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探析
2017-06-15李超
李超
摘要:2014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下文简称《规范》)正式施行。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形成了较大的挑战,目前实际实施效果不如预期。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意义,试图分析现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设计并实施内部控制体系遇到的问题,并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是中央政策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简政放权、反腐倡廉工作的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经济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整合内部资源,规范经济行为,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从而达到防治腐败的目的。在过去,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没有政策性文件的支持,从流程设计到实际实施均不规范。不仅影响了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作用,更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规范》的实施打破了这一僵局,从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模板,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任何组织都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目前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数还基于企业而言,很少涉及到政府部门。与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更多应该关注其对公共服务效果和效率的影响。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目标,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是其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内部控制体系恰好可以完成这一使命。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较好的规范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明确各部门职能和责任权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转起到“润滑”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规范》实施以来,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理论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运行效果距离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针对的是整体资源整合,势必会限制“一把手”的权利,部分单位“一把手”和管理层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第二,与企业财务管理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简单,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了解不深、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运行氛围,其他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二)岗位责任不明确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岗位设置还有待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由于人员短缺或者编制限制,普遍存在兼职情况,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第二,岗位设置不科学,相关性较差的职能设置由一个岗位承担,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第三,部分必要职能缺位,导致监督管理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职能缺失,造成管理效率较低。这些情况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行政管理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不科学
《规范》实施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还处于摸索和调整的状态,缺乏科学的流程设计。在梳理单位经济活动方面,很多单位都略过或直接忽视了这一步骤。事实上,对自身经济活动的整体梳理,可以为科学设计符合自身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体系科学优化,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员努力。首先,是“一把手”和管理层要对内部控制理论有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上行下效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团队意识;其次,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应注重业务水平的提升,将内部控制理论灵活的应用到现有的工作中,强化工作的宽度和深度;第三,各部门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体系,了解必要内部控制理论知识,约束自身的工作内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细化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责任
《规范》中明确了“一把手”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效果全权负责,同时还要兼顾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一把手”应在理解工作职责和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第一,设置科学的岗位分工,尽量避免兼职情况出现。如若因人手短缺或编制限制不得不设置兼职岗位,必须要科学规划岗位职责,合理分配人员布局;第二,细致了解本单位岗位工作职责,借助人事部门的力量,研究岗位职责分工,重新划定岗位设置,提升运行效率;第三,注重风险评估、监督管理的岗位设置,设置风险评估组长和内部监督管理组长等职务,对单位内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规避,并及时监督管理内部控制运行效果,提升管理效率;第四,还应该重视财务部门的牵引作用,通过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财务部门的统筹财力、参谋审查和桥梁纽带作用,实现财务数据真实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优化内控流程,完善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离不开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首先,应对本单位现有的經济活动进行系统的梳理,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资产业务、采购业务和资金业务等方面进行系统整合,并按业务需求重新进行岗位设置;其次,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配备专职的风险评估人员,实时进行风险评估,协助单位规避风险点,并在风险发生后进行及时的风险分解,及时止损;再次,编制内部控制流程图和内部控制章程。根据前两步的结论,优化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现有制度的优化修订,有助于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更贴合单位实际需求,从而优化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运作效果。
四、结语
在新常态下研究内部控制的设计流程,不仅是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要求,更加可以作用于我国新预算法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必将提升其公共服务效率,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弘毅,王宝庆.行政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规范现实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14(9).
[2]梁静.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J].经济视野,2014(5).
作者简介:李 超(1977-),男,湖南邵东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