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分析
2017-06-15李魁
李魁
摘 要 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水平。因此,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文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整合的方法途径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1.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个人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影响和规范的一种教育,注重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让学生在实践和学习中能够自我理解、自我思考、自我感悟,形成对世界和生命正确的理解和感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套稳定的正确的价值体系,并且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意识,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举止,能够让自己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同时遇到心理问题也能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遇到心理问题时,也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解决和化解。
1.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通过上思想政治课来进行的,主要讲解毛概、思修等内容,偏重于内容传授点形式,让学生获取这些书本理论知识,并教育学生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思想以及行为。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以及心理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思考、去感悟,通过自己的心理体会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个不足,让学生能够切身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途径
2.1教育观念的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都是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思想的教育。心理和思想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都是以人脑为载体、以现实物质为内容,在实践当中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品格,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是培养学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构建完整良好的价值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有健康的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有时也需要从心理方向寻求一个突破口。因此,要在教育观念上进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只是侧重方向和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
2.2教育原则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保密原则和换位思考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公开原则和价值导向原则。虽然这两种教育的原则都不同,但是这两种教育都是注重学生的实践、互动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实践能力、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是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互动交流中、思考探讨中能够自我理解、自我感悟、自我体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遵循换位思考的原则、移情原则,在心理教育中也要遵循价值引导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整合教育原则,要以德育人、以心育人。
2.3教育方法的整合
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经历、知识、能力等不同特征来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心理素质等不同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得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学生的心理感悟,同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可以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普及性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结语
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原则、教育方法上进行融合整合,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刚.坚持立德树人 注重提升质量 扎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
[2] 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 徐辉,杨眉.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