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德育方针 创新德育理念
2017-06-15沈雁南
沈雁南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努力贯彻党的教育理念,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制约,德育目标不够细化,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都不完善,学生实践能力薄弱。面对时代发展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顺势而为,努力构建符合学生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的德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德育工作 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精神、核心价值四个方向。我认为一点四面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点,四面是在一点的统领下发散出去的四个方面。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切实贯彻落实一点四面的要求,是一个难题,特别是立德树人这一点,应当如何体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如何对它进行评价?这些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行课程标准提出,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但思想政治素质这种思想领域的主观的东西,究竟怎么去考评才全面和科学,现在还没有答案。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主要就是通过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进行评价,这种考评方式过于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看不出学生德育素养的高低。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科学的评价观不应以知识积累和考试成绩为单一的标准,而应当综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奉献精神、生活表现等方面,构建全面、有效的评价体系,还要在学生评优和高考录取等方面的考量当中占合理的比重,否则,立德树人就是一句空话。如何立德树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定位,细化德育方面的培养目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堅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高中生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的教育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各模块的教学当中,但就目前来看,德育方面的培养目标还不够细化,受传统教育方式和考评模式的束缚,学校教育的功利色彩浓厚,德育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苍白无力,没有实效。德育目标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二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三是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四是道德传统及民族文化。
2增加课程弹性,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
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当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具备选择性、多样性,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选修课程和学习方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尊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高。选修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长远的影响。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长期以来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不无关系。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职业规划的启蒙阶段,学生个体差异日趋明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拘一格,所以,对学生过分刻板统一的要求已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增加课程弹性,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是历史的必然。选修课程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为学生搭建了锻炼能力、体验成功的平台。在选修课上,学生不仅能够完善知识架构,而且可以提升学科素养。
3注重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
毛泽东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很多学校用班会、晨会、体育活动课和校传统活动等来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正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在活动课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与春游、艺术节、运动会、社团活动等又有所区别。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种“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提高他们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既能巩固学生的学科素养,又能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达成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除上述几个方面以外,我认为还要统一并完善学分认定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构建科学和全面的评价体系,客观的记录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现状,更要关注其发展的过程,注意提高考试评价制度与课程方案匹配的程度,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还要为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挖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方方面面的潜力,形成合力,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共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道德高尚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 李春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新理念[M]. 教育出版社,2005.
[2] 宋蔚.传统与改革继承与创新——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