7-06-15苏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苏克

摘 要 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往往起源于自身所产生的疑问,在问题的引导下人类开始新的实践尝试。对于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同样需要建立问题导向,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掌握更好的初中历史知识。本文将针对培养学生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客观规律表明,人们常需要对具体的事物外在与内在属性产生一定的问题,然后才能激发人们的求知探索欲,积极引导人们完成对具体事物的探索研究。可见,问题意识的产生本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事物、解决困惑,从而形成带有询问与探究意义的行为活动。可以说,问题意识正是人们在发现、分析思考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需要的核心动力,成为人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所应秉承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探讨解决不同事务与难题的重要技能。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正是需要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保持科学的问题意识投入学习的关键期,适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知识研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恢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教师保持了正常的互动教学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来合理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倾向于运用差异化手段来解决教学有效性问题。总体来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是学科教师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需要人们不断研究其可行的培养策略。本文将笔者在培养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汇报如下:

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激发知识好奇

初中历史的学科知识具有特殊性,往往体现信息量大、结构分支庞大等特点,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难以全面掌握。教师应本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目标,引导学生对不同社会现象,不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组织问题,同时寻求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告诉学生发现问题的秘诀就在于要对历史的不同时间点、不同变革过程等有足够的好奇心,首先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其次对于自己认为需要分析探明的内容进行提问,第三对于未完全消化的教师讲解内容进行提问等。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问题存在的好奇感与征服感,从而积极开展问题挖掘与研究解决。如遇到“秋收起义”单元内容后,教师可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真实的秋收起义图等,学生在图片直观的解读中能够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定的吻合度。接着,教师开始提问,如询问秋收起义时期的国家是什么样的?秋收起义能说明中国的什么问题?秋收起义具有怎样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同时结合自己感同身受的感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应加强梳理内容,提升问题质量

历史知识往往结构主线较长,支系庞大。对初中生而言,如果能针对历史提出颇有质量的问题,就说明学生真得学进了知识,动起了脑子。从年龄特征上看,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期,个人知识素养较低,因而多数提出的问题就是常识性的、判断性的简单问题,课堂上常会见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书本所述内容的情况。无论学生提怎样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问题适当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路梳理,在回答学生问题的同时,有意识地抛出相对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在控制问题质量的同时,要注意不应打击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让学生对知识的相通性认识有所强化,主动尝试总结不同层次问题展开提问,不断巩固和优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3教师应关心鼓励学生,提高发问表现

通常,学生能够提出怎样的问题与自身的知识储备水平以及个人逻辑组织能力有关。拥有不同程度知识基础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一些人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性问题,一些人则喜欢多问“为何、如何”等较高复杂性的问题,不同學生的语言组织水平也会影响问题的提问质量。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听完一个不能准确表达提问语句的学生的提问,然后再为其纠正问题的有效提法,并给出积极准确的回答。教师愿意耐心听学生提问并解答,是对初中学生较为直观的尊重体现,因为相当于在鼓励学生提问,久而久之,学生既提高了提问的次数,也提升了提问的质量与难度。教师的确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高发问的次数,一次次提问的增多代表学生在用心思考,用心学习。教师可通过学生的问题层次看出当前学生的学习层次与思维水平,通过学生的问题多次数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历史课程所保持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4教师应同步训练学生,促进独立思考

初中生将逐渐培养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习惯与风格,其中能够根据敏感的问题意识来提出不少针对历史教学的高难度复杂问题,证明提问学生的个人思考判断能力与思维能力已经有足够大的进步。学生提问后还要重视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展开同步训练,对提问的学生作必要的思考解决问题指导,激发学生差异化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明确问题的提法可以有多样化的角度选择作前提。教师通过问题为纽带,将学生从略显枯燥的历史知识中分离出更多性格鲜明、体态饱满的历史人物,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亲近感,无疑学生必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才能不断提升以历史眼光看待历史问题、论证历史论点的个人素质,促进独立思考,推动高效学习。

5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应认真明确教学目标,努力从激发知识好奇、提升问题质量、提高发问表现等方面加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以便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取得更出色的效果,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31).

[2] 佟蕊.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07.

[3] 赵叶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教育,2017(1).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