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把人带向远方

2017-06-15张健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带灵魂读书

读书是把人带向远方的过程。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读书当然可以为了眼前和当下,但不能仅为了眼前和当下,而没有“诗和远方”。张越也说:“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读书与后者有关。”

读书为何或者说怎样把人“带向远方”或“放飞灵魂”呢?

第一,读书是求“道”铸魂的过程。道是什么?“道”一个“首”,加一个“走之”,是脑袋或思想的行走,是朝向远方和真理的行走。当我们行走在路上的时候,书就是我们最好的行囊,最棒的“行头”。朱永新教授指出:“阅读是一个民族涵养精神元气的根本所在。这是一种唤醒的力量,唤醒麻木的灵魂;也是一种催生的力量,催生蛰伏的智慧;更是一种支撑的力量,支撑不倒的信仰。”中华民族凭借读书求“道”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核心的文化观、价值观,铸就了自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坚韧的灵魂,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读书是追“远”立根的过程。读书不是汲汲于富贵、耿耿于名利或戚戚于贫贱的过程,它本质上是超越这些“形而下”的羁绊,而力求追远立根,以获得“形而上”的存在的過程。这一过程是艰辛的,往往需要付出毕其一生的努力。康德喜欢读书,固执地在书房里浸泡一辈子,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但他把自己的思想带给了全世界。孔子钻研《周易》,韦编三绝;司马光学习宋朝前史,编纂《资治通鉴》,隐居洛阳独乐园19年;王夫之遍治群典,著作等身,隐居衡阳石船山下,长达32年。这些学者大师都是凭借读书致远的深厚功力,成就了自己伟大的思想,他们的思想是穿越时空、行之久远、立根不朽的。一如葛洪《抱扑子·勖学》中评述:“故能盛德大业,冠于当世;清芳令问,播于罔极也。”

第三,读书是见“贤”思齐的过程。尼采说:“读书,是在别人的知识与心灵中散步。”这个“别人”当然是指那些贤者、先哲、大师、巨匠之类的,是给人类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的人。我们读《论语》,为他那为中华民族文化奠基的仁爱、进德之心所感动、所温暖;我们读《庄子》,逍遥于他的遵道无为、保真洞达的思想天地中,汲取人生的感悟和哲学的智慧;我们读《孟子》,为他的“民贵君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民本思想和浩然之气所震撼、所折服。当我们在书中读出这样的人格、这样的境界、这样的精神,我们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顿生思齐向往之心、崇敬仰慕之意。

第四,读书是创“新”超越的过程。读书之所以能把人、把人类文化带向远方,是因为它是一个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读书决不是拿着张旧船票,登上先人思想的客船,让它载着我们去观赏、转悠。读书是有着传承、创新的责任和担当的,它需要我们凭借自己的思想重新言说而超越旧有的文化建构。否则,高飞的思想风筝将会断线,人类的文化洪钟就将停摆。所以创新超越的读书,一定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的“四为”宏愿和理想,让读书引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走上抵达心灵远方的追梦之路。

(张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级教授、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人带灵魂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灵魂树 等
我们一起读书吧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