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7-06-15吴臻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讨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吴臻

摘要: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它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反映,是事业单位需要重点管理的项目,它体现了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价值,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事业单位能否正确运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对做好非流动资产管理工作甚为重要。

关键词: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核算;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事业单位涉及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和领域,范围广,规模大,属于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起到支持作用,且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统一拨款进行运营管理,因此,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通过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情况,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予以确认非流动资产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应当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二、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新制度理解不透彻,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是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财政改革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取代原“固定基金”及“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习不透彻,解读不准确,仍习惯于原制度下的核算和管理方式,造成对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不准确。

第二,对新制度下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原会计科目长时间在事业单位得到应用,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未能意识到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为了简便处理,时常将对外投资挂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当收回投资后,就对往来科目做相反处理,获得的投资收益以银行存款处理,这样核算省略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价值变动及相关会计处理,无法反映事业单位投资收益的获取情况,显然是不合规的。这也说明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非流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涵不够了解。

三、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内容和方法。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内容和核算方式。准确把握非流动资产基金与原制度中固定基金等的差别,并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固定基金”科目只反映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形成的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反映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形成的基金,涉及范围更广;要重点关注新制度实施后对经济业务处理的特别之处,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要作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理;在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计入投资成本,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在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不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实际处置时,再调整非流动资产基金。只有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出新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核算优势,才能加强非流动资产基金的管理。在对外投资上,要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实行重大项目集体审批机制,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对外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将会计监管落到实处。在在建工程上,要及时监督盘查在建工程和已完工项目,并及时将已完工或已达到竣工结算的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清查,确保账实相符。事业单位通过做好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与管理,不断提高其核算和管理的质量,使其能够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

第二,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非流动基金的审计监管。规范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新制度修订实施的目的,采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意义所在,自觉运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其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更好的适应财政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力度,重点关注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管理好坏,所以,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认真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认真贯彻落实新制度的要求,正确运用和使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以适应财政的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的財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丽,于丽丽.探究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2]安玉红,刘聪玲.论事业单位非流动基金的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3]马淑红,张小玲.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净资产增设科目的核算管理[J].管理观察,2014(16).

作者简介:吴 臻(1982-),女,汉族,湖南株洲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研究。

猜你喜欢

探讨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