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与股价相关性文献综述
2017-06-15李诗文
李诗文
【摘要】股票价格及其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最直接及频繁使用的就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而高速发展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不断增强,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渐渐被人们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公允价值对股票价格波动具有非常现实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公允价值;股价;相关性
1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发展
1.1初步认识阶段
1991年至2000年是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初步认识阶段。实际上,一直到1996年5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中才首次出现了公允价值的提法,而且这一提法并不是出现在财务会计领域。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财政部也开始意识到会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公允价值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1.2进一步尝试阶段
2001至2006年是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进一步尝试阶段。2001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了三项准则(投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比之前更加强调了谨慎性而改按账面价值入账,明确的回避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这一修订并不意味着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止步,财政部对公允价值的探索仍在持续进行中。
1.3大力推广阶段
2007年至今是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大力推广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多种金融工具,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该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方面。
2 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与股价相关性研究成果
2.1国外研究情况
Barth(1994)以1971-1990年间美国银行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估价模型和收益模型这两种模型发现,投资性债券的公允价值估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能够提供更显著的解释能力。在公允价值基础上,历史成本并没有提供显著的增量解释能力。
Mengle(1998)通过研究指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价值会计由于具有可以全部确认金融资产与负债,以及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破产标准和监管体制可以减少管理层操纵利润的负面影响等优势。进而论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价值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的必要性。
Khurana et al(2003)选取1995年—1998年的美国银行作为研究样本来检验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信息与股票价值的关联度如何,结果发现,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严格的区别。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公允价值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
邓传洲2005年在对我国B股上市公司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误差,但通过我国B股市场的实证检验表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显著提高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的公允价值调整并没有显示出价值相关性,而投资持有利得(或损失)具有较弱的增量解释能力,并将存在差异的原因归结为:我国投资者对盈余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对账面净值的关注程度。
张烨和胡倩2007年选取中国概念的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他们发现无论是资产的期末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对公司股票价格和市场收益率都有显著的增量解释力。
曹步格2011年选取以2007—2010年沪深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幅度与股价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
3 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与股价相关性文献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运用是从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开始的,进而导致资本市场上的数据量从时间和总量上的均显不足。另外,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也相对较晚,股票市场仍然不完善。
国内研究大多不深入考虑我国资本主义市场与国外的差别,仅仅只是借鉴外国的观点并稍加改变就直接应用,缺少清晰而系统的理论思路,没有结合我国的特点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研究,系统性不强。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发现,国外公允价值计量对股价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之上采用模拟或最优化模型的方法来分析的,且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别做了实证研究,但较少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样本进行分析,而我国学者对公允价值计量对股价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其中也包括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研究,但较少有针对金融类上市公司中的行业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arth,M.E.Fair Value Accounting: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69)
[2]Barth M E,W H Beaver,W R Landsman.Relative valuation roles of equity book value and net income as a function of financial health[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8
[3]Khurana I.K.,Kim M.S.Relative Value Relevance of Historical Cost vs.Fair Value:Evidence from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3
[4]鄧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 股公司的证据.会计研究,2005
[5]张烨,胡倩.资产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及其计量—来自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7
[6]曹步格.公允价值变动的资本市场表现—基于深沪 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