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讨论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运用

2017-06-15黄森曼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概论研讨研学

【摘 要】本文从政策依据、理论基础、现实分析等方面分析“研学讨论法”的实施背景,提出为提高概论课的有效性,把“研学讨论法”运用到“概论课”的教学中,认为实施“研学讨论法”要把握“连点成面”的系统构建,即要把前期思考、实施过程和关键环节各环节点都要认真考虑和实施,才能全面提升“概论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研学讨论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52-02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本。“研学讨论法”是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的教学改革成果,坚持主体—主导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想,勇敢说,使学生从简单思考、被动接受观点,到自觉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一、“研学讨论法”的实施背景

(一)政策依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强调:“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专题教学,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和辩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进一步指出:“推行中班教学,倡导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包括学生主体教育论、教育实践理论等。

1.学生主体教育论。学生主体教育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对人的理论分析。人的主体和主体性的发挥,是实现自由人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代替那些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学生主体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地位,认识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主体教育论研究的主旨在于,寻求一种立足于时代特点和我国社会走向的以有效地实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教育学理论。”

2.教育实践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认识主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创造者,是实践活动的载体和承担者,而实践的客体也不简单的只是外在物体,而是主体的生活世界、意义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从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实践体系。

(三)现实分析。“概论课”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自身的思政理论基础较弱,自主学习性较差,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概论课”兴趣不足甚至缺失,尤其是对理科生来说,这种现象更加普遍。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不积极、不主动,学生的这一行为又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理想,形成恶性循环。

2.学习行为方面。高出勤率的行为并不能对应课堂的高效率。有些学生来到教室不认真听课,甚至不听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行为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些学生认为是一种惩罚的方式。

二、“研学讨论法”在“概论课”中的运用

“研学讨论法”运用于“概论课”的教学中,要把握“连点成面”的系统构建,即要把前期思考、实施过程和关键环节各环节点都要认真考虑和实施,才能全面提升“概论课”的有效性。

(一)前期思考。具体如下:

1.角色定位。研学讨论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应该是研学讨论的整体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就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享受到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权。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识到研学讨论并不只是完成任务,而是自己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研学讨论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不能过于随意,教师也不能坐而不问。

2.问题意识。研学讨论的基础是问题。教师在设置研学讨论的问题时,要从教材体系出发又不局限于教材体系,还要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把课堂的知識进行延伸。所以,在讲授每一专题内容时,都需要教师先进行大量的思考。比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时,让学生思考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外交思想等,每一个小组思考一种思想内涵,并能阐述这些思想对今天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长征胜利80周年,让学生思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长征精神对我的影响”。

总之,在前期的思考中,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比如理论水平、对社会时政热点的关注、组织协调能力等。

(二)实施过程。“研学讨论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分组。分组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的时候就要做好这个工作。每个行政班以学号顺序分组,每组5-6人,每个小组设小组长1人,小组长负责管理、分工和协调本小组的研讨工作。要求是小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查找资料、讨论,完成好每次研学讨论的内容。

2.出题。教师在每周第一次课结束时,即布置2-3道研学讨论题,交给学生自由选择。研学讨论题必须与当次“概论课”的专题教学内容有相当的关联性,具有研讨的意义和研讨的空间。

3.学生准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组长领导,团队研学,围绕1个问题展开研究。由组长安排1-2人代表本组发言。

4.研学讨论。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研学讨论。每个行政班落实1名召集人,负责组织每周的研学讨论和成绩统计。每组发言人可以制作PPT展示,也可只做口头发言。每个小组发言时间限定为5-8分钟。

5.成绩评定。每次研学讨论结束后,每个行政班全体学生以具名方式当场为每个小组打分。召集人将“评分表”回收后,计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分,上交任课教师。每个小组的得分即为该小组全体成员的得分。研学讨论的成绩纳入学生的期末成绩的考评中。

6.教师点评。每次研学讨论结束后,教师集合两个班的学生,对本次研学讨论进行即時点评。

(三)关键环节。关键环节是“研学讨论法”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成功与否的重要节点。主要是“一前一后”两个环节。一前是指研学讨论实施前的出题工作,一后是指研学讨论结束后的点评工作。

1.出题。教师出题要把握三个度:适度、热度、关联度。适度就是在出题的时候,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能够让学生有研讨的空间,才能既有思想性又有理论性。热度就是要强调研讨的题目和当今社会的热点相结合,才能调动学生研讨的积极性。关联度是指研学讨论题必须与当次专题教学内容有相当的关联性,才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

2.点评。教师的即时点评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研讨主题的正确内涵,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纠正错误的思维形式;有助于学生对研学讨论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提高研学讨论的热情和水平;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教师点评时,首先,应该以鼓励学生为主,发现学生研讨中的发光点。其次,在肯定的同时,要适当地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做到“由内而外”。外是指要从学生的仪态、语速等方面进行点评;内是指学生研讨内容是否紧扣主题,逻辑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联系实际等。最后,教师要进行升华。针对学生的研学讨论,教师要能够做到由表及里。学生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比较浅显,因此,教师要针对内容进行点拨,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成效

(一)转变了教学模式。“概论课”的教学要讲授理论性的内容,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虽然有时候教师为了和学生互动,也会进行课堂提问,但是课堂提问反而让学生不知所措。“研学讨论法”在“概论课”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二)扩展了教学内容。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在课堂授课中讲授重点内容,“概论课”中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容还有很多,必须让学生自主去发掘和学习。研学讨论能实现这一目的。学生根据研学讨论的题目自己去查找资料和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教学的内容实际上又得到了扩展。

(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概论课”要求学生在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上下功夫,尤其要深刻理解贯穿于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和灵魂,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系统和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在“研学讨论法”的实施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才能指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专业理论上要下功夫,还要求能够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这就为教师在科研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科研能力的提升又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研学讨论法”在“概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形式需要完善。研学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进行点评,但是点评之后各小组并没有进行总结。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研讨之后,根据教师的点评和自我的反思,自己做一份简单明了的总结报告。第二,小组角色需定位精细。在研学讨论过程中,会出现有些学生不参与,工作总是丢给其他学生,因此,在小组分工中,应该明确每一次研学讨论的主讲人、撰稿人、PPT制作者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作用,达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2]王道俊,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委托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学讨论法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实践”(XY2016WG001)

【作者简介】黄森曼,女,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概论课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概论研讨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