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穆勒功利主义视角下的幸福观

2017-06-15封佳成李欣

现代交际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幸福

封佳成 李欣

摘要:“幸福”是西方伦理学一个重要的范畴,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许多哲人对什么是幸福进行了探讨。穆勒在《功利主义》中谈到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同时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就是“最大幸福原理”作为功利主义的道德基础,从而为他的“幸福观”定下了基调。他从三个层次阐述了他的幸福观:第一,功利主义的价值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第二,幸福是具有现实性的;第三,追求幸福的整体性。对穆勒幸福观的探讨可以发现穆勒功利主义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功利主义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幸福

中图分类号:B8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47-02

一、穆勒对“幸福”的界定

穆勒把幸福等同于快乐,仿佛除了快乐以外人们别无其他更加高尚的目标可以追求,容易被一些人称为“猪一样的学说”,然而这是极大的误解。因为穆勒所说的快乐更大程度上是指理智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感的快乐,而不仅仅是感官的快乐。并且穆勒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智更加健全,外在的社会制度更好,那么一个人不会认为单纯的感官的快乐会比高级感官所感受到的快乐也就是心灵的快乐更纯粹。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是个人感受、精神修养和完美社会制度的统一。

穆勒认为,某些种类的快乐比其他种类的快乐更加值得欲求,更有价值。在评估快乐的价值的时候,快乐也有质量和数量的差别,如果要比较两种快乐哪一种更加值得追求,在一个人两种快乐都体验到的情况下,如果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一种,那么这种快乐就是值得欲求的。在这里,穆勒对选择的主体是做了假设的,这个人有着感受高级官能并且能够感受高级的快乐的能力。我们会提出疑问,难道单纯的感官快乐就不是幸福么?幸福是一種非常主观的感受,康德说过谁也别想告诉我什么是幸福或者快乐,因为对于一个人所感受到的快乐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完全一样,有时情况甚至相反。古希腊有一位哲人说过幸福就是各种生活条件的有力保障,这种保障就是单纯的感官快乐、感官享受。很显然,穆勒是从“心灵高贵者”的自身角度出发去揣度每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也有可能是从一个最完善的人和最完善的社会制度出发。在穆勒看来,一个聪明人不会让自己成为傻瓜,受过教育的人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无知的人,有良心情感的人不会成为无情无义的人。人和动物是不一样的,一个完善的人要得到幸福需要更多的东西,即使他要付出更大的牺牲和代价,忍受更多的苦难,他也会选择做一个真正的人,进入到一个切切实实的人的生存当中去。一个具有高级官能的存在物对自己得到的幸福总是不满意的,就是因为不满,他才追求更加完满的幸福。但是具有了高级官能就一定会选择更高级的快乐吗?穆勒的说法是不一定。享受高尚情感的能力对于人来说是非常脆弱的,这种能力容易受各种不良的环境所影响,如果一个人长期不使用这种能力,它是会丧失的。

在阐明何种快乐才能够称得上幸福之后,需要对幸福本身有一个界定。穆勒功利主义的重要标准不是行为者本身幸福的最大化,而是全体人员幸福的最大化。全体人员的幸福最大化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尽可能地享受快乐和免除痛苦,并且在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上尽可能多地享受快乐,其他的东西只不过是达到幸福的手段或者方法。

二、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原则

反对功利主义的人认为功利主义排斥除了幸福以外的所有东西。然而这是对穆勒的极大误解。幸福并不是因为仅仅追求幸福本身,因为幸福并不是自在自为的东西,它也依赖外在的条件,比如说金钱、名声。穆勒分析了金钱、名声和幸福之间的关系。金钱、名声为幸福提供了外在的保障,是实现幸福的有利条件。然而金钱、名声本身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在于幸福。对幸福的追求和金钱、名声也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金钱、名声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他人的幸福,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即使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也是为了全体的人的幸福。

三、幸福的现实性意义

穆勒的反对者有一种说法质疑幸福本身是不可能的,人类有什么理由收获幸福?不承认幸福的现实意义,人类追求的所谓幸福和人类合理的目的本身并没有如此紧密的关系;有的人还认为,人的幸福和生活本身不是必然性的关系,恰恰相反人需要忍受暂时的痛苦,以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以前,人的生存权都受到许多人的质疑。面对质疑,穆勒认为功利不仅是追求幸福,还是防止与缓和不幸。穆勒认为幸福的丧失是心甘情愿的放弃的,为了其他人幸福,放弃本人的幸福,成全其他人的幸福。幸福的依赖性不单单是个人的感受,还要考虑社会因素。穆勒所说的幸福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包括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穆勒反对把幸福定义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兴高采烈,事实上,幸福是一种周期性的、短暂的、间歇性的状态,如果一个人整体在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这不是幸福,而是一种精神错乱和癫狂。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去追求我们能力之外的东西,因为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往往有可能得不到而影响了我们对幸福的信心。当然除了这些条件,还有教育、社会制度对幸福本身也会造成损害。在以上的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人是可以得到幸福的。其次,穆勒认为幸福所能给予人的优点多于缺点,因为假如我们对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不奢求,我们当然可以满足自己幸福的需求。

四、幸福与道德

穆勒预见到了人类没有美德会造成人类的灾难,这是有道理的。穆勒基于个人幸福来思考道德原则。判断行为道德与否不是看“行为者自身的最大幸福,而是最大量之一般人幸福”。功用主义的道德观承认每个人都有为别人牺牲的能力,这与别人承不承认牺牲是福利并没有关系。穆勒的意图是不难理解的,他是要人们去关心他人的福利。穆勒坚持世界的善是由个人的善组成的,社会的幸福自然也是由个人的幸福合成的。这种社会利益合成说与他的最大幸福主义是统一的。根据他的道德判断标准,是谁产生了更大的幸福总数,他的行为就更加道德。这个最大幸福原则的使用原则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首先,我们已经指出,幸福是一种主观,不稳定,难以捉摸的感觉,它不像物理实体可以通过数量和质量进行比较,而很难想象穆勒根据这个变量的大小、主观事物来判断行为的道德。虽然我们可以确定参与这个行为的人数,但我们不知道每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幸福或质量。在理论的后果的道德判断中,穆勒只注意到行为本身的后果,而忽视了行为的动机。他的行为与行为者的性格、行为的后果以及动机分离的做法与道德生活的实践不符。在我们的道德生活中,动机和后果难以分离,一个人内在品格更为重要,但不妨碍我们重视行为的后果。穆勒的后果论将导致评判许多人的不道德。但事实是,行为与行为者是不可分割的,道德的要求并不是對物的要求,而主要是对人的要求。 穆勒的后果论割裂了人的行为和人本身,我们更愿意注重人本身,而不是后果。一些人品格高尚但是由于过失造成了一些错误,可以减轻对他的惩罚。品德是难以测量的,但是品德本身是值得赞美的。我们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在人和人之间搭起美德的桥梁,社会外部因素会变得更加和谐。而这正是我们在思考道德本身时所要注意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善,拥有美德是快乐的,拥有美德的人更容易获得心灵的满足,同时拥有美德之人对于自我言行的约束也使得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免受法律和道德的制裁所带来的痛苦。穆勒最看重的就是美德,它作为获得幸福的最重要、最可靠的因素,是我们应该积极地不断地争取的。

四、穆勒幸福观的局限性

对穆勒的幸福观进行反思,我们能够看到其幸福观的理论缺陷和局限性。“最大多数人最大的幸福”作为判断道德的最终标准并不完全符合逻辑,因为“最大多数”和“最大的幸福”不是统一的。“人数最多”的解释有两个方面:当人们的利益不冲突时,不应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如果冲突的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应服从多数人的利益。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最大的幸福”,当行为有益和无害的时候,应尽可能增加利益的总和;行为利益共存,应尽量增加利益,确保利益大于损失,从而使总幸福最大。当深入分析两者结合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矛盾逻辑的紧张状态。作为社会各界的成员,每个人的幸福和利益都不被侵犯。只有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才能在理论和逻辑层面上成为“最大利益”,只有所有成员的共同幸福才能成为“最大的幸福”。用“总共幸福”衡量社会的整体幸福是不正确的。穆勒否认少数人的人权,这是他的一个理论漏洞。第二,人性观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观,从而架构出不同的道德理论体系。

我们可以发现穆勒的功利主义有某种简单化的趋向,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把人的目的简单化为幸福,容易使人沉溺在幸福享乐本身,而且只注重个人行为的结果,容易错误地判断一个人的道德。现代社会高度功利化,经济快速发展,功利主义会给人幻觉,变成只注重个人的幸福,忽视了其他人的利益和幸福,造成社会道德滑坡以及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唐侠.功利主义视阈下穆勒幸福思想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90-91.

[2]唐勇.穆勒《功利主义》中的幸福论及其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4):398.

[3]秦建. 穆勒功利主义幸福观研究[D].燕山大学,2014.

[4]李苏琳. 穆勒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J]. 现代交际,2011(10):70+69.

[5]和敬韡.从《功利主义》看穆勒之幸福论[J].西安社会科学,2011(2):13-14+26.

[6]陈琴玲.穆勒的功利主义幸福观述评[J].时代人物,2008(3):9-10.

[7]龚春蕾.论穆勒的幸福观[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5):61-64.

[8]杜姣.浅析穆勒功利主义幸福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150-151.

[9]丁大同行善原则——读密尔《功利主义》[J].道德与文明,1998(1).

[10]罗国杰.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11]穆勒.功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1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3]麦金泰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4]周辅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15]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基础[M].李明辉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6.

[16]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幸福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自由·幸福·教育: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三要素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
功利主义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成因及其对策
露潼的“幸福”
幸福、德行与至善——康德至善学说探析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