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研究

2017-06-15王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高等教育大学生

王丹

摘 要 本文借鉴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管理理论,并结合实践管理辅导工作实践,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视角,探讨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识别与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有效的丰富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学生工作思路与方法,对相关的学生工作管理者提供一定的视角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 高等教育 识别与干预 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根据相关心理学与教育理论,首先,大学生在空间上真正离开了父母的照顾,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生活、学习、人际和工作等不同的人生课题,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其次,随着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通过网络、现实的诸种路径与社会的接触面不断扩大,与社会交往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整合也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这个过程直接会影响大学生对生活、学习、工作等不同领域的平衡与追求,势必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压力。第三,随着当代中国家庭的多样化发展特点,家长不知不觉地将家庭压力转移到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身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压迫感,甚至无助、无能感。有的家长或者在物质上、或者在精神上,或者二者俱全,对大学生过度投资、过高期望,让大学生几近窒息;有的家长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如缺乏资源、工作性质限制等客观现实原因,让学生感到自己被过分忽视、过度冷落,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压力感倍增。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测量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心理危机成为专门的研究课题以来,对心理危机的结构与测量始终是研究者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心理危机的结构与测量仍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心理危机概念起源于发展心理学中的特殊心理发展现象,另一方面,心理危机的确是一个多维度、复杂的结构。再有,由于心理危机理论模型的多样化导致研究者编制测量工具的理论依据不同,从而出现测量取向的差异较大。早期研究者持“或有或无”的二元论观点,将心理危机看作二元变量,典型的有结果说和特质说为代表,简单地以是否适应或具备某些特质为判断心理危机的标准,似乎将心理危机视为精英者特有的,普通人对心理危机望尘莫及,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心理危机的正确认识和心理危机研究的发展。心理危机的层次模型提出后,试图将心理危机看作是一个连续性变量,又将心理危机引入“低门槛”亲民现象的另外一个极端,即将以暴力等消极适应亦视为心理危机,将其定义为低水平、低层次的心理危机,这种取向可能会误导人们对心理危机的核心内涵的准确把握,否定了心理危機的研究和测量意义。

本文研究以过程理论模型为依据,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假设每个人都可以发展心理危机,无论是经历重大生活事件还是遭受日常烦心事困扰的人们,在个人的内部保护性因素和外部保护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经历由最初的消极适应逐步发展成积极适应的一种心理发展现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至下而上地形成问卷条目,并且在初测问卷中尽可能多地保留条目,最终得到大学生心理危机问卷包括五个维度,分别为积极未来取向、父母理解支持、积极认知、思考总结和社会支持,印证了过程性测量取向的理论假设,较好了诠释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性特点。其中,积极未来取向与思考总结是已有心理危机问卷中未曾出现的新结构,揭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结构的独特性,具有一定的新意,也支持了编制大学生心理危机问卷的必要性。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心理危机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人们提升心理危机,增强人们的抗压力能力,帮助人们健康幸福地生活。已有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主要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危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获得提升。然而,已有研究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效果进行追踪研究的较少。此外,干预方法比较单一,不同研究者干预计划的不同,其干预效果亦无法比较。本研究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发展过程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发展可能存在的积极认知机制的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选取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制定切合大学生心理危机发展过程特点的干预方案。首先通过个案干预研究,发现通过个别心理咨询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而且跟踪3个月的效果保持较好,对于干预效果的考察不仅通过量表评分,还结合访谈法收集干预对象本人及其重要他人的反馈,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果的方法考察干预效果,增加了效果评估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再尝试探查单纯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干预方法这两种不同的干预手段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二者都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联合式干预效果保持更好。干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要改变大学生压力大和抗压能力差的双重现实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一方面可以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课堂教育,但课堂教育可以尝试分类进行,做到有针对性地帮助经历不同压力事件的大学生,这样效果更佳;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心理教育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联合干预方式,这样可以在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有限的前提下,更大限度地帮助和指导更多的大学生发展心理危机,为降低校园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章周炎,汪丽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J].当代青年研究,2012(07).

[2] 杨洪玲.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及干预机制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0).

[3] 汪明春.高等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实践探析[J].成人教育,2007(12).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高等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