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

2017-06-15李雪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李雪

摘要:会计信息作为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状态、评价经营业绩、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会计盈余信息又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财务舞弊问题层出不穷,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应计制会计入手,分析了权责发生制与会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只有合理的职业判断下进行的盈余管理活动才能够正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应计制;会计职业判断;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应计制会计

众所周知,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要有一定的會计基础,会计核算基础一般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即“应计制”与 “现金制”)。应计制会计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收到或支出货款,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计入损益表当中,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的收付发生在当期,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现金制则是只要在当期收到款项或者支付费用,即使权利和义务的发生不归属于当期也在当期计入损益表中。所谓应计制会计主要是以权利和责任是否实际发生作为确认和计量的依据,而现金制则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进行会计确认。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采取现金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应计制以外,其他业务均采用现金制的会计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现行的公司会计盈余是在应计制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才产生了企业的会计盈余管理现象。应计制下,会计盈余分为应计和现金流两部分,可能存在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时间同款项收付不一致的情况,如企业当期实现了一项销售活动,已进行收入的确认,但并未实际收到该笔款项,但是应计制会计要求将其作为收入进行报告,便形成当期会计盈余,即从收入中扣减掉成本与费用后的剩余。

二、应计制会计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

上面讲到,在实务中经常会存在会计盈余同现金流不一致的问题,这也是应计制与现金制之间的计量差异造成的,如固定资产按一定的折旧计提方法分期计入费用,而非在购入时将大量的现金支出计入成本,或者企业的销售行为一经确定就全部在当期确认为收入,但实际并未收到全部货款等。我们都知道会计四大基本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假设企业能够持续经营,正是由于会计分期将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等,才有了当期和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否则,若时间足够长,应计制同现金制之间的差异将不复存在。正是由于以会计分期为假设的会计报表呈现的并非无限期间,才有了两者的不一致。

因为存在上述不一致,所以企业就会采用应计、摊销和递延等会计程序来调整盈余和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以期如实报告企业各期间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然而出于业绩考核和避税等目的,应计制也成为许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因为应计制会计中要运用预提、摊销和很多会计职业判断来报告盈余信息,所以让管理层和会计人员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由于应计制下的很多项目涉及到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和预测,而会计估计和现实状况之间难免存在差异,也就产生了盈余质量问题。更多地,管理层会企图操纵应计项目粉饰盈余来达到自身目的。

盈余管理本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在应计制会计下,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合理的职业判断来控制会计盈余信息,将财务报表传达到资本市场,传递公司良好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等吸引投资者,可见,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将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若管理者过度操纵盈余,就会歪曲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盈利能力,引导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引发会计信息质量危机和财务舞弊案件等。

所以,应计制会计和企业盈余管理本就是密切相连的概念,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为应计项目的估计偏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为管理层操纵会计盈余提供了机会,应计制下,合理的职业判断可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过度利用职业判断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应更多的利用合理的职业判断增强会计信息质量,使之更好的为决策服务。如何把握好职业判断的度,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三、结论和建议

应计制会计下衍生了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有多,主观层面如会计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等,客观层面如会计制度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所以要想利用合理的职业判断进行盈余管理,我们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着手为应计制会计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1.加强会计人员道德修养

会计实务中相关业务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在实务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才不会在执业过程中为利益所诱惑,才能在管理层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尽可能保持中立,预防和降低盈余操纵的可能性。

2.巩固会计制度和准则建设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细化会计准则和增强其操作性。对有关会计事项的计量方法和信息披露等提供相应的指南,建立完整有效会计监督体系,针对具体业务发展状况和变化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并根据情况适时制定操作性的指引等,只有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地同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整体职业判断水平。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完善,存在董事会独立性不够、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和企业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更能促进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进行盈余管理。所以需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权力制衡机制,为良好的会计行为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学军,肖华.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准则建设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0,11.

[2]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0(9):31-36.

作者简介:李 雪(199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