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
2017-06-15丁广华
丁广华
【摘要】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抵御财务风险。本文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是不以赢利为目的有经济活动的非赢利组织,关注的是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实现。财政部于2013年2月制定下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了在单位内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类型、评价与监督等做出了规定,对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控系统,保证单位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披露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构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机构编制等原因,致使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办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没有很好的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制约,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二)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仅限于单纯的会计核算业务,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知悉程度不高,甚至只是被动执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与监督。
(三)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有预算,但预算刚性不够,预算调整追加比较频繁,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现象。
(五)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事业单位对经费的支出,特别是办公费、招待费、会议费、水电费等,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主要是单位防控意识不高、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防控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员工缺少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到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基础性工作落实不到位、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不高、监督和控制手段比较欠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且成效低下等问题,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结果。虽然《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或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位会计预算约束力不够,二是单位资产实物和会计账务记录信息存在误差。事业单位年度预算尤其是公务费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和细化,且变动较为频繁,导致预算机制难以正常运转。
(四)内部审计监管体系不到位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体现在审计监督职能的弱化对财会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负面影响,不少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支出的审批和报销程序监管不严,内部管理组织构架权责也不清晰,造成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行政开支过大等现象,造成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
三、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刚性预算的执行。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适时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3.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也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
4.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5.根据事业单位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三)监督核查体系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审核批准环节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要求各部门、各岗位按照批准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理性、是否预算内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進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做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四)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必须要制定一个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工作有条不紊、有章可循。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把握住三个原则:一是注重会计程序的制约,二是注重岗位责任的牵制、细化和明确,三是以预防控制为主,从根本上避免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失效。
(五)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一是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且相互制衡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二是制定严格的内部核算和监管机制;三是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
(六)完善内部审计监管体系
内部监督工作主要可以分为预算监督和执行监督两部分。在预算的编制中,事业单位应该做到依法编制,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管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执行环节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的完整性和违章必究的权威性。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也是保障事业单位高效、稳定运转的必要前提。事业单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监管体系,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曲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3,(31)
[2]金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