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主城区排水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6-15王云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排水系统

王云波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075

摘 要:沈阳作为一个北方城市降雨相对集中,由于排水设施标准低、排水体制不合理、排水设施管理养护不到位等原因经常出现严重内涝。该文主要介绍了沈阳市主城区排水系统的基本情况,分别从城市排水规划、排水管理体制、排水设施养护以及城市排水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排水系统 污水系统 雨水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075-03

沈阳是降雨分布时间极为不均衡的北方城市,降雨相对集中,且多为短历时高强度暴雨,由于排水设施标准低、排水体制不合理、排水设施管理养护不到位等原因,夏季经常出现较为严重的内涝现象。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汛期300 mm以上的积水区域达到100余处,严重威胁城市的运行安全,给市民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解决城市排水防涝问题迫在眉睫。

1 沈阳市主城区排水系统的基本情况

沈阳市现代意义的排水设施始建于1903年,城市排水设施经过不断地投资建设和改造,排水管渠和泵站均具有较大的规模和数量。排水设施按产权划分可分为市、区两级管理。截至2016年底,主城区内排水管渠总长3 688 km,其中市管排水管渠463 km,区管排水管渠3 225 km,最大管径3.5 m,现有排水泵站95座,其中市管泵站50座。

浑北主城区共分为5个污水系统,分别是北部系统汇水面积约为121 km2,主要汇入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40万吨/日;仙女河系统汇水面积约为33 km2,主要汇入仙女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42万吨/日;南部系统汇水面积约为77 km2,主要汇入南部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64万吨/日;西部系统汇水面积约为45 km2,主要汇入西部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8万吨/日;东部系统汇水面积约为22 km2,主要汇入满堂河和河口湿地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5万吨/日,合计污水量约159万吨/日,处理后分别排入浑河、新开河、细河、辉山明渠和满堂河;浑南主城区共分为6个排水分区,污水主要排入夹河污水厂、产业区污水厂;浑南新城,分为2个排水分区,污水分别排入白塔堡污水厂和桃仙污水厂。

浑北主城区共分为5个雨水系统,7个大的汇水分区。雨水经泵站提升或自流方式排入浑河、新開河、细河,部分雨水系统不完善地区散排至周边水体;浑南主城共分为9个雨水分区,雨水排入浑河;浑南新城区分为2个雨水分区,雨水分别排入白塔堡河和沈抚灌渠。

浑河以北三环以内336 km2,浑北主城现状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地区93 km2占28%,分流不彻底地区162 km2占48%,分流地区43 km2占13%,散排地区38 km2占11%。浑南主城和浑南新城现状排水体制为分流制地区,还有部分边缘地区和城市绿地由于缺少排水设施处于散排状态地区。

2 存在的问题

该市中心城区排水管渠的建设标准目前普遍采用的设计重现期为0.33~0.5年,明显低于国家现行的设计标准的3~5年。经过多年来的防汛工作统计,该市中心城区大部实际的排水能力均小于15 mm/h,仅能达到该市防汛的三级预警标准(指灾害性天气预报中雨,24 h降雨10~25 mm,浑河流量1 000 m3/s以上,2 500 m3/s以下),大到暴雨时给该市城市防汛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2016年7月21日和25日两场大雨,全市主要交通节点公铁桥和立交桥区域,积水平均都在1.5 m左右,有些地区甚至超过2 m,造成道路交通瘫痪,严重影响了该市的交通出行状况。

据了解,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哈尔滨、长春等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排水体制与该市大体相同,均为截流式合流制,新建区域的排水体制为分流制,原有排水管渠的建设标准也相对较低,设计重现期同样为0.33~0.5年,为提高抗洪排涝能力,近几年各城市均加大了排水工程的建设力度,明显提高了排水管渠的建设标准,设计重现期采用1~5年,雨水排放能力远高于该市目前的排水状况。

通过归纳分析,排水系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在规划设计方面,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太低。该市排水管道网的设计重新期平均为0.33~0.5年,明显低于国家现行的设计标准的3~5年,主要原因是该市老旧地下管网比例较高,原有排水管渠建设标准低,泄水能力明显不足;雨污混流分流不彻底地区雨污水管道混接错接现象严重,污染城市水系;汇水面积扩大,硬覆盖增加,径流系数由0.5提高至0.6~0.7,单位地表面积雨水径流量增加20%以上;地面雨水收集设施位置和数量不合理,地势低洼处易形成积水;排水出口河道断面较小,例如:细河、新开河等都存在排水出口断面不足,汛期高水位时造成管道内的水无法排出,造成市内积水;缺少强排泵站,汛期无法强排造成市内内涝严重;大量的铁路地道桥和立交桥等低洼地带设计重现期标准低,汛期积水严重。

(2)在管理方面,该市中心城区污雨水合流区域占28%,分流不彻底区域占48%,混接严重,汛期雨水管渠混入大量污水,对流经的河道均由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主要是由于全市排水管理和建设审批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缺少监督机制,各区的排水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存在相互掣肘的情况,思想不统一,因此,雨污分流工作很难实施;缺乏精细化管理,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常常因为管理不到位对地下排水管线破坏严重,或者在施工时没有按照设计图纸实施,存在大量断头、缩管径、倒虹、混接管道等情况。

(3)在养护方面,排水设施养护力量薄弱,机械化程度低,清扫不到位,淤堵严重,影响排水能力;政府监管不到位,养护效率低下,受体制制约无法引入市场化竞争。

(4)在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3 对策与建议

3.1 运行管理方面

(1)制定符合沈阳实际的城乡排水管理条例,做到城市排水管理有法可依,在执法时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理顺排水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议整合有关部门职能、确定全市唯一的排水管理部门,进一步理顺管理、建设机制,彻底解决疏通、维护管理协调难以及部分管网建而不管的问题。

(3)完善养护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现有管渠排水能力。按照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规范开展排水管网和泵站设备维护工作,加强排水管网疏通清掏,确保设施稳定运行、管网通畅无阻;规范排水防涝项目建管交接工作,加强管养维护机制,制定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检查督导,保证管养标准和质量。

(4)提高排水养护机械化水平。采购先进设备,提高管道养护清扫效率,进而提高管道的排水能力,同时,加强对管道通沟污泥的现场处理处置,配备抢险排涝设备,提升抢险应急能力。

(5)对现有养护机制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目前该市冬季清雪和市政道路的清扫实现了市场化,市政管道、河道运河的养护等建议进一步放开,进行市场化的探索。

(6)出台与新方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为改革后的新机制保驾护航。

(7)推进雨污混接排查和分析工作。采用“逐街逐路逐井”的方式进行调查,按系统和区域分析不同的混接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

(8)推进排水信息化建设。实现排水系统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建成国内领先的特色“智能排水”综合体系。

3.2 在规划设计方面

(1)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出发制定城市的排水管网规划,要合理解决规划期限、设计规模、功能分区等问题,使城市的排水网规划与整个城市的规划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城市排水管网的投资费用和后期的维护费用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建设应充分考虑管网的维护成本。

(3)加强源头雨水控制,按海绵城市要求建设居住小区、道路广场等,减轻市政管网排水压力,建议建立健全海绵城市规划审批、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档案备案、维护管理、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

(4)实施管网改造,按照雨污分流,摘除混接污水,消除污水直排水体,提高雨水管网设计、建设标准。

(5)拓宽末端水系出口,提高新开河、细河等出口水系过水能力,提高水系排洪防涝能力。

3.3 工程建设方面

着眼于解决水体污染和城市内涝两大顽疾,综合采用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改造、低影响开发等措施,以系统工程和试点工程作为主要建设方向,全过程、多角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4 结论

(1)恢复和保护城市生态本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全面恢复和保护生态本底,以现状及规划城市“山、水、林、田、湖”为重点生态修复与保护对象,城市水系和绿地面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只增不减。

(2)按照海綿城市建设理念,源头上构建绿色雨水设施,就地消纳部分雨水,减少初期雨水径流污染。

(3)细化雨水分区,提高设计标准,完善常规雨水管网和泵站,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4)新建深层调蓄隧道及排涝泵站,与河湖水系共同构建排水防涝系统,确保洪水行泄通道畅通。

参考文献

[1] 康丹.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4,30(20):51-53.

[2] 王钰,唐洪亚.“海绵校园”排水系统问题分析与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北校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23(2):242-243.

[3] 齐兵.对廊坊市2012年“7·21”暴雨的反思[J].中国水利,2013(3):95-96.

猜你喜欢

排水系统
海口市滨海大道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缺陷的防治管理
关于绿色雨水排水系统的研究进展
完善控制回路 提高渗漏排水系统的可靠性
改造离心泵实验装置 提高实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