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旧时京味今时景
2017-06-15张君成
张君成
多年游历在外,叶广芩对于故乡北京有着真挚的感情,她难以忘怀当年的胡同岁月,也忘不了与街坊四邻一起有滋有味的生活。特殊的生活阅历与家族背景,使得她有着不同于其他作家审视北京、抒写北京的视角。很多只属于北京的元素在叶广芩的小说中绝尘而起,串联成鲜活的片段,将一段封印在历史中的往事带到读者面前。追忆,沉迷,惊叹,或许是读者对她作品最好的反应。我们从中能够品读到旧时的京味泛着沉香醇厚,也能体会到现今生活与其对比中的滋味。
家族历史的讲述者
叶广芩的爷爷是慈禧的亲弟弟,显赫的家族背景与先辈们的生活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她作品的文化基调。读叶广芩的作品总是有一种错觉,这里面的故事讲述的似乎就是她的家族兴衰史,读者很容易就把那个串胡同的淘气“丫丫”与童年的叶广芩重合在一起。对此她并不否认,她的家族历史就是她创作的宝库。
“在我记事的时候,这个富裕的家族就已经不存在,然而家族给我的文化财富却让我受用一生。”皇城根下没落的皇族,在历史的旋涡中踟蹰前行,叶广芩作为其中的经历者与见证者,用文字记录着家族的时代变迁。叶广芩觉得生活在这个大家族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样光鲜,以至于她用“疏淡”来形容家族里面的关系,这也不可避免地在她的小说中有所反映。比如《采桑子》中金家的三兄弟,从开始的争吵到互相出卖对方,以至最后悲剧的结尾;再如《状元媒》的大哥,远居台湾的他对于小妹求见冷漠的回应等,这些都让读者唏嘘不已。
疏淡只是家族兴衰风云变幻中一个小小的注脚,风浪过后所沉淀下的才是叶广芩创作的灵感。“这种家庭既给了我规矩、给了我文化,同时也给了我敏感、给了我内敛。”于是她将这些心灵的体验杂糅到她的小说之中,冷静而坚韧的笔触绘出了她的父母和她家人的遭遇、几个家庭成员所构成的时代风云当中令人感叹的生活、世事变迁的坚守和价值情怀等,这些都为她的京味小说涂上了鲜明的底色。
她的作品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叙述视角,尤其在她的家族小说中,她的童年视角或者少儿视角将过去的贵族旗帜变成了一种北京味道。人物的体面与老北京讲究变成一个鲜活的符号,记录着北京旧时的风俗与场景。读者在阅读中拼接着被历史遗忘的碎片不能自拔时,叶广芩突然变换了视角,将故事带回现代,时空的穿梭令人恍惚。家族兴衰、国家的发展再同个人的命运,在各个视角切换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笔下一股灵动京味
叶广芩笔下的文字始终流淌着一股灵动的京味,这种味道说不清,道不明,但是你能明显地感觉到这是属于北京的独有气息。事实上北京文化涉及内容很多,像吃食、起居、礼节、规矩、语言,还有一股子范儿。对于这些内容,她像是带着一身尘埃的讲述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唤起人们曾经的记忆。
她能够如此自然地将京味融入作品,主要反映在她对于语言、饮食、景观地域性的认知上。然而她的讲述框架却又不局限在北京,往年游历的生活给了她更多的感悟,比如她在陕西的经历。1968年叶广芩前往陕西,这是她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户口注销章盖下去的一刹那,我知道我不属于北京,命运的进程演绎了一场撕心裂肺的连根拔起。”这段历程让她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重新去审视自己之前的生活,去衔接故乡的过去和现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北京的文化应该是任何地域都无法替代的,北京的亲情更是让人难以割舍的,这都是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古都的原因,对北京的爱是难以说清的,同时一种责任也重重地压在肩头,这是作家的责任,是赤子对于家乡的责任,这责任直到永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叶广芩的作品中北京有容乃大,能够包容一个家族,也能包容一个小小的个人。她的个人经验转换成集体的记忆,延展出了更广阔的天地,因而她笔下的北京是鲜活而自然的。现在她的作品加入了一些反思,这些反思需要有心的读者慢慢品味。
提醒人们慢下脚步
事实上,叶广芩的小说不仅有对于旧时北京的追忆,也有对现在北京人生活的描写:“北京时刻在变,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城市。传统文化也不是静止的,它是在动态的发展中,環境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行为也在变,我力图将这种传统文化的精彩和对现实文化的关怀呈现出来。”在追忆与时下生活交集之中,她的记录带有一种张力。如《全家福》里主人公的乖巧的孙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或如《状元媒》一个小辈违背祖训,插足别人婚姻。她在塑造人物时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批判角度,而是用冷静的笔触去叙述一个更惊心动魄的转折,读起来十分过瘾。
不过对于这种改变,叶广芩的心中不是没有焦虑,然而她并没有将这种焦虑扩大,而是带着自己的思绪将读者带回到记忆中的北京。旧时与现今的对比则交给了读者,这里面的曲折是非留给他人去评述。
读叶广芩的作品可以告诉你一个人的“体面”,不在于他金钱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她书中很多小人物所闪现的人性光芒令人动容。在高速发展的今日北京,有一丝旧时精气神还在提醒着人们慢下脚步,或许这是叶广芩作品最大的魅力。
(选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